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答信翁----再说基督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答信翁----再说基督教   
所跟贴 今天太晚了,明天太忙了。改天回先生这个贴。呵呵。 -- Anonymous - (72 Byte) 2005-7-13 周三, 上午11:53 (110 reads)
nngzh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马太福音10章34-37节的一些个人体会 (158 reads)      时间: 2005-7-13 周三, 上午11:5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马太福音10章34-37节的一些个人体会




昨天,粗汉先生引用了马太福音10章34-39节的圣经,试图以此来“揭露”基督教的“黑暗”。我当时依据圣经给过粗汉先生答复。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帖子被删掉了。

因为这几节圣经是大家经常提问的圣经,因此我愿意再仔细的回答一下关于这几节圣经的问题。

10:3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对于这节圣经的误解呢,主要是对“动刀兵”的理解。因为我们一看到“动刀兵”,马上想到的就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人间战争场景。但这并不是耶稣所要说的意思。

首先,从福音书时代的背景来看,如果耶稣真想在当时的世界,或者说犹太地区挑起战争的话,他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

当 时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已经被外族统治了4个世纪。他们虽然没有持续的对外邦的统治进行反抗(只在主前150年前后有过一次短暂的马可比起义),但是, 他们对旧约圣经所预言的弥撒亚(就是基督,翻出来就是救世主)的盼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犹太人心目中所素来盼望的这位救世主呢,应该是一位军事领袖,能 够率领犹太人赶走外族统治者,在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 恢复往日大卫、所罗门时代的强盛和荣华。

因此,耶稣30岁出来传道的时候,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当时很多犹太人认定,耶稣就是那来建立地上王国的基督,因此多次的要推举耶稣作王(请看约翰福音6章14-15两节,在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5000人(男丁)后众人强逼耶稣作王的情景 )。

耶稣当然知道自己是基督,但他作为基督的使命不是在地上作一个军事领袖,建立一个地上的王国,而是要上十字架,为全人类作代罪的羔羊,成就神对全人类的救恩。这救恩的成就,要远远大于暂时将神的选民以色列人从异族的殖民统治中解救出来这样短浅的目标。

因此,在耶稣传道的过程中,他都严严的禁止经历过他神迹奇事的人,宣扬他的名;每当人们在他面前聚集过多,他都会带领门徒快快的离开。在上面所提到的那次人们强逼他作王的那一次,他甚至立即离开了他的门徒,独自上山去祷告。

也许,约翰福音所记载耶稣被捕后在比拉多面前的一番话,更能说明耶稣对其使命的明确。

18:35 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甚么事呢?”

18:36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也就是说, “动刀兵”实际上不但不是耶稣来到世界的目的,而且还曾经一度成为耶稣完成他来到世界上使命的威胁。

第二,从圣经的其他经文中可以看到,“动刀兵”也不符合耶稣一贯的教导。

比如,马太福音记述耶稣被捕的一段:

26:51 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26:52 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26:53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

26:54 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

三,耶稣作为基督是和平之子,这在圣经中有过多处的预言和印证:

马太福音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以赛亚书9:6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约翰福音14:27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综上所述,马太福音10章34节耶稣所说的“动刀兵”既不是指人间的征战,也不是指人间的斗殴之意。

那么耶稣这里所要说的到底是什么呢?

耶稣所要说的,乃是,由于他来到世间,乃是真光照在黑暗里,必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人们由于自己的罪恶,会对真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抵挡、恨恶、残害,由此,便会产生真理与罪恶之间的征战与刀兵, 这种征战主要是指属灵方面的,但同时也没有排除实际的刀光剑影。

关于这个世界恨恶耶稣的真理的事情,请参看以下几节经文:

1)约翰福音1: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1: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2)约翰福音15:18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注: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15:19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3) 彼得前书4:4 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

这样的经文还可以罗列许多。中心问题就是,耶稣基督的道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遇到抵挡而引发的“刀兵”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不可避免,不是耶稣基督真理传世的目的,但却是耶稣基督真理传世所必然遇到的。
因此,马太福音10:34节中的“动刀兵”是耶稣知道他的真理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上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而不是说耶稣来是要发动战争以至生灵涂炭。

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在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已经看到,马太福音10章34节“在地上动刀兵”不是指在地上的征战、斗殴,而是由于真理进入了罪恶的世界,而在世界上必然引起 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等等的冲突,这种冲突,不是耶稣来世界的目的,不是耶稣要“给予”世界的,而是真理来到世界所不可避免的。

那么接着,耶稣就以家庭成员因为信仰不同而发生的冲突,来描述这种“在地上动刀兵”的激烈冲突的境况。并且呢,耶稣指出,在信仰的冲突中,亲情往往是坚持信仰的最大的敌人。

我们从福音书中可以看到的是,主耶稣自己,就因为传讲神的信息、行神迹其事表明自己的身份,而被亲人嘲笑、揶喻、厌弃甚至要置他于死地的记载(请参看,马太福音12章、马可福音6章、路加福音4章,约翰福音7章)。

