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呼唤思想的复归——也谈芦笛现象 |
 |
郑若思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9 文章: 1792
经验值: 5418
|
|
|
作者:郑若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呼唤思想的复归
——也谈芦笛现象
郑若思
若问网络最吸引我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网上论坛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探讨氛围。一批蒙面大侠,在这里讨论和争辩涉及国家、民族、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没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判官在此“把关”,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家各抒己见,平等地进行思想交锋。在这儿,一切都可以质疑,一切都可以讨论,谁也无权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谁的大棒都休想在此发挥威慑作用,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同,除了以理服人别无其他途径。 先秦以降不曾有过的百家争鸣局面如今仿佛正在因特网上逐步形成。人们所说的“芦笛现象”,按我的理解,便是 “以芦笛为代表的独立思想者亮相网坛,并在网上营造自由论战氛围”的现象。 所有关注国家前途、社会未来的人都会意识到,打破思想的停滞状态,是使社会富有活力的关键。既然正规的文化载体不能提供有益于思想碰撞的生态环境,他们就在因特网上开辟能让思想纵情驰骋的自由空间。尽管目前参与进来的人还是知识界中的少数,但焉知不会成为类似西方启蒙时代的一场思想运动的发端?
“独立思想者”一词,是真正的土特产。要洋鬼子弄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怕是要很费一番功夫。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思想原本就属于自己,不可能有什么独立或不独立这一说。倘思想需依附于或取决于他人,便失去了思想的本义。他们的人权观念中,思想权是最基本、最不容侵犯的一条,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因为思想是人的基本属性,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思想”。吃喝拉撒、繁殖后代,是动物都不用教就会的事,惟独“思想”,是动物所不可企及的。如果生而为人却无思想,或让旁人来支配你的思想,便等于放弃了做人的基本权利,也就是失去了人的“本质”,干脆说吧:这人就不成其为人,只能称为“非人”
洋鬼子们不明白,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传统中,思想从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能是招祸引灾的缘由。两千多年间,我们的读书人毕生只读圣贤书,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别的知识一概排斥,十年或二十年三十年寒窗就只捧着几册四书五经,揣摩圣人言行,琢磨君臣之道,以求将来能成为皇上得心应手的辅臣。中国的读书人别说创立什么学说,哪怕不小心说了几句与圣人之言有些出入的话,读了几本流传于市井坊间的闲书,干了某件有违祖训的事,就会被面目严肃的老父斥为离经叛道,喝令家法伺候,闹不好还要捆绑到祠堂,在祖宗面前受审。因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首要的修养就是规行矩步,谨言慎行。即便如此,还难保以后入朝为官时不因领会上意出了点纰漏而招来杀身之祸,乃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到了新中国,四书五经换成雄文四卷,同样要求目不斜视,耳不旁听,既然马列主义可以取代一切社会科学(总算没敢说能取代自然科学,时代毕竟是进步了),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熟读雄文四卷自然是获得“正确思想”的惟一捷径。与过去不同的是,谁若胆敢偏离这惟一正确的思想,那就不是什么家法伺候,而是“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轻则批斗,重则入狱,给他们戴上“右派”、“右倾机会主义”、“现行反革命”之类帽子,杀一批,关一批,其余的交给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大民众实行“群众专政”,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在旧社会,毕竟管理落后,真有个把懒得煞费苦心巴结皇上的,还可躲进山沟沟去采菊绘竹。新社会就不同了,一则户籍制度、组织制度严格规范,每个人都属于某个“单位”,或机关,或工厂,或学校、或人民公社,岂能由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二则“单位”组织对所有成员拥有生杀予夺之权,能否博得该组织领导的欢心就成为主宰你等命运的决定因素。因此不愁有许许多多自觉投入克格勃事业的积极分子,布下无形的天罗地网,任何“活思想”都休想逃脱“群众”的监督。哪天你不小心多喝了几盅,对一个“好友”吐露了少许含有“独立思考”意味的想法,这“好友”就会为了挽救你的政治生命而把情况汇报到支部书记处,从此你的名字便荣登“思想反动”者的黑名单,待到下次“运动”的号角吹响,便顺理成章地把你揪将出来……
