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骆憬甫《我的一生》第二章:童年时期(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骆憬甫《我的一生》第二章:童年时期(中)   
六者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50

经验值: 816


文章标题: 骆憬甫《我的一生》第二章:童年时期(中) (668 reads)      时间: 2005-2-04 周五, 下午10:48

作者:六者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骆憬甫《我的一生》

第二章:童年时期(续完)

九、病得希奇

每逢姊姊出嫁,我总要死去活来地生一场大病,真是病得希奇,不可理解。十二岁那年,有一天,我刚在走扶梯,走到半扶梯,忽然自己一惊,就发冷发热地病倒了。病中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家大厅上有许多新做的麻袋,有一个人在麻袋上写字(新的麻袋上必须写上所有者的名字或堂名以及号数,是用猪血和着烟煤拌匀代墨、笔是用粗的纤维如棕帚那样的东西代的)。右首栋柱上绑着一个赤条条的人,这个人据说名字叫廖必文,他好像杀白的肥猪一般,头已经杀去,颈疤里的血在淌着。那写字的人朝着那尸首坐着,面前铺着新麻袋,他用大笔蘸蘸那尸颈疤里的血在袋上写字。那廖必文是我家的佃户,他还好好地活着,并没有死,然而在我梦中他已和猪一般地被人宰了,赤条条地笔直地绑在栋柱上,一颗头挂在旁边滴血,令我惊恐得狂叫起来:“一个头!一个头!”这样的叫喊着,我的恶梦也醒了。只听母亲很慈祥的声音在抚慰我:“儿呀!不要慌!是枕头呀。”我睁开眼睛来一看,原来我已在母亲的怀抱之中。我十二岁了,母亲还抱得动吗?为了爱儿病重,说昏话,竟还在抱我。同时见三姊姊、哥哥都静默地立在母亲膝边,恐怕还有一个婢女雪梅也立在那儿呢。大概我热度太高,昏昏沉睡,和死了的一般,到了我狂喊“一个头、一个头”的时候,她们认为我是死而复活了,高兴得很,所以并不来研究“一个头”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把那恶梦讲出来,就顺口回答母亲说:“喔!是一个枕头。”母亲见我醒了,说话清楚,才放下心来。

但是母亲又转到迷信念头上去了,对三姊姊说:“恐怕是土!”于是叫三姊姊她们陪着我,自己下楼去吩咐长工去喊道士来告土了。把我心爱的那只小白雄鸡宰了作为牺牲品。不多时,楼下厅中“丁丁东东”的法器响动,道士念念有词地在告土了,我在楼上听见了,心中怪难过。忽然想起二姊姊病凶的一幕,那时是我代二姊姊祈祷的,今天大概是哥哥代我跟着道士祈祷吧。啊!难道我也病凶了吗?但是我当时不信自己会病凶,也不信道土的告土会对我有益处,我只是怜惜我那只心爱的小白雄鸡,无故为了我牺牲。

自从这次以后,我的病不加重了,然而也不减轻,恹恹地一直到三姊姊的喜期近了,我还是卧病在床,不能起来。母亲不知怎样忙法,我也不知道,但觉得慈爱的母亲不大来到病床边来抚爱她的病儿,她的忙是可想而知了;哥哥一定是在凑热闹,因为他除了夜间和我同睡外,没有见到他的影儿;婢女们也忙得没有半个人影儿来送茶送水。我直眼睁睁地看着两头纸糊窗:一头是上下两扇的和合窗,一头是两扇左右推动的推窗。推窗是直对我病床的,和合窗是斜对着病床的。许多幻象都在这四扇纸窗上放映着,这是我从幼稚时候每次病中所有的幻觉。我记得六七岁的时候病中看窗缝中漏进来太阳光射在墙壁上,有猫、猴子、人物、花卉等等有趣的幻象,痴呆呆地看着来消磨病中无聊的光阴,这时也是这样。孤独啊!无聊啊!喊叫母亲,母亲在楼下没有听见,有一次,我叫喊得时候久了,三姊姊停了自己的工作来抚慰我,她的神情,她的言语,好像竟是母亲,我也安慰不少。可是亲爱的三姊姊啊,她不久便也出嫁了!

