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草庵居士: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行承担其亏损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草庵居士: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行承担其亏损
所跟贴
安氏财经评论之银行并购案例系列: 解读岳冰清小姐的《直面中国金融决策者:改革是否
--
狼协
- (2326 Byte) 2005-7-08 周五, 上午2:02
(138 reads)
狼协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215
经验值: 12262
标题:
也来乱弹岳冰清小姐的《直面中国金融决策者:改革是否等到强弩之末时?》
(120 reads)
时间:
2005-7-08 周五, 上午2:04
作者:
狼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www.haiguinet.com/ShowTopic.asp?ID=143206
我不是搞金融的,原来没怎么注意这类文章,但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也来凑凑热闹。
在文章的摘要里说
“某些风险投资擅长于选择“乘人之危”的收购时机无可厚非,但此番新桥失算在,收购者没有洞察到,貌似危机的中国其实“不危”,这个世界最大的加工厂以它超巨大的制造业为基础,支撑住中国的金融体系,按照中国的标准如常运转。一个正处于向上态势的国家,它的政府决策是慎重的。这个大背景是新桥受挫的必然原因,尽管它可能在表面上会通过某个偶然因素体现,比如,踩上一块不干净的绊脚石。
在新桥与深发展的纠葛中,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一个中国企业在遵循国际惯例,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这个代价的底线在哪里?中国企业是否能够承受这个底线?”
我以为这应该是伪问题。
WTO 对于中国最深刻的影响是将中国更深地带入世界市场体系中,以强大的国际冲击力来推进中国的市场发育。市场就是市场。纯粹的市场就象是没有堤坝(爱国主义或者国家利益等)的汪洋大海,水将自由地流到所有低的地方,使得到处都是一个大体上的水平面--尽管有波涛。在市场的自由竞争铁律下,每一个人都要权衡每一笔交易对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得失,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代价由无情的市场所决定,而不是由自己所决定。当土鳖胡司令说“这个队伍我当家”的时候,咱们海归派的先驱刁参谋长提醒他说“:可是皇军要当你的家!”--乡亲们,现在,这个皇军不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而是市场力量。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你就得付,没有什么底线不底线,也不管你是不是承受得起。市场不相信眼泪。
具体到这件事情来说,我以为,中国政府鼓励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小银行,实际上是在为WTO2007年的大限在作准备。中国银行的危机其实已经不必多说了,破产一次和破产N次没有实质的区别。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危机和希望都是巨大的,需要当权者非常小心地去handle,但是却不能放慢脚步,更不能停下来。这个危机当然首先包括银行的危机。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并不能自然地化解中国银行的危机,相反,中国银行体制的严重问题却在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工厂向世界市场扩张。2007年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大门一旦分开,外资银行将如洪水般地涌入中国。那时候,中国银行被由于垄断而被没有出路的存款所支撑着的虚假稳定便会轰然倒塌,庞大的北洋水师便会土崩瓦解,广阔的中国金融territory将会被瓜分。
因此,在大限到来之前,中国政府要设法向衰老的中国银行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引入国外的体制和管理,彻底改造这个系统,在国际水准上,提高他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的银行才能在冲击波最终到来的时候生存下来,然后在竞争中健康地发展壮大。
所以岳姐姐说,“这个大背景是新桥受挫的必然原因”。我觉得不是。我对大背景的判断也跟岳姐姐不同,新桥的受挫也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当然我并不知道内幕。如果真的是必然的,那么这才是一件真的值得忧虑的事情--不是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阴谋没有得逞,而是为了中国的银行多舛的命运。
撇开这一“必然”的因素,那么这件事就可以看成是一件司空见惯的普通市场交易,尽管其“先锋”的意义令人关注。合则留,不合则散,如此而已,不必提高到刘总说的那种“爱国”的吓人高度。对于企业而言,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一切都是以利益回报出发。国家如果作为股份公司里的所有人或者之一的话,同样也是要这样考虑问题。只是“国家利益”是一个软性的约束,就象一个橡皮桶一样,往往无法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反应。新桥想拣便宜,“乘人之危”,如果真的是“危”,象韩国第一银行,那你别无选择;否则,就先晃晃,多挑几家比较。这家不成,总会有别的。找最适合的就是了。只是我看新闻却说是新桥的出价远高于其它银行,其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的案例也比较成功(“韩国第一银行在1999年亏损达到10亿美元,被新桥资本收购后的第二年,在韩国银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税后利润达2.3亿美元。”)而且深发展也宣传它对新桥的经验最感兴趣,并且要刻意回避国外银行的收购,我就不明白原来鼓吹的所有这些有利的因素怎么会风云突变,一拍两散?
所以,文章虽长,我们外行人也不懂其中的机关,但岳姐姐的题目大概是点睛之笔,《直面中国金融决策者:改革是否等到强弩之末时?》
依我看,改为“改革是否等到为时已晚时?”,会更为贴切,也更为振聋发聩。
草庵先生在此坛所发表的《[政治与经济之五十六]2008奥运会――中国全面崩溃 》提供了另外的视角,跟我的看法也所不同,大概介于草庵和岳姐姐之间吧。 大家不妨看看。
草庵居士:[政治与经济之五十六]2008奥运会――中国全面崩溃
作者:
狼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618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