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顺便再说一下民可使由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顺便再说一下民可使由之...   
刀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顺便再说一下民可使由之... (404 reads)      时间: 2004-9-15 周三, 下午1:3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愚民的论述,主要是道家和法家。比如: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三章》)
3.古之善为治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六十五章》)
4. 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商君书·弱民》)
从上面引述的话中可见,在道家和法家的理论体系中,愚民政策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个好像没有什么争议。
反过来看儒家,愚民政策与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孟子的“谨庠序之教”以及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等等是矛盾的。仅仅以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儒家也提倡愚民政策,似乎说不过去。孔子号称弟子三千,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乐等等,其自身的实践也与愚民思想不符合。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将愚民政策与儒家联系在一起呢?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汉代学术史·尊儒术而黜百家》)这样看就明白了,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百家争鸣没有了,儒家思想再高超也非完璧,长期只读一种书,越读越死,人民最终还是被愚弄了。
儒家提倡教化,并不提倡愚民,却被后世利用而达到了愚民的效果,如此而已。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9408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