十、大姊姊别了

闹哄哄的喜事过去了,远宾们都陆续归去,最后别去的是大姊姊和杭州来的那位表姊姊。她俩因是同路,所以同日启程。两乘轿子摆在大厅里面天井里,大姊姊和表姊姊一同下了楼,到了大厅上,大姊姊向祖宗堂拜别了祖先,又和表姊姊拜别了母亲,走到天井里轿子旁边,将上轿之前,大姊姊很有礼貌地对表姊姊福了两福(女人作揖系敛起袖来称为“福”),表姊姊也还福了两福,大姊姊含笑地说:“我们要分别了。从今一别,不知何年再会?!”表姊姊一面答礼,一面也同样地答着。我那时病已好了,立在轿子旁边,跟着母亲送两位姊姊的别。听了大姊姊的临别语,心中起了无限的感伤、哀悲,差不多要哭出来。我感觉到人生这样的没意味吗!尤其是做女人的,离别后要想重见,有这样的困难吗?大姊姊的话是多么沉痛!多么感伤!大姊姊的含笑,含着多少泪水啊!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真的,这时的母亲、大姊姊、表姊姊、我,谁不是黯然销魂啊!

“从此一别,不知何年再会!”大姊姊不但是对于那位表姊姊表示了无限徘徊,同时对于她可爱的家庭,也表示了无限的留恋。别了别了!大姊姊去了。果然,从今一别,地角天涯!不但大姊姊和表姊姊永无再相见之期,不但表姊姊永无再来我家之日,连大姊姊也从此永别了家乡。沉痛的话别,使我永远沉痛地回忆!

十一、读死书、死读书

中了封建思想的毒,农家子弟要想做官了。原因也是有的,因为没有顶戴的人,见了官要跪,被人家控告了要被打屁股;有顶戴的人,见了官只要打躬作揖不必跪,被控告而上官厅,不会被打屁股。但是要做官也不容易,在清初的时候.必须十年窗下,一举成名之后,才可能爬上做官的阶梯。到清末的时候,做官有两条路了:一条是正路功名出身,所谓“秀才是宰相之根苗”,必须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而翰林,然后可以做官。这条路难走,可是由于“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功积德”的配合,诗赋八股文的娴熟,一笔王字小楷的端秀,似乎也不十分难。正路功名出身的官是名贵的。假使科举中不利,连一起码的秀才也考不起而又一定想做官的话,只要你是富,“有钱使得鬼推磨”。晚清的时候,有钱可以捐官,钱少捐小官,钱多捐大官,称为“捐班官”。捐班官是不大名贵的,所以总想从科举中苦干。于是我于九岁起就读死书死读书了。

