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人类末日的数学解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类末日的数学解释   
小小衲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7/08/18
文章: 6016

经验值: 188261


文章标题: 人类末日的数学解释 (1267 reads)      时间: 2009-3-30 周一, 上午10:05

作者:小小衲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人类末日的数学解释

首先声明两点:

1。受了木猪的指教,这篇没敢灌水,写得比较干,请读者自带饮料。

2。这说的只是一家之言。

北徙兄说:

“停滞将会是乱源。但“可持续性发展”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欲望无止,资源有限,怎么能“可持续性发展”?最好的结果不过是高效率的利用能源,同时减少污染。但即便如此也做不到可持续。

在消费主义(炽热的物欲)+科技(强力攫取自然能力)的背景下,谈“可持续”就和说中国的政体要中西合壁,集精华于一身一样,说说可以,实际是笑话。

以我之见,真要“可持续”,必然要有文明的升华,这谈何容易。”

这话说的于我心甚有戚戚焉。

昨夜暴雨,今天午后风淡云轻,小衲我依花傍柳,带着儿子在前川走了一趟,心情甚好(风淡云轻近午天,依花傍柳过前川,世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加人老兄给我扣上了阿辽沙(斯魔=small 阿列克西的昵称)的帽子,我也不放在心上了。这就来谈一谈为什么我觉得人类没戏了。我尽量用非数学的日常语言。但是好在这里来的大部分是理工科干面包,做一点简单的数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上次在说天马之道一瓣香,和老笛小笛三遗矢时,我曾提到了,生物的能量消耗率和它们的体重的3/4次方成正比。这个指数(3/4) 有很多重要意义,这里只说和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两点。

1.这个指数(3/4)小于1,所以,大的动物比小的动物利用能源的效率要高。尖鼠(shrew)是最小的哺乳动物,一般体重在5~10克左右。我们假设它的平均体重是7克,那么一个70公斤重的人的体重就是尖鼠的一万倍。 如果那个指数是1,也就是说,如果能量消耗率和体重呈线性关系,那么人的能量消耗率就是尖鼠的一万倍。但是,现在那个指数不是1,而是3/4,所以人的能量消耗率只有尖鼠的一千倍(一万的3/4次方)。那么人体的每一单位体重(比如说每一克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就比尖鼠的每一单位体重所消耗的能量,小十倍。(这很容易计算,人的能量消耗是鼠的一千倍,而体重是一万倍,所以,每一单位体重的消耗,人就是鼠的十分之一。)

这意思就是,相对地来说(每一单位体重),越大的动物,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2.生物的生长是由能量消耗率驱动的。用一点微分方程的知识就可以证明,由于这个能量消耗率和体重之间的指数(3/4)小于1,生物的生长必然是一个逻辑斯蒂曲线(见下图)。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阶段,达到了成年的体重以后,生长就停止了。(当然也存在永不停止生长的动物,比如鱼类,软体动物,等等。这些生物,一辈子都在生长,永不停息,生命不已,生长不止。这有另外一套理论来解释,这里不论)。



从这个能量消耗率出发,几十年间,生物学家们得到了一系列和生物体重呈幂律关系的量。比如,生物的寿命长短和体重的1/4次方成正比,心跳和呼吸频率和体重的负1/4次方成正比,(By the way,这两个的乘积,也就是一生中心跳的总数,和生物体重的0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大动物心跳得慢,但活得长,小动物心跳得快,但活得短,所以无论大小,一生的心跳总数都是一定的,都是15亿次左右。你跳得快,就活得短,所以乌龟总是长命呢,海曼就早死了呢。美国人说, your number is up,是有道理的。)还有,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和体重的3/4次方成正比,肺膜的厚度和体重的0.05次方成正比,如此还有无数。光这方面的专著就有好几本。

这是生物界,那么人类社会,是个什么情况呢?

几年前,有人做了一项大规模研究。他们收集了德国,美国和中国将近400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多种数据(比如GDP,艾滋病患者人数,申请专利数目,加油站数目,电线的总长度,公路的面积,犯罪率等等)得到如下结论:

1.和生物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次方关系。很多东西的数值都是和城市人口数目(也就是城市的体重)的若干次方成正比的。

2.他们把这些量,按指数(次方的大小)分成了三类。

一类是,指数等于一的。也就是说,这些量和人口数目成线性正比关系。比如说,家庭的数量。纽约比圣路易斯大20倍,那么家庭的数量就是圣路易斯的20倍。 这些量都是一些很显而易见的量, very trivial,没有什么意思。

第二类是,指数小于一的。比如,加油站的数目,电线的总长,公路的总面积。指数小于一,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指数小于一就是说,越大的城市,人均所需量就越低。就象我前面说的那个人和鼠的例子。在这些量上,越大的城市,效率就越高。

拿加油站数目为例,根据调查,加油站的数目和城市人口的0.77次方成正比。现在假设纽约有一万个加油站(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胡猜的),而人口数目是一千万,这就是说纽约每一千人有一个加油站。而我们这个小城有10万人口,人口是纽约的以百分之一,但是,因为0.77小于一,所以,加油站的数目不是纽约的一百分之一,而是34.6分之一,也就是说,有289家加油站,平均346个人就必须有一个加油站。

注意,这里加油站的数目是我胡编的,(那个次方关系0.77是真的),但是也能看出,大城市里较多人同用一个加油站,而小城市里较少的人同用一个加油站。所以,城市越大,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这个我前面举的那个人和鼠的关系是一样的。

