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美丽的萨尔斯堡,我想念你──答那位始终没有找到的网友、胖胖熊以及消极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美丽的萨尔斯堡,我想念你
──答那位始终没有找到的网友、胖胖熊以及消极
芦笛
昨天朋友跟我说,有位网友上贴征询我的意见,说是要在他们办的义工刊物上转载拙作,问我是否同意。据他说,那帖子跟在我的某篇文章之后,但作者的网名他记不住了,云云。
因此之故,我刚才特地进文集去仔细看了一下所有跟帖的标题,并未找到那份帖子,只好在这儿说一下。
我多次明确表示,拙作欢迎转贴,并不需要我事先授权,发表在非营利刊物上也毫无问题(当然若是营利书刊就不行了)。谢谢您遵守国际版权公约,尊重我的知识产权,但愿国内和港台与美国中文报刊营利杂志编辑能向您学习。港台与美国中文报刊盗窃了我的许多文字,从来不和我打招呼,最近就连国内刊物也跟上了。那《谁是最可怕的人》不但为《读者》杂志剽窃,而且被《杂文选刊》剽窃,当真没品。
胖胖熊指出我的笔误,说梅特涅不是神圣罗马帝国而是奥匈帝国首相。其实我俩都错了。
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乃是奥匈帝国的前身,是由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帝国,旗下不但有多个德意志小国,而且统治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民族地域。在10世纪正式由教皇为皇帝加冕,13世纪获得“神圣罗马帝国”名称,扮演罗马教廷的保护人角色。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的哈布斯堡皇朝(又译哈佛斯堡)因为是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的亲戚,扮演了主要的外国干涉者而入侵法国,被法国革命军打得大败,又被拿破仑多次征服。拿破仑非常鄙视这个外强中干的大杂烩帝国,曾辱骂皇帝道:你的帝国是任人强奸的老婊子!的确,拿破仑的拿手好戏便是多次挥兵直取维也纳,任意蹂躏那老婊子。但老拿毕竟是暴发户,内心还是羡慕贵族的,这才会中了梅特涅的“和亲之计”,退送了糟糠之妻黄脸婆(其实是美人)约瑟芬,娶了奥地利的公主。
1806年,拿破仑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弗朗茨二世下了最后通牒,说他的帝国既不神圣也非罗马(这倒是实情,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说成是西罗马帝国的后身,那“罗马”其实表示的是教廷的保护者的意思,有冒充古罗马帝国之嫌),命令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国号,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弗朗茨二世被迫应命,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原来旗下的德意志民族诸小国先被拿破仑借武力分而治之,拉出去成立所谓“莱茵邦联”,后来被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普法战争后统一,变成了后来的德国。至此,欧洲德语民族大部分在德国管辖之下。统治奥地利帝国的德语民族反而成了少数民族。
奥地利帝国虽然失去了对德意志小国的盟主地位,但仍是中欧大国,统治了许多花样繁多的民族地区,于1867年改称“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以居住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和匈牙利民族为统治民族,管理那个多民族大杂烩,一如既往地是欧洲的泥足巨人,最后在1918年战败崩溃,分解成无数个小国。奥地利成了中欧的一个内陆小国。
当时战胜国协约国从美国总统威尔逊那儿接过了“民族自决”口号,以此肢解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奥匈帝国崩解后,奥地利成了游离于欧洲德语世界的一个民族孤儿,自觉势孤力单,觉得不如与邻居德国合并。但这人民意愿被意欲实行分而治之的列强粗暴否决,直到1938年才经过全民公投,与德国合并,变成纳粹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但在战后盟国又使出分而治之的老手段来。1955年奥地利独立,在宪法中规定“永久中立”,在“永久的未来”绝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绝不允许外国在本土设立军事基地。这其实是美苏两霸的妥协。奥地利原来被苏军占领,非如此不能使苏军撤出。应该说这是斯大林干过的唯一好事。如果奥地利变成苏联卫星国,那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繁荣。
这些历史,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就连在奥地利工作的中国学者也可以如此。我在奥地利时,对中国朋友说起参观海军博物馆的感想,那老弟竟然对我说:你是开玩笑吧?奥地利是内陆国,没有海军。他就连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曾是奥匈帝国的领土都不知道,以为奥地利从来就是那么小。我常常纳闷,奥地利人是怎么承受失去大帝国的精神损失的?中国要是遇到这种事,大概全民要去打连环吊。
如今的奥地利是欧洲最繁荣最富庶的国家之一。社会民主党是第一大党,多年执政,把奥地利变成了高福利国家,大约也是世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该国幅员虽小,但风景美不胜收。维也纳乃是世界建筑博物馆,大街上什么风格的建筑都能找到。我第一次去维也纳旅游还闹了笑话,见到一个非常优美的宫殿式建筑,以为是博物馆一类,便进去打听,门房笑着告诉我,这是警察局,不是旅游点。莫扎特的诞生地萨尔斯堡美如欧洲童话中的仙境,不可不去。
奥地利人民也和德国人民截然不同,具有南方人的热情和礼貌(欧洲和中国似乎不一样,南方人比北方人热情多了,尤以意大利人如此,意大利人我看和中国人一样gregarious,对生人很热情,也喜欢大声嚷嚷,从来不守交通规则,只是不兴随地吐痰,和冷漠的英国人完全是两回事,也与严守纪律的德国人不一样)。奥地利乃是国际旅游热点之一,人民早熟悉了外来旅游者,许多人都会说英文,语言交流不是太大障碍。
跑题了,我要说的是,神圣罗马帝国放弃国号乃是1806年的事,其时梅特涅在当驻法公使,1809年他担任奥地利帝国外相,1821年担任首相,其时拿破仑已经玩完,梅的均势外交早就取得伟大胜利了。所以,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奥地利帝国外相梅特涅”。
消极贤甥,我刚才才看见你在《共军从苏军那儿学会了什么》一文后跟帖,目瞪口呆:你竟然以为我分不清“游击战”、“运动战”、“正规战”和“阵地战”的区别!还一本正经地教育我!
我就是再无知,也该记得毛为我军在抗战期间规定的“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过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历史吧?我就算再无知,也该知道德军元帅曼施泰因乃是运动战高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还用运动战取得了哈尔科夫大捷吧?难道德军打的不是正规战?
至于德国有无战略空军,斯图卡到底是战略轰炸机还是战术轰炸机,此乃小儿科问题,也只有你会梗着脖子横挣。随便看过本二战史的人都不会闹出这种笑话来。
就算不看历史,略有军事常识的人都该知道,所谓战略轰炸机不光是它的投弹量和续航力,而且是它在战略中扮演的作用到底是完成战役配合,还是起到独立的作用。德国确实轰炸过英国,这本是战略任务,与地面战术行动无关。但可笑之处就在于那是用战术空军完成的。使用的轰炸机不但航程非常之短,而且投弹量很小,跟英国回炸德国完全是两回事。德机驻在法国境内,要轰炸英国只需飞越海峡,而英国就得千里迢迢地飞到德国去。德国在西欧那狭窄地域还能这么对付,但到了东线根本就没戏了。莫斯科战役后,战线往西推了200多英哩,就这么点距离也就保证了德国人无法轰炸莫斯科。光从这点上看就足以对德国是否有战略空军的问题下结论。此乃西方学者的共识,已经拍成电视片。我不过是作N道贩子而已。你就算不看书也成,拜托以后没事看看历史频道。
你的问题,是看不懂或不细看对方的文字,却无中生有地弄出一堆问题来,让人哭笑不得。我的耐心已经耗尽,时间更是有限,所以以后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理睬了:)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