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大数据时代与中医存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大数据时代与中医存废   
所跟贴 大数据时代与中医存废 -- whopper_junior - (1850 Byte) 2013-7-25 周四, 上午9:13 (1117 reads)
tutu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52
加入时间: 2012/11/05
文章: 46

经验值: 1575


文章标题: 这个视角很好。西药临床验证的数据取样有问题。西药开发也几乎不用正交试验法判别多因素的影响结果 (206 reads)      时间: 2013-7-27 周六, 下午6:45

作者:tutu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西药开发过程中的临床验证的数据取样有问题。
首先,药品有效率这个判断标准很模糊,有效无效的区分点设计往往不够客观。
其次,整个试验方法与大数据判断的原则背道而驰,因为西药开发过程中的临床验证取样数量有限, 取样有局限性,很难令人信服样本体有普遍性。
再次,西药开发几乎不用正交试验法判别多因素的影响结果(谁知到这是为什么?)。 同样一种药, 对于高矮胖瘦不同体质,A/B/AB/O不同血型,以及男女老幼不同群体做不区别对待。事实上,如果把多因素的区别差异考虑进去的话,临床试验试验的工作量将无穷大。

中药配方讲究君臣佐使,讲究配伍,西药研究方法是把一味药单独提取出来做实验。西药的研究方法是提炼单一有效成分,那小白鼠和猴子做实验,再做数据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正交试验极少会用到,因为一旦涉及多因素作用,现行的西药研究方法就理不清了。
所以西医的研究方法虽然是以现代生理学为指导,但是实际上采用的是极度简化了的模型。 相比之下,中医基于阴阳五行与脏腑理论的简化模型却能够合理兼顾每个人个体差异的现实。

至于“西医科学还是中医科学?”这个问题完全是一个伪问题。
因为医生其实就是个技师, 他们不是科学家。不管西医师还是中医师,培养过程都需要经过多年实习。技师的活儿好,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数据量足够大),是因为他们有悟性(对于大数据的算法好),不是因为他们更“科学”。

作者:tutu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tutu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249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