上面第五节里不是说我九岁已开始读夜书吗,父亲去世之后,我十岁那年,表叔先生管理督率格外严了,夜里还要背书,背不出,跪、打,到夜十二点钟还不放学,还跪着一面哭、一面读,我们恨极了,但是没有勇气和他斗争。我们的那位老姑婆,听见我们这样的哭、读,她实在忍耐不住了,出来对先生说:“夜深了,小孩儿们实在要睡了,所以愈读愈昏,愈昏愈背不出了。让他兄弟俩睡了罢,睡过夜,明天灵性清些再读罢!”先生才依了老姑婆的话放了我俩,我俩由老姑婆来救,才得去睡,真感激老姑婆啊!老姑婆的话倒很合教育原理,而表叔先生反不懂。果然第二天早晨我俩书都背出了,并不辜负了老姑婆。你想,这样的死读书有什么用!而且只读不讲,同和尚道士念经一般的呆读、硬读,这样的读死书有什么用!还是和尚道士念经时有鱼(木鱼)、磬、钟、鼓、铙钹、手锣(小锣,和盆子那么大)伴奏着来得有趣味呢。而且那位表叔先生,他自己根本考不取秀才做了老童生,怎么能教得学生将来能进秀才?他的教法又这样的坏,桎梏得我们愈读愈呆。母亲眼看着不济事了,到了年将终了前,于父亲周年祭舅舅们来吊祭时,和他们商量,明年想换请一位饱学秀才来教导我们。大舅舅举荐了一位渔山贡生周炳森先生,他确是一位饱学秀才,因为贡生也是不易得到的——考取秀才固然是难,而做秀才却也不易。做了秀才,年年要参加考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年份中,子、卯、午、西四个年头,是考“乡试”的年份(就是考举人),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八个年头是考“岁考”的年份。俗语说“秀才怕岁考”,你不是死父母或死祖父母或自己生大病.不能规避请假不考;无故请假,查出要处罚的。假使你是侥幸考取秀才,考“岁考”一定考不取,考不取的人,学台(即考试官)要把你发交学老师(是管秀才的小官)去打手心;考得好的人,可以有做“廪生”的荣誉,廪生有米可拿,而且还有收童生做门生的权利,这门生考取了秀才.对廪生要孝敬一笔钱。但是权利是要大家分享的,所以有新的廪生产生时.学台要请老廪生让位,给你一个名位称为“贡生”。贡生比举人低一档,比秀才高两档,称为“贡生”,表明他的学问比普通秀才高两档。

我十一岁那年,周贡生来教我们了,他喜读《史记》、《汉书》,能作古文,又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他学的是王羲之书法,秀美圆熟,和梁山舟、王梦楼相像。可惜他太好了,教我们这些童騃,真有“怀才不遇”之感。起初他倒还有兴趣,给我们讲书咧,书经过他讲,自然不是“死书”了。此外还讲故事给我们听(从前没有好的故事书,他依照《龙文鞭影》讲,我们已是闻所未闻,够有趣了。龙文鞭影是四个字一句的故事读本,每句一个故事),夕阳西下时,还对对课作为余兴。我记得有一次周先生出了一个“鸡鸣”二字的课题给一位同学对,他瞠目不知所对,另一个大同学在手掌上写了“狗吠”二字暗地里给他看,他大概“吠”字不认识吧,他就由“狗”而联想到“猫”对道“猫笑”,先生笑笑说:“猫怎么会笑呢?”惹得哄堂大笑。可是到了下半年,他感得兴趣索然,常常请假旷课。在十一月里吧?他带了一位他的侄儿(周佐君,是童生)来代课,他自己回去了。这位侄儿先生学问太不行了,待我们很宽,不要背书,专门和我们谈天。我们请他讲书,他也讲不出。勉强敷衍到年底边,他回去了。过年我十二岁了,又要换先生,大母舅因周先生拆了烂污不愿意再介绍人了,于是由二母舅荐举了一位他的同学王鸿度先牛,他学问虽不及那周先生,但也是一位饱学秀才,教法也还好,师生之间感情很好。可是他是富阳城里人,不耐乡居,也旷课太多,于是又引起了大人们的不满。因为《三字经》上说:“教不严,师之惰。”那么王先生是“惰先生”了,于是转年又要换师了,而且换的是“严师”。换严师教导,还是由于我已经逝世三年的父亲鬼魂的指示,是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十二,扶乩请父亲

父亲是相信命运的,同时又相信风水和阴骘果报。旧社会中人,认为人是被命运所注定的,可是人定又可以胜天。譬如命中注定你是没有儿子的,可是你假使把祖宗的坟墓葬得好风水,那你也可以得子,或者你有阴功积德(就是良心好,做了好事),也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若是风水好,你做人的行为也好,而仍得不到好结果时,却又归咎于你命运的不好。这种矛盾的理论,不能自圆其说,已可证明迷信的不可靠,然而他(她)们总是执迷不悟。