这许许多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不足以说明“思想”是最害人的东西么?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乐得没有思想,一则省心,二则可趋福避祸。只要听“上面”的,就有了起码的安全系数(如果一时摸不清“上面”的意图,随大流也是个好办法。即使错了,只要主意不是自己出的,责任也追究不到自己头上)。这样一来,中国人就成了最听吆喝的顺民:百姓们听官们吆喝,官们听上一级官们吆喝,朝廷重臣则直接听皇上吆喝,即便皇上满脑子荒唐念头,搅得满世界洪水滔天,那你也不过是奉旨行事,完全可以心安理得。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万岁爷无论发出什么荒唐号召,全国人民都会像听见神示一样勇往直前,不惜砸锅卖铁,不惜摧毁千年文明积攒下来的无价珍宝,不惜污辱最纯洁的亲情、友谊,不惜像武侠小说中服下邪教迷魂药而变成人兽那样嗜血如狂……总之,人们已习惯于接受灌输给他的思想,习惯于不加思考的行动。久而久之,竟忘却大脑还有思维功能,即使让他想问题,也跳不出已经画定的框框了。
我一直认为,五七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按百分之五的比例打出几千万“右派”,而是绝大多数“右派”经过批斗后竟真心诚意相信是自己错了,是自己的阶级立场、阶级感情有问题;大跃进的最大悲剧不是饿死几千万人,而是懂科学和不懂科学的都一样紧跟英明领袖异想天开的伟大部署,事后还相信了“天灾肆虐”、“苏修逼债”等谎言;文化大革命的最大悲剧也不是全国范围各个领域的大破坏、大毁灭,而是人们发疯般地用肉刑将自己的老师折磨至死时,为打派仗而用枪口瞄准自己的同学、伙伴乃至兄弟时,竟相信这是接受“革命的洗礼”,是 “防止中国堕入资本主义深渊”……这些难道不是悲剧中的悲剧?时至今日,在许多人心目中,伟大领袖依然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伟人,他的神庙香火不断,还真有人诚心期盼红太阳再度升起,好回到那个没有竞争压力的大锅饭时代……
总之,祖宗崇拜和帝王崇拜造成的思想缺失,是中国社会丧失活力,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近百年来中国上演那么多世所罕见的闹剧、荒诞剧,便是这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的表现;而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干扰,同样和我们在传统文化和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既定观念和思维模式分不开。可以说,思想转型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顺利转型的一大障碍。显而易见,如今无论是盼望红太阳重新升起的,还是主张革中共之命的,都同样表现出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不理解,乃至抵触。这两种倾向的合力,已经使中国的改革开放遭受到两次重大挫折,破坏了中国难得一见的大好局面,断送了中共当政以来最开明的一届政府,不仅严重阻遏了改革的进程,还提醒中共进一步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和垄断,使思想文化领域的渐进式变革完全流产,从而大大增加了改革中恶变的几率,使社会转型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更麻烦的是,制造了许多麻烦的“精英”们早已习惯了党教给我们的那套逻辑,至今不曾进行认真的反思,一直意识不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消极作用,还想继续发挥“余热”,为阻挠中国社会顺利转型作奉献。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恐怕不是从先进国家移植某种包医百病的制度,而是尽快启动思想文化的“转型”。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在这片土地上都不可能扎根成活,要么就会畸变成另一种荒谬的东西(诸如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独裁统治的“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民主专政”等等)。我想,这就是芦笛笔耕不辍,向一切旧传统、旧观念,特别是党文化发起挑战的原因。正是基于这种感受,我在老芦绝大多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看见了“启蒙”二字。
