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张晓群:广义的封建主义和狭义的封建主义(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张晓群:广义的封建主义和狭义的封建主义(一)
所跟贴
二、欧洲中世纪狭义封建状况产生的原因
--
Anonymous
- (3718 Byte) 2003-7-27 周日, 下午3:19
(113 reads)
贝苏尼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三、封建主义的两种含义
(105 reads)
时间:
2003-7-27 周日, 下午3:2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封建主义的两种含义
以上我们说明了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义的政治状况,显然,这种状况和中国的历代王朝十分不同,但我们现在都用“封建社会”来指称它们,这在事实上造成了一些概念上的混淆乃至混乱,因此我们在这里试图做一厘清。
在欧洲,从原始氏族解体直到19、20世纪;在中国,从原始氏族解体直到清朝灭亡;这两大段社会历史在以下几方面是相同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生产类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观念都是农业文明的,国家机器和官僚统治集团是坐寇性的、或者说是专制性的,广大百姓受到该集团以及依附于该集团的地主阶级们的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压榨。
我们可以将这种社会形态称为“传统社会”或“前现代社会”。当我们今天说“中国的三千年封建社会”,实际上就是指这种“传统社会”。我们可以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封建社会”这个概念,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是广义的。广义的封建社会=传统社会。如果要这样用,那么古罗马、欧洲中世纪、15、16世纪的欧洲各专制国家,都是广义的封建社会;中国则自夏商周直到清朝都是广义的封建社会。当然,对于这种社会形态,我更愿意用“传统社会”这个词。
在传统社会里,有着多种具体情况。坐寇性统治集团的规模有大有小,控制的地域有大有小,统治集团内部的组织化程度有高有低;广大百姓受压迫压榨的程度也各有不同,最严重的是奴隶,其次是隶农,日子好过一点的是自耕农。因此,
第一,我更愿意把奴隶制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或特点来看待。在人类历史上,奴隶制是广泛存在的,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达的雅典有大量奴隶,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占领南美,也大量使用奴隶,号称以民主人权立国的美国也有过人人皆知的南方黑奴制,中国的周朝奴隶也曾广泛存在过,后来到了南北朝,奴隶又大量出现。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上述社会体都是奴隶社会,因为奴隶制只是上述社会体的一个层面。即使在古罗马,奴隶也只是其一个方面,千千万万罗马人之间、以及罗马人和千千万万外省人之间都不是奴隶制的关系;所以我更愿意在总体上说:罗马帝国是农业的、专制的传统社会,但它有个特点,那就是奴隶广泛存在。同样,15世纪的俄国也是农业的、专制的传统社会,但它的特点是,农奴广泛存在。18世纪的美国算是一个现代社会了,但有个特点:南方盛行奴隶制。
第二,欧洲中世纪的那种政治状态也是传统社会的一种具体形式。也就是说,各坐寇性统治集团的规模和控制的地域较小,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松散涣散,这种具体形式可以称作“狭义的封建主义”。这样说来,中国作为“传统社会”的三千年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不是这种“狭义的封建社会”,而是大一统的官僚帝国,只在周朝、春秋战国、南北朝等期间才可算是“狭义的封建社会”。而欧洲在农业文明的传统社会阶段,先是在公元前后至5世纪,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大一统官僚帝国时期;后来在5世纪至15世纪,则经历了狭义的封建主义时代。
很多历史学家之所以不认为秦朝以后的古代中国属于封建社会,就是因为它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状态迥然不同,而“封建”的原初含义正是指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状况,“封建”一词的专利属于欧洲中世纪。但是,现在中国人都说古代中国就是封建社会,非要让大家改变称呼也无必要,毕竟一个名词只是一个符号,关键是看这个符号的涵义究竟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还是保留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叫法,但要加上一个“广义的”,以和“狭义的”区别开;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广义的封建社会”和“狭义的封建社会”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古代发展得比较迟缓?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狭义的封建社会”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当我们回头看待这段历史时,可以说:中世纪欧洲多政治中心的并存,导致争斗、武装冲突、暴力事件、大小战争不断;而古代中国那种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则会使得全社会起码在王朝统治的稳定期内,十分和平。因此费正清说:“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人而言,政治与社会的高度稳定,总归要比同时期欧洲所经历的生活、思想动荡更为可取些吧。”也就是说,一个今天的中国人,可能会羡慕今日西方富裕的物质生活;但一个汉朝或唐朝的中国人,则会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而非欧洲。相比于战乱不断的中世纪欧洲,同时代的中国可算是国泰民安。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社会文明,长期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历史的逻辑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对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生长的工商业来说,它欢迎坐寇性统治集团组织涣散,因为那将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因此,中世纪欧洲多政治中心并存,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十分有利;而中国封建时代(广义的)长期大一统的政治状态,则抑止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哈耶克说:“就欧洲文明在中世纪晚期的复兴而言,可以说资本主义扩张的起源和产生的理由,是得益于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不是在更为强大的政治统治下,而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南部和低地国家的城市里,最后是在治理宽松的英格兰,近代的产业制度才得到了发展。”诺斯是作为一位制度经济学家而为我们所熟悉,但他还是新经济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提出的对“西方的兴起”著名的解释框架,正揭示了中世纪欧洲狭义的封建状况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该学派认为:在许多权力中心并存的中世纪欧洲,各个统治者都把发展经济以获得强大的税源从而获得强大军队放在首位,但是经济的发展本身依赖于充分的财产权利的发展和自由市场。结果,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逼迫不情愿的统治者限制自身的权力,于是有限政府和多元社会慢慢地出现了,财产权和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而中国在清末以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天朝大国”,缺乏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竞争态势,所以一直对国内的工商业发展持压抑姿态,这种情况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才发生改变。
欧洲的工商业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就像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结构一样,成功地抑制了它;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生长的工商业,却在欧洲的中世纪找到了空隙。它像一棵棵小草,在罗马帝国的整块巨石之下难以成长;但在中世纪,巨石破碎了,覆盖在遍地小草之上的,是一堆堆大小不等的乱石,小草们终于找到了生长的空间,它们甚至和那些乱石结成了某种互利关系。于是,小草们开始慢慢长大,并且侵蚀改造着乱石;几百年过去了,外人再看欧洲时,已经见不到石头了,见到的,是满目的青翠草原。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四、议会以及《大宪章》如何产生
--
贝苏尼
- (10526 Byte) 2003-7-27 周日, 下午3:23
(10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254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