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张博树:党专制逻辑的列宁主义起源(3-1)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张博树:党专制逻辑的列宁主义起源(3-1)
所跟贴
ZT张博树:党专制逻辑的列宁主义起源(3-1)
--
Anonymous
- (3230 Byte) 2005-9-08 周四, 上午6:53
(181 reads)
曾参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3-2)
(54 reads)
时间:
2005-9-08 周四, 上午6:5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独裁体制内,纯粹权力之争意义上的权力角逐的发生,多呈现于权力交接班已成自然之势的时候。列宁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当这位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已经病入膏肓、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时,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死后唯一的执政党上层领袖发生分裂的危险。在着名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这样表达了他的担心:“稳定性的问题基本在于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依我看,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中所证明的那样,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现实中央两位杰出领袖的这两种特点会出人意料地导致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么分裂是会突然来临的。”
问题是如何防止这种可能的分裂?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列宁再一次暴露出思考角度和观察视野的局限性。病重的列宁面对这个党和苏维埃政权生死攸关的考验,其思维逻辑自然而然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对这样一个具体的、又是重大的权力问题的解决,列宁的思路竟明显地体现出对阶级概念的传统的路径依赖。
列宁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增加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人数,从工人中选拔几十个人充实到党的领导机关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分裂的危险,因为“几十个工人参加中央委员会,就能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检查、改善和改造我们的机关”。列宁特别强调:
工人中央委员主要应当是这样的工人,他们的岗位低于五年来被我们提拔为苏维埃职员的那一层人,他们更接近于普通的工人和没有成为直接或间接剥削者的农民。我想,这种工人出席中央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出席政治局的一切会议,阅读中央委员会的一切文件,能够成为忠诚拥护苏维埃制度的骨干,他们,第一,能使中央委员会本身具有稳定性,第二,能真正致力于革新和改善机关。
这段话在今天读来,已经成为笑柄。后来在实践中真的推行过此类做法的,大概只有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列宁对一党专制体制下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显然也没有什么高招;在否认“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和通过多党有序竞争实现国家领导人的选拔和更替机制的合理性后,列宁的自然选择是乞灵于“无产阶级民主”。但我们今天已经清楚地看到,这种“民主”压根儿就是子虚乌有,不可能存在的。从学理上讲,无论列宁的设想还是毛泽东的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神话的产物,表现为既浪漫且幼稚的阶级偶像化。在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研究视角内,“阶级偶像化”是一个颇值得分析的现象,其特点(也是其特有的内在矛盾)是把某种神圣的形而上属性赋予“无产阶级”,但又必须把具体的、体现这种“属性”的工作交给某个个人。然而全部问题在于,作为阶级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把某个人或某些个人说成“阶级的代表”,乃是马克思主义最成问题的、招致了最大贻害的抽象。求求这个问题,本书在以后适宜的地方还会继续讨论。而从结构角度看,列宁有关用“工人阶级”的新鲜力量充实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主张,只能在事实上帮助最高领导集体中领袖独裁的形成。还是罗莎·卢森堡讲的那个道理:在这样一个权力结构内,新来的“工人阶级代表们”除了鼓掌对领袖的意见表示赞同外,恐怕做不了别的什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构成权力机构中的独立力量。而由于他们的存在,领袖独裁正好可以打着“阶级”的名义更加名正言顺地粉墨登场。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接班,俄罗斯现代历史上最残暴的红色独裁就此开始。
斯大林主义的基本特征
关于斯大林主义,世界上已经有无数多的书籍去描述它、研究它。我在写这一小节之前,主要参考了俄国人德·安·沃尔科戈诺夫1989年出版的《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一书。这是一部巨着。作者长期在苏联军队、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任职,为写这部书查阅了大量苏共档案,材料翔实可信。加之该书出版于戈尔巴乔夫公开化时期,已无思想禁忌之虞,作者对斯大林主义的分析和揭露本身,就是当时苏联思想界开放程度的证明。
有意思的是,沃尔科戈诺夫对斯大林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对列宁却仍然保持高度的尊敬。而我以为,就逻辑角度言,斯大林主义的出现并没有给一党专制的演变增加什么东西;党专制逻辑中最本质的要素都已经包括在列宁主义中了。斯大林主义的“贡献”乃在于以鲜明的形式突出了“共产主义”苏维埃专制制度的结构特征,又在这些特征中渗入了极富斯大林个人特点的残暴性。现在,我们就从政治、经济、社会整合几个方面对斯大林主义的专制主义作一个简单扫描。
政治结构方面:斯大林统治苏联的时期是一党专制的政治结构和一人独裁的专制王国走向成熟、达于顶点的时期。1936年公布的、修改后的苏联宪法首次以制宪形式确认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虽然赋予最高苏维埃以国家立法权,但这样的“立法权”从来没有独立行使过。从1931年起,苏共中央总是采取和苏维埃国家机关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发布联合决定或决议。这些“决定”、“决议”之类当然都是由党起草的,反映最高领袖的意愿,最高苏维埃不过是履行法律程序的工具而已。斯大林自己就公开讲过:“我们的苏维埃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没有党的原则指示,就不会决定任何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求求这个事实应当是党的领导作用的最高表现。”
至于建立个人独裁王国,则是斯大林充分利用党专制的优越条件,辅以他个人的机敏、残酷和狡诈,苦心经营十数年的结果。列宁去世不久,他先借助两个同样怀有权力野心、但相对愚蠢的老布尔什维克求求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求求打败了最主要的政坛对手托洛茨基,然后又把这几个人一同撵出了权力舞台的中心,最后则从肉体上消灭了他们。1934年被称为“胜利者的代表大会”的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本来是为斯大林歌功颂德的会,没想到在投票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时,竟有近四分之一的代表(约300人)投票反对斯大林入选中央委员会。这出乎斯大林本人的意料,也招致斯大林凶狠的报复:在随后不久就大规模展开的清洗中,参加了十七大、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1225名代表,有1108人被逮捕,其中多数人死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地下室和集中营。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选出的139个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被捕并被处决。沃尔科戈诺夫还为我们提供了下列骇人听闻的数字:在1929年到1933年的强行农业集体化中,多达850万到900万农民被镇压;1937年到1938年的大清洗则至少殃及450万到550万苏联公民;同期苏联军队内部的清洗涉及4万多红军官兵,尤其是高级将领,几乎所有的副国防人民委员、所有的军区司令员和集团军级干部都被处死了(这招致了卫国战争初期苏军战场上的惨败);战后(40年代末)清洗的“第三次高潮”中,被卷进去的又达550万到650万人之众。总之,从1929年到1953年,总共约有1950万到2200万苏联公民成为斯大林主义红色恐怖的牺牲品!在实施这些清洗的过程中,斯大林发展出了一套只对他一个人负责的秘密警察系统,这个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所有部门,操纵着亿万人生杀大权的惩办机构,被认为是“斯大林官僚制度的最恶劣的产物”。而雅哥达、叶诺夫、贝利亚等人则作为斯大林铁血专制的刽子手被历史所纪录。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3-3)(续完)
--
曾参
- (2451 Byte) 2005-9-08 周四, 上午6:55
(6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5191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