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好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3/20 文章: 3893
经验值: 67892
|
|
|
作者:唐好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大詩人米爾頓是語言天才(當然是天才), 精通多國文字, 用拉丁文寫詩, 那是刮刮叫, 用義大利文寫, 義大利詩人都佩服. 當時拉丁文在歐洲是正式通用語言, 但米爾頓寫他的Magnum opus史詩[失天堂], 還是用他的母語英語寫作. 因為他知道一個人對母語的掌握和敏感度和第二語言是不一樣的. 米爾頓雖說是語言天才, 但語言天才不只他一個, 用拉丁文寫詩, 雖說刮刮叫, 但相較於Virgil, 他是比不上的; 用義大利文寫, 他也絕對比不上但丁. 他米爾頓是語言天才, 人家Virgil, 但丁也是, 那兩位用母語寫作, 米爾頓要和他們平起平坐, 達到甚至超過他們的成就, 就必須用母語寫作.
事實上, 絕大部分有點名氣的作家都用母語寫作, 這是不言自明的. 那些少數例外, 主要也是以小說成名, 比方說Joseph Conrad和Vladimir Nabokov. 原因在於, 詩對語言的掌握和敏感度要求最高. 用第二語言寫詩, 總是不太對勁.
這是指創作而言, 不過這對閱讀也成立. 翻譯的詩和原文讀起來天差地遠, 但就是讀同樣的原文詩, 第二語言讀者和母語讀者所得到和感受到的境界還是有差的, 甚至差很大. 拉丁文消失後, 像Aeneid這樣的史詩, 大部分人就只能看[天差地遠]的翻譯本. 就算是拉丁文專家, 其實讀起來也不太對勁, 因為拉丁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
文字改革, 比方說中文拼音化夥半拼音化, 如果變化太大, 那前人用來創作的語言, 就成了後人的第二語言, 或多或少地造成文化斷代. 用拼音和半拼音讀唐詩肯定不太對勁.
作者:唐好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