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2005乱评媒体(之一):暧昧的一年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2005乱评媒体(之一):暧昧的一年 (ZT)   
所跟贴 2005年:乱评媒体之二:为何感到寒意 -- peacemaker - (2615 Byte) 2006-1-06 周五, 上午3:53 (67 reads)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文章标题: 乱评媒体之三:无力的表演 (70 reads)      时间: 2006-1-06 周五, 上午3:59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新jb》事件过去了,在这次所谓追求“自由理想”者的戏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媒体人以及民主人士的虚弱,这种虚弱不是相对于中共的强大,而是其内心的虚弱和弱智,由此看来,中国的民主进步只能靠大众的民意和偶发的事件促进,而不是所谓的民主人士,在中国,没有民主人士和斗士。

中国的任何媒体都是中共的媒体,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其次,现在除了党报外,大部分媒体实际上也是一项生意,投资。其三,任何媒体内部都有争权夺利的问题,这是文人的毛病,也是因为投资人和管理者的错位。

好,也就是说,一张报纸或者一本杂志,首先要定位于一项投资,投资人是想挣钱而不是推动什么运动,因为可能撞红线或者政策变化,意味着这是一项高风险投资。

在这里不推测动机,只说明结果。那就是如果你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尽量接近真相的新闻产品(也就是在红线边缘徘徊),那就会扩大发行量,增加收入。所谓名利双收。

其中从事内容提供的编辑记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是有社会责任和自由理想的实现感。但是,记住,这仍然是一项投资,推动社会进步是建立在投资安全基础之上的副产品。没有人会给你一张报纸是为了让你实现理想的,除非是国外政府资本。所以,媒体其实是商业和政治限制之间的平衡。记者理想就是妥协中的衍生品。

《新》事件,我宁愿看作是内部的权力斗争,这涉及到利益问题。一则,光明想摘桃子,二则,北京当地其他媒体受到竞争冲击而频繁举报《新》,导致主管的光明有压力。

如果真的是上头的命令,《光明》是不会那么多的顾虑和妥协。为什么变成政治问题了呢?是一群弱智青年的表演欲望。

中国很多问题,如果没有限制,我们就可以渐进的讨论深入,如果碰壁,那就暂时回避或者迂回。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讨论的过于火热的时候,就会得意忘形或者自己也不敢相信,于是开始捕风捉影:要限制了,要大怒了。然后,议论纷纷,形成政治事件,迫使中共不得不出手,预言成真。比如,超女,比如李熬演讲。等。

《新》是新的一例。弱智青年一开始就想把事件看作政治打压,然后自己的报纸和自己就“悲壮”了,“崇高”了。如果真地坚持理想,坚持战斗,就不应该这样无端生事,引火烧身。

《财经》不可谓不厉害,也遇到很多很大的压力,但是《财经》却没有变化。除了《财经》从技术方面推进自由市场和民主法治外,那就是他们从不将自己高尚化,从不宣扬为了什么沽名钓誉的民主理念和悲壮,从来都是低调和踏实的。即使因为周正毅报道而不得不收回杂志,对外宣布也是因为“发行”的技术原因。而不是像某些人,将之政治化,找外国记者,开始写煽情而扭扭捏捏的文章。

这就是做事业和个人表演欲望的不同。

《新》的事件,更像一桩普通的报社内部的夺权问题,这是大多数报刊内部都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新》是两个投资人之间的争夺,而一般的是内部的不同力量争夺。如果,在事件的开始,定位为夺权,而利用团体的力量去和光明作技术性抗争和交涉,而不是政治化,那这个事件也不至于让中共盯上,一旦盯上,结果可知。但是,目前来看,中共还真没有介入,只是防止扩散和鼓动,成为群体和公共事件。

这一闹,这个摊子就散了,因为你主观上可能认为呆不下去了,就要走,一个舞台就被自己拆散了,弱智不?

