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大中华联邦宪法(草案) |
 |
所跟贴 |
大中华联邦宪法(草案) -- 东海一枭 - (19586 Byte) 2005-5-12 周四, 下午6:12 (278 reads) |
曾参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广成子
政不出凤阁鸾台,是为乱政
上疏曰:“臣历考往古治乱之原,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权不归人主,则廉级一夷,纲常且不立,奚政之问?政不出中书,则腹心无寄,必转而他属,奚权之揽?此八政驭群臣,所以独归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
先生登极总统以来,修订礼乐,造作文章,往往不经草根审核修改,即擅自颁布。是自视才调高绝,逻辑精密?抑或是三杯酒下肚,欲乾纲独断乎?
————————————————
按照钱穆的观点,汉代到唐代,中国政体中的皇权都在事实上受到政府的有效钳制。政府职位从"私臣"到"公仆"的转化已经体现出针对皇权的某种离心力。尤其是在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组成的"政事堂"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国务机构。中书负责拟旨,由皇帝拍板,再交门下省审议,同意则"副署",反对则可以"涂归",亦称"封驳"。虽然并无成文之法,皇帝的"圣旨"必须要由宰相签字才上算这种习惯,却长期以来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自由大宪章"。直到普遍认为相权低落的宋朝,开国时太祖欲派赵普为相,因为当时宰相全部空缺,找不到人"副署",无法颁布赦令。朝臣依据以往的先例提出各种权宜之计,最后决定由开封府尹赵匡义副署,才敢把圣旨发出去。又到了南宋快亡国时,宁宗皇帝常常不顾体统,随时颁布手令,称为御札。这种末途时侯竟然都还引起了群臣的激愤,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道统更迭之际的人事任免,皇帝尚且不能乾纲独断,政府与皇权的分离不能不说是较为明显的。所以余英时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只能从明清开始算起。
--------------------
天鹅阁军机处疏
此番议论,颇为难得,可谓老成谋国.不过,念枭总统非随便颁布,而是推荐朝臣黎民一阅同乐,是否就免于弹劾了?
代NIAO皇御批:
着加封广道台一品三等公,授御使职,赏黄马褂三眼花翎,
即日起上书房行走!
祝玩好
鹅绒此
大运国纪元2005-5-12 05:12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