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字与“放屁”----谈谈“汉字思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字与“放屁”----谈谈“汉字思维”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汉字与“放屁”----谈谈“汉字思维” (943 reads)      时间: 2016-7-06 周三, 上午2:35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汉字与“放屁”----谈谈“汉字思维”

本题的“放屁”源于有网友评论我写的《汉字3500年》是个“屁”;还有网友把“带路党”也提了上来,似乎就是要印证我在《汉字3500年(3)》末尾所说。这就让我想到了“汉字思维”问题,虽然是我在此提出,却不是我的发明。下面我再“带路”一回,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汉字思维”的特点。

什么叫“汉字思维”?我以为就是与使用汉字有关而不得不学习(或被灌输)的一种思维逻辑。久之,如果不知觉,就会养成一种难以察觉的思维方式。例如我举例说过的用汉字记音表意所带来的“视听分离”的逻辑特点,会使人养成不遵守逻辑一致的习惯,长成后得不到纠正的话就会不知觉中说话缺乏逻辑一致性。

例如,我们都知道如果甲先生用汉语说话没逻辑,不等于汉语没逻辑,所以乙先生可以通过说汉语来指出甲先生的错误。如果甲先生反驳乙说,你说我说话没逻辑,你不也是说汉语吗?我要是说的不对,你岂不就是在放一个大屁?我们一听就知道甲先生这里就犯了概念混乱的错误。同样的道理,我分析说,汉字作为一种书写语言的工具----尤其在古代完全缺乏记音功能时----有很多问题,但它不等于我现在用现代汉字在记音表意的前提下就不能分析汉字的缺陷,把两者混到一起进而把“屁”扯进来完成自己的批评,就是典型的逻辑混乱。如果再把“带路党”扯进来,那就是从混乱进到了昏乱,失去了理性。中国人之间用这种非理性思维从互相批评升级到辱骂进而到互相仇恨乃至残杀的例子,翻开中国历史几乎每一页都有,这样说来可以算是汉字的悲剧了。下面我就例举一些例子来看看“汉字思维”带来的一些问题。

1、视听分离。这个问题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举例。

2、主语变换。试看例句:“河边堆砌了一堆学问来批评汉字,进而否定汉字,这是挖祖坟,是‘带路党’。”这个例句有四个短句,第一个短句的主语是“河边”,第二个也是,第三个的主语是代词“这”,第四个省略,可以是“河边”或“这”。那么,第三个短句里的代词“这”是指“河边”本人还是指河边的行为?在这个句子里,两种可能都有,但是不明确,我们也没法确定,因为逻辑上两者都成立。可是,如果写成英文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Hebian disapproves the merits of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by quoting academic research, which to some critics is like to destroy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在英文句子的组织里,主句后的代词的应用必须清楚。如果指河边的行为,则用以which引导的从句,如果指河边本人,则要另起一句,代词用He。这样就避免了汉语里常有的这类混乱不清。

3、用比喻替代分析。由于汉字最初的表意造字使得这一方法难以应付抽象概念的表达,这就使得汉字的表达方式里大量采用比喻,结果省掉了大量的分析,使得通过读汉字学习的人难以养成分析的习惯。例如,以“榆木脑袋”代替“愚蠢”;“动若脱兔”比喻“敏捷”;用“千里马”替代“很快”;用“屁滚尿流”表示“极端惊恐”;等等。比喻的用法别的语言当然也后,单是不是像汉语这样普遍,并且在需要分析论述时后面没有。

例如,用“屁话”(或“放屁”)来否定对方的观点当然也就用来指称对方的观点不值一驳,即痛快,又省事。伟大领袖当年就说“不须放屁”,一句话顶上千万句。除此,现在在网上还常见到“搅屎”、“搅屎棍”的用法,也是一种一句顶一万句的说法。还有“操”,说得是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多种含义的攻击。例如庐山会议上毛与彭德怀就相互间用“对方何时‘操’过自己”来证明此时自己可以回“操”对方了。上面的这些比喻法都有一个毛病:不准确。过分的应用还会把辩论变成了骂街,当然也就谈不上理性了。

4、音写与意写混杂不清。在翻译问题上,当汉字没有能力翻译复杂的外来语时,只好用音译,对于习惯于“望字生意”的读者,于是又免不了会瞎编了。例如用“可口可乐”来翻译Coca-Cola就是为该饮料作免费广告。可是,这样的做法需要时又可以反过来,当然就谈不上规矩了。再比如,用“涅槃”来翻译"nirvana",其中的涵义则无从知晓,因为古代汉字译经通常一样不加注解。