父亲因为生了三个女孩,生了一个男孩又不能养活,认为是风水不好之故,于是卑礼厚币地请到一位风水先生,他姓黄名翼丰,衢州府西安县(即现在衢县)人,据说他的堪舆学很精明,但脾气却很古怪,不容易接待。父亲为了要仗他的力给我们看几块好地,所以敬之如师长,奉之如父母。他遍相了各祖坟之后,说某地是绝地,极须迁出;某地不吉,亦须易地。当然罗,父亲是言听计从的。于是把各坟地一一的换葬过,计有六处坟墓。末了,父亲请黄先生看好自己和我母亲的墓地,做就了生圹,预备他俩百年之后只要把棺材推推进去把墓门封封好就行。父亲逝世后,他的生圹既早已做就,不是只要择日安葬就好了吗?可是事出意外,竟有许多亲戚朋友族人都来反对那个生圹。说它“午子兼丙丁三分是倒骑龙”咧,“墓向朝北北风太大”咧,“对面的那座石龙山太近,杀气太重”咧.“葬下去恐于家不利”咧,种种危言,要耸动母亲听闻。其实他们都是受了本乡风水先生的唆使,做了傀儡来劝说的。本地风水先生满想推翻了那块生圹坟地之后,自然总要他们来看地,自然他们可以有吃有喝有钱拿了,到了相定另一坟地价买时,他们又可以串通卖主抬高地价,从中和卖主分一些肥。这些鬼域伎俩,早在母亲洞鉴之中,所以一概不去理他们。后来甚至新亲家——三姊姊的公公也来劝告,倒累得母亲傍徨起来了。这生圹是我父亲所心爱的,怎么可以轻易推翻?!除非问他自己究竟这地吉不吉?但是人已死了,怎么问法?听说富阳东门外鹳山上面的恒济仙坛里的坛弟子能扶乩(音鸡),可以请仙召鬼。死了的鬼魂,他们能用符篆召请来在沙盘上写字的。凑巧,我们有四五位堂母舅都是坛弟子,母亲于是托二母舅去邀请他们来扶乩。召请父亲的鬼魂来解决这疑难事。

十三、鬼话连篇

父亲逝世那年是甲午年十二月初六,丁酉年秋季,三姊姊要出嫁了,母亲满想在丁酉年上半年把我父亲安葬了,家中可以除了灵办喜事,因为那年生圹的年向是利的。哪知来了这“坟地不吉”的疑问,弄得来疑乎不决,不得不问道于乩了。二母舅受了母亲的托去接洽,结果说明年正月他们来拜年,顺便带了沙盘来召魂扶乩问事。

到了我十二岁(丁酉年)正月中,由二母舅陪来了三位堂母舅:一位是主持者,两位是助手。正月十三的那晚上,在大厅上设了乩坛,点起一对足斤红烛,焚起一炉檀香,桌上摆着一只棋盘般的木盘,盘中盛着雪白的白沙,上而搁着一个粉筛圈般的东西,这粉筛圈口嵌着一只竹钉(就是仙鬼用以在沙上写字的笔)。两位助手分左右在八仙桌的两旁站定,二人先向上空作一个揖,然后左首的助手用右手托住粉筛圈——乩,右首的助手用左手托住乩。主持者在下方烛上焚符召魂。二母舅坐在右侧下首做录事。须臾,那乩就动起来在沙盘的沙中画出字来,录事执着毛笔等候左手的助手报出字来照录着,我兄弟俩立在下方恭侍着。不多时,乩果然随着二助手的手动起来,起初画了几个圆圈,随后乩忽然仰起,右首的助手拿着一块木界尺把沙上的圈圈刮平,接着那乩就在沙上写起字来。每写成一字,乩即仰起,由左首的助手看出沙上的字,口报给录事录出,于是右首的助手又把沙刮平,这样一个个的写下去,一个个的报出来,一个个的录出来。如果左首的助手遇到看不清楚时,右首的助手帮着看清。写到后来,忽然暂停,停不多时,又动起来了,好像换了一个神来上坛,于是又写,写完了又暂停。录事的把录出的字一句句标点出来一看,原来第一个写字的是家堂香火神,开始是一首七绝诗,我只记得第四句是“人生恰似草头花”,大概这位香火神是一位诗人,而且富有情感的。一首降坛诗之后.就是自己报名:“我乃香火神是也。”好像旧戏里面向台下观众报名一样。下面接着说:“你们请x x来临坛,有何事情?”乩停了一停后又接着写,说是换了一位小鬼上坛,这小鬼是我父亲的灵魂差他来的。小鬼的报告是说我父亲现在在省城隍庙当文判,今年是大比之年(即考举人的年份),考试场中应该死的人很多,他在编造应该死的人的名册,今夜没工夫来,所以叫我来通知。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次白忙了一番,又问问香火神看,想想办法。于是又复开乩,香火神好像立在旁边都听到的一般,他又临坛了。写的是他据小鬼报告我父亲的确很忙,今夜不能来了。我母亲立在旁边口中说着:“怎么办呢?好不好再去请?不然的话,我要问的事,怎么解决呢?”而香火神写出来的话好像是答复我母亲似的。他的大意是说:“今天决不能来,而且不得去催请!甭则他要发怒。万一你们一定要请,那么元宵夜他有一刻儿空,可以去请。不过他也很匆忙,不能多留。”