这一出戏剧中,先是把权力争夺的技术问题提高到政治和自己高尚的理想受打击,接着还闹一出罢工的闹剧,实际上,不敢说罢工,而是买醉,通过眼泪来将“高尚”更“悲壮化”,博取同情和眼球,提高江湖地位的经历。然后,革命小将在外煽风点火,自觉是傲立的灯塔和不屈的斗士。

这是一场公关,但是过于煽情和虚假。这是混江湖的方式,而不是做一项高尚的事业。如果真的有心于一项事业,自然会为事业赴汤蹈火或者小心呵护,而不是意气用事。

实际上,个人的品质有时候和民主事业的坚持互不相干的,比如,李熬,他玩女人,他也很会经济,他似乎很自私,但是,他更坚持的批判和反动,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

煽情是没有力量的,只是懦弱者的虚张声势,沽名钓誉。

放眼世界,真正为推动民主事业做出贡献的,首先一条是因理想的坚持而拥有人性的光辉,从而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赢得大众,赢得胜利。他们有高尚理想也有切实的行动,有超越大众的真理性目的和将生存置之度外的精神。比如,南非的曼德拉,比如马丁·路德·金,比如昂山素季。

台湾为什么顺利实现民主转型,因为有中国早期“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精神延续,有胡适,雷震,有李熬柏杨,有罗大有美丽岛。当时的台湾大学生喜欢说“每个人总得交起码三年的学费”,也就是坐几年牢,交台湾民主大学的学费。

大陆有谁?大陆没有自由主义的理想主义者,更没有具有人格魅力和学识、勇气的自由主义者。

相反,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将自己定位为自由主义者的门槛降低了,只要穿个马甲,去骂上两句中共,俨然就成了“右派”,就开始向“左棍”扔板砖。有了正义感。

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了这些人只能是精神意淫性的反叛,在现实中都可能是吃喝嫖赌,为了利益或者女人争斗的人,骂,也是没有进入主流或者有既得利益。

这就是懦弱和伪自由主义。包括这些煽情的记者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其实并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当回事。

这种网络提供的虚拟空间的精神反叛,加上“调侃痞气”的网络语言,让这些人的精神更堕落,变成意淫而更没有勇气、坚持和清醒地认识,这些人把它当作成一项具有精神满足感的娱乐活动而不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这种网络形成的所谓价值圈子,最后都会泡沫化,都会被现实的利益生活、时间而破灭,所以,这些人都是没有精神和力量的。


所以,中共怕他们起哄而不是闹事,因为知道他们不敢闹事。这一次,不光起哄,而且还煽情演出。

李熬说了,现在不需要流血去争取,他也知道大家没种,但是他也说了,“哭哭啼啼,没有出息”。要善于斗争,一点一滴的去做。煽情,不仅没有力量,也很幼稚和弱智。

由此来看,至少目前的事态看,这些人追求的不是一项事业,而把事件当作一个表演的舞台,利用这个舞台戴上斗士的光环,而且是半遮半掩之间,欲就而不敢。实际上,仅仅用眼泪和煽情的文章,就成为斗士,也太廉价了,更没有力量,只不过一场演出。就如《无极》的故事,剧本不好,台词因煽情而苍白无力。

所以,第一,真心奉献民主事业,就不要煽情表演,败坏民主自由的形象。

第二,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要动不动自己先撤上政治,自己喊狼来了,媒体人有这种毛病,似乎被打压一次,就会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是NB的事情。这种个人意淫的追求往往让整个环境收缩或者舞台倒塌。所以,不要冒傻气。

第三,要提高政治智慧,善于斗争。

第四,要坚持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语言上示弱,在行动上进取。

在没有精神领袖的中国,只能凭每个人内心的理想和坚持,每一个人做一点事情,聚集多了,就会变成巨大的力量,中国不可能出现有力量的人物,所以,只能靠大家。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peacemak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97031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