5、不定义与统一思想。古代中国人行文多不定义,道理我在《汉字3500年》里已经分析过了。不定义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可以望文生义,自己给出解释。这样一来,文章就没办法理解,所以有必要在读文章时给出权威解释,以防“跑火车”(比喻,意为各人有不受界定的解释,并不是说大家都在一趟车上)。这和在文章的词义明确的前提下,个人凭据自己的经历与理解能力来解释文本不同,后者是自由思想,需要分析归纳,不同于前者因为真伪判断贫弱而来的猜测,动辄把好人坏人搬出来,甚至将学术讨论变成“抓汉奸”,或者是“抓带路党”,让情绪来左右理性讨论。

6、模糊与清晰不分(书法艺术与语言记述的混淆)。书法艺术是伴随汉字而生的艺术,但本质上属于绘画艺术,所以我们有“书画不分家”的说法,讲得就是这回事,是表意文字特有的现象。人类是感情动物,需要表达情感,艺术所以有存在的理由。但是,文字本来是为了记述语言而发明,两种文字中,一个记述语言准确而方便,另一个不准确切不方便,以文字的功能来评判,前者自然优于后者。如果后者的不准确给我们带来了可以用这种文字来表达情感,它的不准确还是改变不了,仍然是它的缺失。而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即便汉字不用作记述语言,汉字书法也照样存在,南韩就是例子。但是,汉字思维的人就看不明白这一点,甚至将汉字的模糊不准确在记述语言上的缺点说成是汉字“含义丰富”的优点,完全是概念混乱。

说了这些,回头说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语言的一般形式是说与听。记录语言的最好办法当然也是通过听与说这两个功能渠道,并且所记录及回放的过程都应当尽量不失真才对。比如说录音机就是记录语言的好工具。一个完好的表音文字系统将语音分解为一个个的音素,通过拼写来记录说的过程,再通过拼读来回放给听的过程。而表意文字则是将说出的话的意思翻译成文字符号记录下来,再通过视读将文字符号翻译回话语词汇来理解,这是古代的汉字的使用过程,所以读写两面都容易发生严重的失真。现代则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不是音素),用它来记录说的过程,再通过复读来回复语音,理解原话的意思,在统一说话的发音与汉字的读音的基础上再加上计算机的帮助,这就远比古代的用法进步了太多,所以3500汉字可以做到的远远超过了过去50000个汉字。但是,因为每个汉字同时又是表意的,一个音节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汉字来表达,所以不对称问题是其内在的问题,这就产生了前面说的“视听分离”问题。

由于汉字书写是从古代不分句不分词过渡而来,古代就有的断句问题就延续下来了,这就有了前面说的“主语变换”问题。其他的如滥用比喻的问题,也是与古代汉字的制作困难有关。音译的混淆是因为汉字本来就不是为记音所创,音的最初的由来是由于辨认文字符号的需要而读出来的,不是因为先有发音再根据发音造字而来(形声字的读法因此也是多种多样),所以一旦用来译音就难以避免表音与表意的混淆,读者会根据所用的汉字联想出原文没有的含义。

不定义的问题当然也是表意造字的避免不了的问题(恰如绘画作品不用定义),后面的书法艺术与语言记录的冲突也是汉字的避免不了的问题。其他的还有学习困难(难记、难写、难认等),也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曾在联合国做过25年口译工作的吴文超先生说,汉字“没有效率而且太古老。与字母语言相比,汉语很难学习。”“即便中国学生用功学习,也可能需要多花两年时间才能达到和西方知识分子一样的水平,学习汉语的困难类似于电脑术语中说的启动时间太长,也就是说系统延迟运行。”

一个成年人通过多年的学习掌握了汉字后,犹如一个人通过多年的练习学会了弹钢琴,于是便觉得得心应手,早忘了当年学习的困难。如果让一个初学文字的儿童同时学习汉字与拼音文字,再问他愿意选择哪一种文字,答案就明白了。可惜讨论汉字问题时孩子没有发言权,等到有发言权时,大多已早已适应的这个困难的工具,把当年的困难忘记了。

每个人出生时的大脑细胞的总数是固定的,这些神经细胞间的联系不多,但联系点生长很快,到了约两岁时达到一生的最高峰,约有10万亿之多,比成年人多出一倍。为什么?原来人后面的日子就是通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生活来加强与减弱这些联系点,最终只留下一半的神经元间的联系,成为一个“文化人”,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思维特点的个体。这就是为什么自小就学习使用汉字的人与学习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通过自我意识选择的,并且一旦形成以后就成为习惯,很难改变。

我写这段文字是要进一步讨论“汉字思维”问题,绝没有也不可能将汉字说成像一个“屁”那样不过是一声响亮而已,我们有3500年的汉字历史为证。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河边于2016-7-06 周三, 下午11:50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100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