这样的结果是三位堂母舅本来次日要回去过元宵佳节的,经不起我母亲再三的请求,不得已只得在我家过了元霄再回去。到了正月十五夜,又开沙请神,先上坛的仍是香火神。他写道:“今天一定来的,不过也很性急,你们问事要问得快!”不久,我父亲果然临坛了,他在沙盘上写字写得很快速而且是行书。母亲本来立在旁边的,不知是哪位母舅说要弄几样素菜供供,于是母亲到灶房里去弄菜去了。这时恰巧父亲的灵魂临坛,开始写了些自己的职务和近来如何忙法、继续写:“人死了,家里的事管不来了。你们有什么事情要问我?x儿!(叫我哥哥)请你妈来!”那知左首的助手刚刚报出“x儿”二字,做录事的二母舅厉声喊我哥哥道:“x x !你爹爹唤你了!赶快拜!拜!!”我哥哥急忙跪下去拜,我也跟着去拜。二母舅只看了“x儿”二字就发神经似的叫我哥哥“拜拜”,对于下面的“请你妈来”的四个字好像没看见的一样。我父亲的灵魂呢,好像等等我母亲不来,随便写了几句后,就写“我去了”三个字,乩手一轻,两位助手喊出“啊呀!去了!”之后,素菜刚刚掇出,母亲也出来,可是乩已寂然不动,咦!这是什么缘故呀?于是二母舅把句子一句句的点断来看,才发觉“请你妈来”的四个要紧字,才知道自己厉声喊我哥哥“拜拜”的大错误,可是我父亲的魂已去了,怎么办呢?大家踌躇着。于是再叩香火神,香火神倒好像是很和气的,写出答语说:“不可以再请了!要等明年今日元宵,那时他(指我父亲)很闲空,可以从从容容地问他一切要问的事。”

糟糕!一场白辛苦,父亲的灵柩,因坟地事不解决,仍搁在家中,不能出殡安葬(那时灵柩可以搁在家中,有些因墓地没有或经费没有,搁十多年的也有)。母舅们次日都回去了,母亲约请他们明年再来。

十四、决定了父亲坟地

到了第二年,是正月十三四吧?二母舅邀同二位堂母舅和一位堂表兄来了。到了元宵夜,于是又把中厅设起乩坛来。那年我们孝服已满,可以接灯,我母亲宣布:“今晚我家有事,所有龙灯竹马,概不迎接。”于是把大门后门都关了,静悄悄地开坛。我母亲鉴于去年的误事,鹄立在旁边等候。

