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芦笛批错了,应是“杨正墨奇”。 |
 |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
|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批错了,应是“杨正墨奇”。
马悲鸣
师兄批错了,应是“杨正墨奇”。法庭论杨,教堂论墨。佛近墨,基督亦近之。
法庭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紧密,而教堂只是周末才去听的劝世之说,还不包括非基督徒。法庭是正,教堂是奇。与杨小凯患肺癌一样,医院是正,信教是奇。
医院和他讲,已经没治了。他还去信奇道,并发表“活学活用”的讲话∶“瘤子是靠祷告消失的。这就是一个见证”。结果还是正道说得准,奇道不过心理暗示而已。
不知师兄以为然否?
拙作原文为【孟亚圣不通其理,一句“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把个这么好的治国之道骂得一钱不值,从此穷措大们紧急状态则效杨,夹着细软跑得比谁都快;非紧急状态则用墨,天下太平时大吹仁爱牺牲的法螺;弄得中国两千年来换了三十多家“天下为”的公家皇帝也进入不了现代化。】
庄子原文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嘘(左“口”右“句”)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大海。”一句中,连“涸辙之鲋”四字都不是庄子原话。但意思是不错的,且上口。
当然了,鲋应当是在淡水和海水之间回游的鱼类才有可能。
《涸辙之仁,不如大海之不义》是我在乡下醒悟出来的真理。我们在草原上都掉进肉堆里了,平均冬季每人每天一斤肉,夏季每天一斤奶。比美国人都吃得好。而去农村插队的同学每个工分才三五分钱。因为路途遥远,我又无法仗义救助他们。只好是昧了良心自己吃独食了。
等习惯了以后,不再忍受良心的煎熬了,总得给自己找点借口,才忽然意识到《涸辙之仁,不如大海之不义》。
不知师兄下乡时,每个工分几两银子?
***************************************************
** 我已将杨小凯“以骗子终”的字样删去了,有请板主上导读。
**
** 马悲鸣
**
** 确实还没过两周期限呢。这回是我的错。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