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 轮轨与磁浮:五问铁道部,你还打算蒙蔽国民多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 轮轨与磁浮:五问铁道部,你还打算蒙蔽国民多久???   
所跟贴 蒙蔽之三:暖昧的高速轮轨“速度”值 -- 草虾 - (3542 Byte) 2003-9-06 周六, 上午8:22 (133 reads)
草虾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35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88

经验值: 10200


文章标题: 蒙蔽之四:以“造价高、不兼容”为由全面封杀磁悬浮 (129 reads)      时间: 2003-9-06 周六, 上午8:23

作者:草虾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蒙蔽之四:以“造价高、不兼容”为由全面封杀磁悬浮



铁道部对“磁悬浮”的围剿与封杀是世人皆知,这里先不谈体制上的原因。讲讲铁道部一直攻击的所谓磁悬浮技术上的“缺馅”。

铁道部数落磁悬浮的罪状,第一大罪状就是磁悬浮造价昂贵,上海示范线,达到3亿人民币/公里。如此昂贵的造价,根本不具有工程的经济性,不适合我国国情。上海线是一个巨大的侈奢品,是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应该说,这种说法的确比较能蛊惑人心,也误导了相当数量的普通民众,使“磁悬浮”背上了不少的骂名,有的网友甚至愤慨地指出,花那么大代价造昂贵的磁悬浮,为什么不投入到西部开发,或者希望工程更需要资金的地方?这种爱国心可以理解,但思路未免太过幼稚简单。

上海磁浮示范线的3亿/公里,看起来是很昂贵。其实又不尽然。对于高速轨道交通,轮轨技术也根本不见得便宜,如前文所述,目前台湾和韩国在建的高速轮轨,已经远超上海磁浮线。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上海市已经规划了近八百公里的地铁与轨道交通线网,预计十五期间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而城市地铁的造价,多达5-6亿/公里,少则也在3亿每公里以上。作为开创了人类交通史上里程碑的上海磁浮线造价,不过与上海市的一条轻轨线造价相当,何以就遭到世人如此的骂名呢?

而且具体到上海线的3亿/公里投资,还要具体客观地分析。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工程建设具有规模效益,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线路越长,单公里就会越省。

上海磁浮线建设的初衷,是要演示磁悬浮技术的成熟性和在长大线路上应用的可能性。要在短短30公里的距离上演示430公里/h的高速度。上海磁浮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线路轨道到牵引供电到运行控制系统,配置都非常高。比如运控系统,是按300公里的容量配置,这些投资都得摊在短短的30公里线路上。

上海线为世界第一条磁浮商业线,中德双方都为设备的生产新建了生产线(如轨道梁、车辆、电缆、定子铁芯),这些费用都要摊销在项目之上;再加上德方预留了大量不可预见费和风险投资计入设备费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调试费用。这些都加大了上海线的造价。

作为一个磁浮工作者,我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上海线造价是比较高。但我更相信,一种全新的技术,从发韧到大规模应用,成本一定是不断降低的。磁浮交通不是一个神秘到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一样的系统,其线路轨道、牵引供电设备、运行控制系统都是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的,如果能形成合理的分工和产业化生产,其造价是一定可以大大降低。

但铁道部对这些客观因素一概视而不见,死咬住上海线3亿/公里的“昂贵”,嘲笑和挖苦磁悬浮技术,在此,我想反问铁道部一句:你们拍着胸脯向全国人民保证将来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会超过1亿元/公里,能不能也先造条利用日本技术或法国技术的60公里(造30公里是不可能了,因为轮轨根本无法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将列车加速到350公里/h)的“高速轮轨示范线”让全国人民也看看到底是多少钱呢?

磁浮工作者毕竟靠自己的双手和实践验证了磁浮技术的商业实用性,用经历和教训摸清了国外技术提供者在从谈判到建设中的种种成本“猫腻”,使自己在后续工程的建设上,能站到一个更高更有利的位置上。

而铁道部,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对技术引进还没有任何正式谈判(更谈不上工程实践了)的情况下,仅凭着日本、法国等国开出的空头支票,就大言不惭地向全国人民保证可以以低于1亿/公里的代价修建130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真不知这种“勇气”与“胆略”是从何而来。



还有磁悬浮的“兼容性”

铁道部声称将来的京沪磁悬浮线路不能与沿线的既有铁路“兼容”,只能专线专用,“效率低下”。这又是一个十分幼稚与可笑的结论。

作为人类历史上又一种革新型的交通方式--磁悬浮来说,虽然已经保留了轨道交通的特征,但采用电磁力悬浮运行,已经完全脱离了既有铁路的概念,与轮轨技术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对于这样一种崭新的交通方式,要它强行与既有的普通轮轨铁路兼容,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照这么说,火车、汽车、飞机都没有出现的必要,火车发明之时,还是马车当道的时代,是不是要与马车兼容?汽车发明的时候,火车方兴未艾,是不是也要与火车兼容?

各种交通方式的“兼容”,应该是指合理分工,组织良好的换乘与客流接驳,这才是综合运输市场良性发展之道,而不是可笑的你能开到我的轨道上,我也能开到你的轨道上。

就是对于高速轮轨铁路本身,也不存在什么“兼容”的问题,日本新干线建设之初,因为轨距与既有铁路不同,曾遭致国内的强烈反对,但线路建成之后,列车开行极为密集,哪里还允许既有的低速“兼容”列车跑到高速线上来。德国和法国等国,因为客流量较小的关系,过去曾有高低速列车混跑的先例,但都非常不经济,是对高速线路的一种浪费,现在基本都已杜绝“兼容”,唯有法国铁路,还有高速列车跑到低速线上的情况。但也正是如此,法铁因为高速车辆的浪费面临巨额亏损。

按铁道部的设想,将来的京沪高速铁路可以跟既有铁路“兼容”,高速列车可开到低速线上去,低速列车也可跑到高速线上来,可弥补运营初期客流不足的缺馅。这可真是自相矛盾,既然没那么多客流,京沪全线贯通的“紧迫性、必要性”又从何而来?斥巨资修了高速线,当然是专线专用,让低速车上来混跑,岂不是巨大的浪费。何况低速车也不是说跑就跑,高速专线的信号系统跟既有铁路完全不一样,上线混跑列车怎么适用还是一个问题。

铁道部对其念念不忘的“京沪高速铁路”的论证,虽然已经进行了十来年,但可以说至今还是漏洞百出,千疮百孔,在很多重大原则性问题上都没有说清楚。就是这样一个破绽百出的论证报告,居然也差点让1300公里的京沪线上马。幸亏国家的最高层领导明查秋毫,将其报告打回,令国家发改委重审。否则如让铁道部得逞,真不知要置国家、民族于何地。



作者:草虾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众生祈求,免难消灾障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草虾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29267950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873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