社会的进步原是和文明的革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观念的更新,没有文明的优选劣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一个社会在两千多年间一直停滞不前,必是其文化土壤中有妨碍新事物成长的基因。因而能否成功地改造这片文化土壤,剔除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就成了社会进步的症结所在。欧洲历史的飞跃是从对自身文明的批判开始的:没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就清除不掉基督教文化中那些压抑人性、扼杀理性、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荒谬教条,就没有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就不会形成尊重人、爱护人、充分调动人的开拓创造精神的近代价值观,就没有人类智慧和潜力的大解放,从而也就没有欧洲的知识大爆炸、地理大发现和生产力的腾飞。可见,一个民族的生命力,首先系于它是否有勇气进行自我清算、自我更新。
惭愧的是,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从来不曾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过哪怕一次认真的清理批判。五•四运动刚开了个头,很快又转了向。先驱们本想吸纳西方的先进文化,淘汰中华文化中那些保守落后的糟粕。然而反帝的旗帜一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便识相地让了路。于是阿Q的禀性不改,一直发扬到现在。不管演出了多少荒诞剧,中华民族永远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中华文化永远是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人民的苦难全是洋鬼子造成的……却不肯认真想一想:洋鬼子没来以前我们为何原地踏步两千多年?洋鬼子被撵出国门以后,有了伟大舵手的英明领导,为何还未能“繁荣富强”,反倒面临经济崩溃?中国人不愿正视自身的弱点、错误,总把罪过记在旁人账上,以为这一来自己就变得伟大而正确,结果是沉痼难治,自己拖累自己。涉及此类问题,老芦写了一系列批判中华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好文,招来倾盆大雨般的谩骂,可见的确拿捏到了痛处。
在众多网人之中,芦笛大约是同时招引赞叹和谩骂最多的人?为何 “芦迷”与 “芦敌”几乎同样多?这是芦笛ID横空出世以来,网上常常出现的话题。依我之见,一种另类思想出现,立即招来痛斥与围剿,而呼应者寥寥,原是一种极正常的反应,不值得大惊小怪。芦文既以再鲜明不过的叛逆姿态挑战了国人视为神圣或引为骄傲的一些东西,自然会有许多人大张挞伐。有意思的倒是一下子涌出那么多“芦迷”为之击节赞叹,而且呼应者居然与讨伐者几乎旗鼓相当,这至少说明芦笛的确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他的出现反映了一种社会需要,也许还代表着一种酝酿中的思潮。
不能否认,老芦在许多方面拥有过人的优势,“芦迷”们佩服他是有道理的:不仅因为他才思敏捷、文采出众,行文如长江大河般一泻千里,且视野广阔,涵盖中外古今,属普遍患知识缺失症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中所罕见;更因为他具有国人最为缺乏的理性批判眼光和独立判断意识,敢于颠覆传统观念和现代迷信,充满有利于激活思想的自由探讨精神…… 就我本人而言,尽管我对芦文既有十分赞赏和认同的一面,也有不那么赞同的一面,但在中国社会的总体观和一些全局性问题上则都是与他有共识的,尤其是他对中国社会痼疾及党文化的分析批判,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剖视及对民主与专制、平等与自由等问题的见解,最能唤起我的共鸣。我深感老芦对两种文明差异的深刻领悟是他文章的重要“看点”。看得出来,他强烈的求真欲望和对社会的诚挚关怀,曾促使他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明进程、两种不同的历史经验,以探寻中国长期贫困落后,至今仍步履艰难的原因。以我的感觉,老芦关于两种文明的解读是相当到位的,对中国社会的革新改造之路也有十分清醒的判断,看来这正是他投身网上论战,致力于思想启蒙的原因。一个海外游子,怀着解不开的祖国情结,隐姓埋名,没有任何功利的动机,也不怕遭人唾骂,在谋生之余,短短几年竟在键盘上敲出了近千万的文字,惟一的目的是为国人开启封闭的门窗,让新鲜的空气流进来,以推动中华民族的自我更新。我以为,这样的行为,恰恰来自那些仇外、排外的民族自大狂们最欠缺的爱国精神。
但我认为芦笛也有他的误区,这误区多半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我常常觉得芦笛身上并存着两个人:一个是饱经沧桑、睿智而理性的老芦;另一个是血气方刚,动不动好勇斗狠的小芦。这理性的老芦和焦躁冲动的小芦在网上交替出现,常常令人哭笑不得。我想,老芦既敢于向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且至今还在影响着不同政见的各色人等的思想公害发起挑战,便该估计到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精神冒险,即使全力以赴也未见得能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箭矢,怎能轻易转移视线,卷入一些无聊的打斗,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与时间。再说,观念的更新较之制度的变革要艰巨百倍,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启蒙和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这与在观点上驳倒对方往往是不同步的。