所以,人们把这种量称为与生物性质相同的量。这种量体现了人类社会有些事物是以经济,节约为目的的,越大效率越高。这和生物的operation是相似的。

人类社会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在于第三类量。这些量和人口数目的指数是大于一的。比如,申请专利的数目,受到高等教育人口的数目,工资的总数,银行储蓄的总数,犯罪率,医院的数目,艾滋病人的数目,等等等等。

这些量的指数大于一,意味着,越大的城市,人均数目越高。纽约市的人均医院数目,人均专利发明数目,人均博士数目,人均犯罪率,都比我们这个小城要高。这儿就不作数学了,但是,用初二数学稍微想一下也能明白。

这些都是人类形成社会以后出现的事物,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东西,和生物体是相反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就是,在这些事物的发展上,人类不是以效率,节约为目的,而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是一个正反馈。按有人的说法,这正体现了人类的贪婪,而这种贪婪造成了这种非线性的关系(指数是一的话,就是线性了)。

说了这么半天,终于要说到北徙兄的正题上了。

北徙兄(他年纪比我小,见识比我高,所以我就以兄称之。那个谁谁谁曾指责梁任公启超先生“甘媚后生”,其实我倒不觉得什么。我“媚”笛,“媚”徙,都是基于一个原则,谁漂亮(有内在美)我就媚谁,呵呵。By the way,梁启超“媚”的是谁,我也想不起来了,知道的提醒一下)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大的有机生物体,那么城市的发展和生物的成长都可以用同一种方程来描述。方程是一样的,但是重要的指数关系却不一样。

生物的生长是由能量消耗率来驱动的(drive),而能量消耗率和体重的3/4次方成正比。3/4小于一,所以,体重的增长曲线就是上面那个图画的,是一个有极限的增长,长到一定程度,就停了。

城市的发展是由 innovation and wealth (也就是发明和财富)驱动的(drive),而和发明与财富有关的事物的指数都是大于一的。所以,同一个微分方程,由于驱动量的指数大于一,得到的增长曲线,就是一个没有极限的,而且是呈指数形的,越来越快的向上的曲线(如下图)。



从数学上,我们看到了贪婪造成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如果发展没有极限,这个曲线就会在一个特定时间达到一个无穷大的奇点(singularity),然而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也就是说发展就会导致崩溃。

但是,在人类历史上,纯粹由于这种发展带来的崩溃并不多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的解释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崩溃,人们必须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产生一个 innovation。这种innovation 可以是某一项重要技术的发明(比如蒸汽机,电脑),也可以是一个重要资源的发现(石油,核能),或者是某一种革命。这个innovation的作用就是在发展曲线上,重新设定初始条件,改变方程的某些系数(见下图)。这样一来,本来要走向崩溃的发展(图中的红色虚线)被重新设定了,变成了图中的红色实线。



从图中我们看到,虽然发展还是没有极限的,但是达到崩溃的时间却被退后了。收集到的真实数据也定性的支持这个模型。比如,纽约市人口的发展,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确实是呈这种形状。

从数学上和现实数据来看,技术革命,新能源,能够拖延崩溃的时间。但是从上面那个图中,我们也能看到,新的innovation所必须发明出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个时间(也就是图中黑色虚线的间隔)是可以从方程里算出来的。这个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几百年才需要有一个innovation来重新设定曲线,现在需要几十年,将来,需要在几年之间就产生一个新的 innovation,而且这个要求会越来越快。

技术的发展确实是越来越快了。蒸汽机代替人力用了上千年,而芦老上网疗愚在3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5年前,有个中文汉显就足可夸耀人前,而现在的孩子连手机曾经重得像块砖头都不知道了。

这个时间,从系统的本质要求上来说,它必须越来越短(可以从数学上定性地证明)。人类目前还跟得上这个要求。但是,总有一天,这个时间会变成无穷小,趋于零。那个时候,就是人类的末日了。

怎么办? 北兄说了:“以我之见,真要“可持续”,必然要有文明的升华”。

这个文明的升华,就我理解,不是新的 innovation,不是去重新设定发展曲线的初始条件和系数。而是连整个曲线的形状都改变,整个方程的性质都改变。

比如说,把贪婪的,外向的,征服的金毛文明,改进成节约的,内敛的,谦逊的凝脂文明。这在数学上来说,就是把那个指数由大于一改成小于一,或者至少减小指数的数值。

我曾经想过收集亚洲“后进民族的”历史上的数据,作一个类似的研究。看看在这些“后进民族”的历史上,那些指数现在大于一的量会不会曾经有小于一的指数。但是后来因为“后进民族”的古人不懂天马之道,从来不知收集定量的数据,而作罢。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芦老说的是对的:我们的节约的,内敛的,谦逊的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从数学上看也确是如此:如果指数小于一,发展曲线就会变成逻辑斯蒂曲线(如第一个图),也就是说,发展到了某一点上就会停止。在生物上,就是生物达到了成年年龄,我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就是到了唐朝了。

所以,这个新文明是什么,我不知道,新曲线,新方程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也许,人类由发展带来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行文至此,不由叹道:教人焉得不信神。

最后,我还要再强调一点:这个增长模型只是一个学派的一家之言。而且,它虽然有很多数据支持,但是总是不够定量化。

作者:小小衲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小小衲于2010-3-21 周日, 下午11:19修改,总共修改了7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小小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82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