先临坛的,仍是香火神,写出来说:“今年从容了,你们好好地问事罢!”不久我父亲临坛了,他写字也不像上年的急促。母亲知道是父亲临坛,于是在旁边不管三七廿一地把心中要问的话,向空中倾箱倒筐而出。首先诉说自从你(指父亲)逝世后抛弃了孤儿寡妇,受尽了堂叔堂兄的欺侮,你知道否?何以不一显威灵,以示警诫!次诉说如此孤苦家庭,叫我(指母亲自己)怎么支撑?应怎样支撑?再次提出正题——就是坟地的事。这生圹是你亲手营就,认为风水很好,非常欢喜。现在大家都说不吉,纷纷来劝告易地,弄得我惶惑起来,没有主意。所以只好问你:这块坟地风水究竟好不好?母亲一面问,乩笔一再写。其中有一个字是草书的,两位助手都认不到。第二次又同样的写了一个,他俩说:“什么字?仍认不到。”第三次又同样的写了一个,他俩说仍认不得,请录事打一个“O”代替那个字,于是乩上换了另外的字写下去了,这是一奇。

第二奇异的,是闹元宵的一班竹马来了,村中锣鼓声、花炮声,儿童欢呼声,自远而近地来了,将近我们弄中三家时,乩笔忽然停止。咦!完了么?这时做录事的二母舅因了去年麻痹大意的误事,今年录事的时候也在注意字句。他发觉末了是“收沙接灯”四字,急忙报告说:先灵要接灯啊!于是把沙盘乩具暂时收起,满堂燃起香烛,备具糕果(接竹马要用糕果配以小烛,因扮演短剧骑竹马的都是小孩),开了大门迎接,竹马已经进来了,在大厅上跳舞数转去了。这班竹马是一个偏僻的乡村中来的。扮戏剧的孩子们,面部没有化妆,显得面目黎黑、皮肤粗黄,著的衣裳也不鲜艳,跳舞也不合度。等到竹马去了,重行关门,继续开沙。一位堂母舅是做左首助手的,他年龄很轻,门齿浇薄,笑道:“哼!好难看的竹马!”那知我父亲果然又临坛,答母亲的问话了。这样写了许多时候,末了写出“我去了”三个字,乩即寂然不动。二母舅把整篇乩语标点出来,大家聚拢来看。这回答得很仔细,大意说:“我死了抛撇你们孤儿寡母受苦,心中也难过。可是寿数已到,我有什么办法呢!人死了,不能再管家啦,若是仍要我管,要子孙何用?!至于x x两家(指堂叔堂兄)你们‘刮目相看’好了(意思是不久便败,不会尽管来欺侮)。x x(指我兄弟俩)二儿,须请严师教读。家中的朱柏庐家训拿出来挂挂!x(指哥哥)可先娶,x(指我)可稍缓。至于问我的坟地好否,我已死了,也不能作主,换不换听你们的主张。若说风水,难道‘O’先生不识得吗?!”(其中最奇怪的是继续开沙时开头的几句话:“乡僻之中,一年一度,甚为难得,诸位姻亲,请勿见笑!”以下接着答复母亲的话)左首助手堂母舅问母亲道:“看定坟地的是那位风水先生?”母亲说:“是姓草头黄的黄先生。”那堂母舅才恍然大悟道:“那个写了三次我们认不到的字,原来是草书“黄”字呵!”他用指头在桌上依着乩笔写出来的笔划模写出来看,又说:“喔!对的。”他说:“风水难道黄先生不识得吗?那么这块坟地他自己是喜欢的,可以不必改弦更张了!”这位青年秀才堂母舅竟发出了断定语,在座的各位堂舅舅和堂表兄都说“对的”,母亲也很高兴,于是三年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坟地不换。

因为经过这番扶乩,击破了本乡风水先生进攻骗钱的诡计,拒绝了亲戚朋友族人的劝告,决定了父亲的坟地,奠定了母亲的生圹,同时解除了对堂叔堂兄的恐惧,决定了我兄弟二人结婚的迟早和教育我兄弟的方针的七件大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作者:六者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六者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04178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