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忍不住要对茉莉女士进一句忠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忍不住要对茉莉女士进一句忠言   
所跟贴 忍不住要对茉莉女士进一句忠言 -- 芦笛 - (4364 Byte) 2003-2-02 周日, 下午8:50 (320 reads)
不锈钢浴火凤凰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我来说说排中律 (97 reads)      时间: 2003-2-02 周日, 下午10:1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奥地利数学家歌德尔在上世纪30年代发表了“论数学原理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及有关系统”,简称“歌德尔不完备定理”,简单点说就是:有这样一个在数学上有意义的语句A,使A和非A用这个理论都证明不了。比如有论断“A”,而"A"的内容是:“我是不可以证明的”,那么如果A可证明,那它就断言了自己不可证明,如果是A是不可证明的,那么正如它的断言,它不可已被证明。



这有点绕,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查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歌德尔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排中律的否定。我们相信一个命题非真即假,从现代数学的观点看就意味着,它或者可以证明、或者可以证伪。但歌德尔表明,有些命题即不可能被证明,也不可能被证伪,而是不可判定。再往后就是计算机理论中著名的“停机问题”了。



以上说那么远只是对芦老“连排中律都给否定了”这句话做个注脚----你们的争论和排中律无关,因为你们的争论中没有涉及“自我判定”的问题。



从芦老和樊教授的争论中来看,其实是鸡同鸭讲,大家都在扯些不相关的东西。简单的说A和非A是互相矛盾的,但是这个“伪A”是什么?显然它既不是“A”也不是“非A”,它完全是另外一个命题,有自己的定义,也有自己的对立面“非伪A”,我们可以称它为B。但现在的情况是芦老想证明“伪A(即B)”=A,用的工具却是排中律。换句话说,他说的是:既然B不是非A就一定是A----这显然是错误的。



有事要出门,不多写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66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