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有人要三年自然灾害饿死3000万的官方统计。我这有一点间接资料 |
 |
搬运工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76
经验值: 0
|
|
|
作者:搬运工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只是不能证明的确是饿死3000万人。
“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可以算比较直接的说法了。根据中国38年来的人口发展情况的分析,1953-1957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2‰,增加人口是1300多万人,而1958-1961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6‰,其中1960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如果按照1953-1957年间得年平均增加人口1300多万人来算,仅1960年就非正常减少1300多万人的增长,是不是因为饿死大家心知肚明。
下面附的一些资料全部来自中国大陆官方站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根据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网络中心制作
http://www.insm.org/nature/popu.file/199909272109.shtml
人与自然→茫茫人海(人口篇)
三十八年人翻一番
中国38年来的人口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高峰,一个低谷和一个急剧下降、逐步稳定时期。
1953-1957年的“一五”时期,为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高峰期。这一时期,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高达22‰,超过了建国前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加的绝对数超过了1亿,年平均增加1300多万人。
1958-1961年为低谷期。因“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死亡增多,4年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6‰,1960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人口绝对数也有所下降。
第二次高峰期是在1962-1973年。其中1962-1965年,人口急剧增长,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婴儿热”,属补偿性人口增长。1966-1973年,人口失控受“十年浩劫”的影响,12年增加了2.3亿人,年平均增加1900多万人,年平均增加人数比第一次高峰期还多600多万。
==================================================================================================
济南市水利局所属济南市水利网
http://www.jnwater.gov.cn/fxkh/fxkh_hanzaisinue.htm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旱灾,并被纳入近50年来我国“十大灾害”之列。 第一次是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
首页 > 十堰概览 > 大事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65
大 事 记
http://www.shiyan.gov.cn/sygeneral/dsj/dsj1949-1965.htm
1960年
2月13日 按照上级政策,自即日起在十堰境内,生产队贯彻“包产、包工、包投资”的“三包”方案。
2月 十堰地区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处在最困难时期,因缺粮疾病、外流等,仅一年多时间,全区人口由1958年底的85412人减到78799人,减少了6613人。其中非正常死亡占70%。
1961年
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惩的一年,十堰区政府为解决群众吃饭问题,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允许农民找“巧门地”(开垦渠边、塘边、路边的荒地)见缝插针,多种、多收,农民得到实惠。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中央7000人大会后,十堰境内各公社根据会议精神对农业生产采取包工、大集体对生产小队包产,搞小队核算,小队按地块按作物品种包工到户,边远山区包产到户,山外大田,大宗作物归集体,小品种归自己,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迅速得到恢复。
====================================================================================================
海南50年人口、环境
http://www.statistic.hainan.gov.cn/5decade/zhp/6.htm
1.人口总量变动情况
解放初期的1950年海南人口总数加28.12万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达到269.69万人,3年增加41.57万人,每年平均增加13.86万人,年均增长率5.7%。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47.04万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增加77.35万人,每年平均增加7.03万人,年均增长率2.3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达到566.77万人,比解放初期的1950年总人口翻了一番多,与1964年相比18年间人口增加了219.73万人,18年间每年平均增加12.21万,年均增长率2.80%。到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655.81万人,比1982年增加了89.04万人,每年平均增加11.1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84%。 1998年全省常住总人口达到752.82万人,比1990年增加97.01万人,每年平均增加12.13万,年均增长率1.70%。
海南人口增长除主要以自然增长之外,人口的机械增长也占一定比例。建国后,由于海南开发建设的需要,有几次大的人口迁移: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从祖国大陆各省。地区抽调一批干部支援海南土改和地方政权建设;第二次是为了开发建设海南,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橡胶及热带作物生产基地,50年代初大力创办起农、林、牧、茶场,从部队转业一批官兵支援海南农垦国营农场建设;第三次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前后出现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热潮,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和“民工”短期内踊入海南,参加海南开发建设。从1953年至1990年间从岛外迁入海南的人口约有100万人。
纵观50年以来海南人口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增长阶段(1950--1957年)。由于战争过后的补偿性生育以及社会、经济、医疗和妇婴保健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发展呈“高出生、高增长”状态,这期间的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自然增长率高于2.0%。
第二阶段为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行出现不讲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忽视农业生产的工作失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歉收、产量下降、粮食供应紧张的影响,人民生活严重困难,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下降。1959年人口出生率为2.056%。,而死亡率高达1.925%,自然增长率仅0.131%。这是海南解放后人口死亡率最高,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年份。 1958--1961年出生人口27.98万人,死亡人口15.36万人,4年间自然增长12.62万人,年均增长3.16万人。这一阶段自然增长率下降,是非正常因素造成的,与70年代以后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有根本的区别。
第三阶段为人口快速回升阶段(1962--1970年)。从1962年开始,由于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短短的几年内,国民经济有了根本好转,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62年出现了典型的“补偿”性生育高潮,人口出生率从1961年的2.549%,增加到1962年的5.235%,并持续几年出现人口出生高峰,其后整个60年代期间出生率均在3.0%以上,这一时期共出生112.02万人,平均每年出生14.00万人。
第四阶段... ...
作者:搬运工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