而芦笛似乎以为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总希望二者同步,非得把对方逼得缴械投降才肯鸣金收兵,这才引起许多连芦迷们也不希望看到的无谓打斗。在我看来,上不了档次的口水战根本无益于促进思想交流和观念更新。思想是不能强加于人的,征服人心毕竟还得靠理性的论证,而角斗中逞一时口舌之快写下的文字,非但引不起人的共鸣,也违背了网上论坛良性思辨的原则。在此我想劝老芦一句:“要扫尽一切糊涂虫,全无敌”的幻想,只会妨碍理性文字的产生,观念更新的过程需以世纪为单位计算,不要让那个害过中国的“只争朝夕”害了你自己。君不见,欧洲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历时三百年才奠定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础,才使基督教文化彻底摆脱教权主义阴影,成为现代西方文明健康的组成部分。可见文明的革新是何等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少代人锲而不舍的清算、反思、探索、创造,才能使国家真正步入现代文明社会。
我们这个民族原本没有自省的习惯,更没有承担历史责任的自觉。普通德国人因听任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而自责,普通法国人因未能在二战爆发前制止战争而自省,这种公民意识,中国人没有,也不理解。那么多的历史悲剧,那么多的荒诞行为,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为什么十几亿人的头脑会被一个老人所支配?为什么有了大跃进的惨痛教训,文化大革命时一声号令,人们仍然像中了邪一样疯狂响应?这些问题,中国人至今不曾作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从官府到民众都一直在回避。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似乎重提没多大意义。官府是“为尊者讳”,民众则认为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人人承认发生过许多悲剧,人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却从来没考虑过个人是否也应对历史承担一份责任。大同小异的历史悲剧一再地重演,谁能保证今后无类似的悲剧发生?
我想,何时中国人能学会用自己的头脑理性地思考问题,而不再闭着眼受人驱使,也许就能少一点荒谬,少一点人为的悲剧。我相信,中国人学会思索之时,就是恢复 “人的本质”之时,也就是真正作为人站立起来,把历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时。
作者:郑若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
返回顶端 |
|
 |
- 好文!绝大部分赞同 -- 张瑞民 - (0 Byte) 2005-3-18 周五, 上午10:27 (229 reads)
- 若思先生好文!! 建议入芦选前序!! -- 诚灵 - (0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10:16 (246 reads)
- 怎么读着一股《河殇》的味道? -- 邑水寒 - (173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8:38 (405 reads)
- 大叫一声好! -- 邋遢道士 - (32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8:10 (299 reads)
- 好老郑简单说两句 -- 南京老右 - (466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8:00 (442 reads)
- “法治观念”这四个字 -- 邋遢道士 - (36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8:24 (301 reads)
- 所以俺说 -- 南京老右 - (45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8:29 (282 reads)
- 中国人学会思索之时,就是把历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时。 -- 燕南人 - (0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7:55 (267 reads)
- 老郑好文! -- 端木丁 - (43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7:55 (269 reads)
- 写的非常好 ! -- 加人 - (0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7:36 (247 reads)
- 老郑好文。 -- 刀子 - (63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5:36 (309 reads)
- 好!尤其是对“独立思想者”的阐述,新鲜合理。 -- 战争与和平 - (0 Byte) 2005-3-17 周四, 下午5:16 (259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