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白马骑到东方红 |
 |
莫非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685
经验值: 9737
|
|
|
作者:莫非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标题:写了一篇论文,请网友指教:-)” -xili
白马骑到东方红
——兼论“呼儿嗨哟”演唱方法
陕西榆林小调《骑白马》,一开始(1937年)是这个样子:
(1)
骑白马,跑沙滩
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汉
咱俩捆成一嘟噜蒜
呼儿嗨哟
土里生来土里烂
后来(1942年)改成这个样子:
(2)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一心回家看姑娘
呼儿嗨哟
打日本也顾不上
又改成这个样子:
(3)
三八枪,没盖盖
八路军当兵的没太太
待到那打下榆林城
呼儿嗨哟
一人一个女学生
最后(1947年)改成这个样子:
(4)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哟
哪里人民得解放
我不想掩饰对(1)的偏爱和激赏。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浪漫爱情,有终极关怀,确是一首意味深长且境界高远的好词。因此,“呼儿嗨哟”自然情真意切,理直气壮。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唱多长唱多长,想唱几遍唱几遍,唱高八度也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前提是“咱俩”既然要捆成一嘟噜蒜,那就不能有一个说假话,明明有婆姨有汉,却谎称没有,“呼儿嗨哟”起来哪里还有底气。
同为榆林地方小调、与《骑白马》地位相当的《小寡妇上坟》,也许就是因为原词暗含轻佻偷情意味,不够光明正大,曲调虽然后来被改成慢一倍演奏的哀乐,当党和国家领导人“过早地离开我们”时,在电台电视台反复隆重播放,却始终没有歌词,更无法跟《东方红》比显赫。
从(2)开始,品味与格调出现滑坡。初一看,毛病似乎出在呼儿嗨哟的前后两句歌词上:是打日本顾不上看姑娘呢,还是看姑娘顾不上打日本?没有交代清楚。用一个呼儿嗨哟很难解决这个疑问,我试了几次,怎么唱都不理想。于是我想,问题很可能是吃八路军的粮与看姑娘打日本之间,缺少一个坚硬的逻辑链条。在这种结构的民歌里,呼儿嗨哟极为重要。如果把最后一句比喻为杠杆的话,呼儿嗨哟无疑就是支点。把杠杆放在支点上轻轻一撬,前面三句就会整个被连根撬将起来。但是,支点固然重要,却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充当链条。
到(3),除了气势比较磅礴以外,乏善可陈。第一句就不对。汉阳造没盖盖,三八大盖怎么能没盖盖呢?第二句也不对。当兵的没太太应该是全称判断,根本不是某路军一军之特色。第三、四句的疑问之处在于:当时榆林城在日本人手里还是在汪精卫手里?不是说日本人从来没有打进过陕西省吗?当然这个问题要问芦笛先生才能有确切答案。不过,不论榆林城在谁手里,这歌要被榆林老百姓听到,这城还打不打了?就算打下,能指望榆林百姓扭着秧歌打着腰鼓举着小旗箪壶食浆以迎王师?《骑白马》由(1)到(2)到(3),其歌词的审美价值逐次递减,终于丧失殆尽。这时,演唱者也就不能再由女性担任了。似乎比较适合男声合唱,而领唱者应该是一位职位比副班长高比连长低的男性大龄青年。这样一来,呼儿嗨哟的处理便无足轻重,无论怎么呼儿嗨哟,都不至于教人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倒是很可能会联想到水浒传,发出“妈呀,这是一帮什么人啊”的惊呼。你要光听歌词,确实比李逵们“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的境界还要低上几等。比起演唱者,我更关心改歌词的人。(3)据说是几个“鲁艺”的师生改的,随后被陕北农民李有才改成(4),我想他们是弄颠倒了。(4)词语之精致严谨,意象之瑰丽宏伟,10个陕北农民李有才也搞不出来。别的不说,单看第一段用“是”,第二段用“像”,不是文人,恐怕难以掌握如此老道的文字功夫,便是文人,也不能是一个,而是一群,还必须是经过整风、甄别、洗澡、抢救……后的一群,推之敲之琢之磨之……否则很难想象能够用得如此精当。
改到(4),就再也改不动了。据说1964年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曾有人提出应把“出了个”改为“出了一个”,理由是“个”作为数量词,对“一个”强调得不到位,倒像个衬词,唱出来,听起来,似乎不够恭敬。对于这一提议,无人反对,无人附和,所有的人都有尊严地保持沉默,于是不了了之。这人真够二的。也不想想“大救星”能是复数吗,还用得着你来强调?不要说多加个“一”字,你把呼儿嗨哟的哟改成“吆”试试?当年笔者读小学二年级时,曾为班主任胡振海指出过这个错别字。那是因为当时不认识这个“吆”字。多年后胡老师提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至此,白马早已踪迹全无,而只有能指没有所指的衬词“呼儿嗨哟”却被升华、被凝华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伴随红太阳冉冉升起。《东方红》先是跟《国歌》、《国际歌》比肩而立,很快就超越了《国歌》、《国际歌》,被载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对茫茫宇宙呼儿嗨哟去了。假如这时候我来指导大家应该怎样演唱“呼儿嗨哟”,那不是二,不是脑残弱智,那是不想活了。
最后,我还想提提两件事情。一件事记的不真切:似乎读过一篇关于“呼儿嗨哟”的文章,大意是说“呼儿嗨哟”一度跟秦始皇称朕别人就不能再用这个“朕”字一样,成为非《东方红》莫属的专用衬词。但现在由于查不到这篇文章,不敢十分确定。另一件事记得真切:也是一篇回忆文章,说当时听《东方红》《国歌》《国际歌》,已经东方红太阳升了,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大救星已经从天而降了,却又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心里如何别扭云云。作者别扭与否,只有天知道。我只知道这三首歌一块唱的那几年,国歌已经不是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那个国歌歌词我连一句也想不起来),改回来以后,《东方红》和《国际歌》反倒不怎么唱了。当然,我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人家当时其实并未感到别扭。我只是要承认,我没有感到别扭过。据说一个人的愚蠢缘于两端,一怯懦,二懒惰。那么我只好承认我的愚蠢,同时承认怯懦与懒惰我兼而有之。这话是谁说的,我懒得去查,但不妨验证一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于是鼓起勇气勤奋一回,给《东方红》挑挑毛病。最后还真让我发现:(4)的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得”字,是否还有别的解释?看来勇敢加勤奋是能让人变得聪明一些。不过,人一聪明,是否就会变得恶毒,变得刻薄?这我就说不好了。
作者:莫非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