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丽的萨尔斯堡,我想念你──答那位始终没有找到的网友、胖胖熊以及消极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丽的萨尔斯堡,我想念你──答那位始终没有找到的网友、胖胖熊以及消极
所跟贴
苏军的纵深攻击早在进攻芬兰的时候就使用了
--
铁木
- (183 Byte) 2007-7-28 周六, 下午8:23
(278 reads)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笑死我了,居然把苏芬战争那笑话拎来当证据!崇苏也不是这么个崇拜法吧?
(307 reads)
时间:
2007-7-28 周六, 下午8:54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到底知不知道苏芬战争的过程啊?
请先界定“纵深战略”,省得争论半天各说各话。
我理解的纵深战略,就是德国人发明的闪电战,亦即以坦克集群打击对方防线的某个薄弱点,配以俯冲轰炸机,突破战线后猛插纵深,在敌后实行大迂回,包围歼灭原来固守战线的敌军,请问苏军在哪次战役中这么干过?苏德战争最有名的最关键的就是两大战役,一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乃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司机发现保留斯的第六军形成了个突出部,突出部的两端乃是薄弱环节(一端是罗马尼亚仆从军,战斗力很差),于是就策划从南北两路夹击,把突进斯大林格勒的30万德军包围起来,这计划得到斯大林批准并圆满完成。
但这一套根本就不是什么闪电战,不是突破一点后在敌后大迂回。类似的战术早就被德军用滥了,其中以基辅和哈尔科夫的大包围最有名,光是那两次战役,苏军就被围歼了近百万人。那也是切除防线的突出部。乃是希特勒发现并决定的。但后世军事学家认为那是错误。说希特勒如果不把中央集团军的坦克调去支援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则莫斯科早就陷落了,苏联也就失去了抵抗的神经中枢。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希特勒决定切除突出部,可惜计划被英国人破译了密电码并通知苏联,于是朱可夫便决定先防御后反攻,那是硬碰硬的比拼内力,演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最后希特勒因盟军在意大利登陆而决定结束战役,不顾曼施泰因的反对而撤走了大量部队,导致该战役失败,德军在此战后便再无进攻之力,只能且战且退了。所以,该战役才是二战的转折点。
但苏军虽然转入战略反攻,却从来没能像德军初期那样,突破战线一点而往后方猛插,战线一直是缓慢向西推移,打得非常艰难,从未出现过德军那种几天内便挺进几百公里的高速前进。客观来说,苏军将士的作战技能远远不是德军的对手,所以德军尽管从一开头就是以寡击众,到最后也能且战且退,从未发生过被苏军突破战线大规模迂回包抄的事。
中共发动的内战的特点是根本没有明确战线,战场犬牙交错,和二战完全是两回事。共军在苏军支持下占领了全东北,国军是后来依托铁路强行攻进去的,始终占有的就只能是铁路沿线的大城市,两侧全都是匪区。所以林彪可以选择攻击从长春到锦州任何一个他挑中的地方,林彪从未像德军那样使用闪电战突破对方明确战线向纵深猛插,这叫什么纵深战略?亏你会想到这种不伦不类的类比!要纵深作战,最起码的必须是机械化攻击部队的进军速度以及强大的后勤能力,共党有什么本事?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德军的闪电战达到过纵深战略的效果,但属于歪打正着
--
铁木
- (554 Byte) 2007-7-28 周六, 下午10:01
(246 reads)
纵深战略与闪电战有一定区别
--
小帮瓜
- (186 Byte) 2007-7-28 周六, 下午9:52
(253 reads)
嗯,你覺得 operation Bagration 是不是纵深战略?
--
唐好色
- (0 Byte) 2007-7-29 周日, 上午12:33
(19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053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