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日本二三事(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日本二三事(一)   
克里斯琴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16
文章: 2082

经验值: 20325


文章标题: 日本二三事(一) (1068 reads)      时间: 2009-9-02 周三, 下午11:03

作者:克里斯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本来没空,地主老爷在后面催债,再不交租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看到特首难得发问,题目这么大,发言吧,得仔细琢磨思考,老克我写得慢(感慨,岁月不饶人,曾几何时小克也混成老克了),肯定浪费不少时间;不发言吧,老芦把日本人挤兑得一塌糊涂,我屁不放一个,别人还以为我闹情绪,尽量简单聊两句。虽然来日多年,感受不深,以偏概全的地方依然在所难免,还望其他大贤担待、指教。

一,日语

1,日语语法结构松散

在主谓宾结构句中,主语经常省略,这有点像汉语。
(ご飯を食べた?)
宾语放在谓语前面,谓语置于句末,因此没有补语成分。这点很奇特。
(山口さんはご飯を食べた。)
状语位置活动,可置于宾语前,也可置于位于谓语前。它是重要的表意部分。
(きれいにご飯を食べた、ご飯をきれいに食べた。)
动词和判断词置于句末,有时态、否定和敬体变形区分。也是重要的表意部分。
(食べる、食べた、食べている、食べない、食べます、召し上がる)
(だ、だった、ではない、です、である、でございます)

由于动词和判断词置于句末,由其变形来表达肯定或否定以及时间信息,结果一句日语句子你不读到最后是弄不明白它的意思的,这在理解长句时就显得有点麻烦。
宾语和状语的特殊位置使在日语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句式结构调整。

2,表达方式委婉含糊

大量使用反问和双重否定句式来表达肯定意味,如“不是……吗”,“……也不是不可以”,“不……不行”等等。
(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ないもない、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这增加了行文的繁琐和理解的麻烦,试想在一句充满转折的长句中用双重否定来表达否定意,而关键部分的变形又在句末:“虽然……,可是……,然而……,因此……
不是不对的吗?”,这就是日本人经常干的事情。

大量使用表达转折意的连接词引导短句构成长文,如“虽然”,“然而”,“可是”,“即使”,“也许”等等。
(ですけど、が、しかし、たとえば、とは言え、かもしれない)
这使日语行文冗长,语义忽倏不明,不看到最后,不会明白作者企图要讲什么意思。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日语中竟然存在像(いいです、結構です)这样同时表示“好的”,接受和“不要”,拒绝两种截然相反意思的语句,而且还很常用。需要听者根据言者当时的语气和前后文搭配来判断它的意思。

但是,这些特点也赋予了日语表达柔和、委婉、中允的特点。

日本人有话不喜欢直说,总是拐弯抹角地表达。
夏目漱石在教学生翻译英语的“I love you”时说:“这句话就译成‘和你在一起,月亮也特别美’,日本人怎么可能讲‘我爱你’这样的话,你这样译,是日本人一看就能明白。”

这是一百年前的事了。日语中有“愛している”(我爱你)这样的话,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里,是一种极为深情的表达,夫妻间也难得用。恋人间只会用“好きです”(喜欢你),非常爱就是“大好きです”(好喜欢你)。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到教授家里谈学习,到了午饭时间,教授夫人出来说:“不如一起吃午饭吧。”,她没多想就随口应了,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开饭,这才明白人家的意思是:都到午饭时间了,你也该走了。这才匆匆起身告辞。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她教授是搞语言学的,又是京都人,比较讲究传统。

归纳起来日语表达的特点就是:怎么委婉怎么说,怎么复杂怎么写。

3,语汇构成复杂

日本人在引进汉字以前没有书写文字,随着汉字的引进(5至6世纪),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丰富了他们的语库,至今日语词汇中的约1/3仍由汉语词汇构成。具有嘲弄意味的是,时至近代,由于他们更早地接受西方文明,更早地从事翻译,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反倒是自日语借鉴而来。

后来他们自己发展定型了标注日语基本音素——五十音的“仮名”,使日语正式成为规范的表音拼写语系。日语的基本音素很丰富,以至于日本人养成这样一种坏习惯,拿“仮名”发音直接硬套模仿外语语音,最后他们讲的外语谁也听不懂,日本人可以把任何外语都说成日语。

早先的日语是一种贫乏的语言,语汇很不丰富,比如形容味道好,只有(おいしい、うまい)两个词,意思完全相同,直译为“好吃”(原来一为女用,一为男用,后来这种差别消失)。无论是吃菜喝汤,还是喝酒喝茶,还是水果零食,还是任何别的可以入口的东西,形容味道好吃,就这两个词,没有第三个。要表达复杂一点的味觉感受,就要用句子来形容了。再比如形容高兴、喜悦,就(嬉しい);形容开心、愉快,就(楽しい)这两个词,所有场合场景都不变。

拟态词和外来语丰富了日语的表现能力。
日语的拟态词有点像汉语的象声词,由一个双音素单元重复一次成为一个四音素单词,比如(ぺらぺら、つるつる、いらいら……),但是除了形容声音,更多是单独用来形容状态和心情等,数量非常多,达2000词左右(普通的形容词副词才1700词左右)。拟态词是外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因为从字面和读音上很难猜测它的真正含义,而又缺乏换一种说法的对应词汇。汉语中似乎与此能对应起来的表达有类似:默默地,静静地,轻轻的,长长的等词汇。

日语中有大量用片假名直接音译的外国词汇,称为外来语。约占据日语词汇总量的1/3,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它们大部分仍表达原先在各自语言中的意思,也有些被日本人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法,更有些是被仿制创造出来的新词汇。日语从未停止过输入来自外部世界的新词汇,这极大丰富和改变了日语。

4,日语的翻译问题
日语由于其固有的语言特点,如果直译,必然显得拖沓,晦涩,暧昧,模糊,主旨不明,废话连篇,读起来犹如在云雾中摸索,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就像老芦抱怨的那样。因此翻译日语应放弃逐字逐句的校译,而选择意译,即在理解原文后,选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对应的讲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读懂了后用中文再创作。虽然风格可能有所改变,但是毕竟方便了读者阅读领会。

附,日本的教科书写的非常好
简明翔实,图文并茂,著作版本丰富。日本人也忠实翻译了很多世界知名的教科书。原理解释得清晰明了,操作指导得翔实具体。不由感慨:他们的教科书是写给门外汉看的,是为了让人看懂;我们的教科书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是为了让人看不懂。既然没有编撰教科书的能力,为什么不耐心翻译那些现成的优秀著作呢?非要东拼西凑地抄袭,搞到自己也看不明白才算满意为止。

未完待续

作者:克里斯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克里斯琴于2009-9-04 周五, 下午6:00修改,总共修改了12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克里斯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9119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