其 实,主耶稣所说的这样的事情,今天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教会,这一个月内发生了三起因为亲人的阻挠而放弃决志、受洗的事情。其中两个呢,都宣布要在 一周后受洗了,一位老妈妈因为其先生的反对而放弃,另一个是位年轻的女孩子,在打电话回国向其父母谈起要受洗的事,在其父母坚决的反对下也放弃了受 洗。另外一位老妈妈,本来决定要在本周二的老年团契决志信主,但是,周一却来电话,说不能参加周二的活动了,因为同住的女儿、女婿,加上国内的儿子都来电 话,坚决反对她“入教”。

可见,因为信耶稣而引起的“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的情况,也是一种世界对真理的必然反应,而不是主耶稣要来破坏人间的伦理纲常。

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这一节经文也是咋看起来,是与我们已有的伦理观念非常冲突的经文,因此也常常被慕道的朋友提出来加以质疑。

耶 稣所说的这节经文的意思呢,是说,我们应该把主耶稣,或说把神,要放在我们生命的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这本是恰当的。神不但是我们生命的 创造者,同时也是我们生命的维持者。他以慈爱,赐下阳光、空气、雨水,我们的生命、气息、存留,其实都在神的爱中得以持续。作为受造之物,作为神恩典的承 受者,他本来就是我们生命的主宰。因此把神放在我们生命的首位,本是理所当然的。

作为人呢,我们都有罪,因为罪,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把神放到一边,而把各种各样的有形的、无形的偶像放在我们的心中,来代替神。这就是罗马书三章23节所说的“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 我们现在不把神放在首位的观念,无论是什么理由,实际上都是因为罪给我们的价值观的扭曲和异化。

主耶稣在这节经文里所说的,就是要我们基督徒,把我们心目中那些扭曲的、异化的、我们心目中所宝贵的那些错误的放在神前面的那些事情挪开,而把神摆在他本来当在的位置 上,让他来真正作我们生命的主来掌管我们的生命,而不是让我们的生命被各种虚无的东西所东摇西荡--这正是我们生命中不认识耶稣时的本相。

其实,作为中国人,当我们听到这句经文本能的加以抗拒,觉得与我们心中原有的价值观、伦理观冲突的时候,实在是有一种潜在的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作怪。因为同样的道理,要是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出来,我们会觉得非常正常,没有什么逆反的感觉。

比如,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当应当敬重敬拜的事务的顺序,是“天地君亲师”. 父母在这个敬拜的顺序中,也不是第一位的。

又比如,如果谁说儿孙最重要,请他看一看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会知道,即便是古人,也知道那种把儿孙放在第一位的结果终将是虚无。

因 此,可以很明确的说,这句经文中,耶稣所要传达的信息是要我们把我们人生的各种关系理顺,成为神造我们本当有的那个样子,这样,如同提领成衣,当我们把神 放到我们生命中当有的最重要的位置上的时候,我们的生命进程和意义就会简单而明了,成为PURPOSE DRIVEN(有目标驱动)的生命,而不是EVENTS DRIVEN(事务驱动)的生命。

在理解这节经文的时候,我想特别的引用一段马太福音其他一处经文。我提出这段经文呢,是要我们更能体会耶稣基督的心肠,更加全面的了解10:37 这节经文的本意。

既然耶稣说,你们“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那么我们就把我们全部的时间、金钱、情感全都给耶稣,给教会,这够“过于爱父母”了吧。

其实原来的犹太人真的就是这样的。他们当时给神的奉献称为“哥耳板”,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的传统就是,如果你没有钱同时交哥耳板和供奉父母,那么,你交了哥耳板之后呢,你就可以不给父母奉养之物了。

耶稣对这种假敬拜神之名而不履行赡养父母的陋俗给予了最猛烈的批评:

15:3 耶稣说:“你们为甚么因著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

15:4 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15:5 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

15: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著遗传,废了神的诫命。

15:7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著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

15:8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15:9 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当我们越爱神的时候,我们不但没有因此而少了爱人的心,相反,因着我们与神的亲近,我们更有能力去爱家人,爱周围的人。甚至以前我们爱那些不起来的,爱我们凭自己的能力爱不起来的人。

--------------------------------

马太福音10章34-37节的解释呢,就到这里了。

最后想说得一点就是,当大家读圣经遇到问题的时候呢,往往是我们把不是圣经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我们个人的先入之见,当成圣经的意思读出来。因此,当我们能联系上下文,特别是能结合圣经其他部分对同一问题的描述来综合了解的话呢,许多问题是不成为问题的。

最后呢,谢谢粗汉先生能引用这几节圣经来提出问题,使我有机会把我个人对这几节圣经的理解写出来。也谢谢大家的跟贴和讨论。愿意这种讨论能继续下去。

愿以罗马书12章2节的一段经文作结:

12:2 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086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