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的蓝天梦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的蓝天梦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我的蓝天梦 (870 reads)      时间: 2009-10-12 周一, 上午4:57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的蓝天梦


芦笛


男孩总是相似的,男人则各不相同,此之谓“性相近,习相远”。全世界的男孩大概都从小便对暴力感兴趣,由此对战争有关的一切感兴趣,这大概是基因使然,具体来说可能是Y染色体的影响,盖女孩并无此类兴趣。

如所有的男孩一样,我小时不但崇拜武人,对暴力顶峰孙大圣崇拜得一塌糊涂不说,还崇拜关张赵马黄五虎将、岳武穆、豹子头林冲、霹雳火“泰明”(那是芦箫教我念的)、小李广花荣,等等,等等。

后来便从人到物,先是研究十八般兵器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又羡慕《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上那些削铁如泥的宝刀,最后便转到对现代兵器上来。因此,看见小钟劝我去刻苦攻读大陆出的《航空知识》,不禁令我哑然失笑。他不知道,那本烂杂志从一创刊就成了我最心爱的读物,一直到我出国为止。

《航空知识》大概是60年代创刊的吧,一创刊就引起我的注意。那时我正在上中学,没事就到图书馆去翻看杂志画报。《航空知识》一出版,便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从此我一估摸着时间到了,便急不可待地赶到图书馆去,争取第一个把新到的刊物抢在手里,先睹为快,不管懂不懂,每篇文章都要细细看过来。

从那上头,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马赫数”,什么是“前三点”、“后三点”,什么是“后掠翼”,什么是“音障”,它是怎么克服的,什么是“三角翼”,什么是“风洞实验”,等等,等等。

看来看去,便起了临渊羡鱼之心,觉得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飞机设计师,于是便想去报考北京航空学院。那是我一生第一个比较严肃认真的梦,大概郑而重之地做了一两年之久。

上高一那年,小姐姐问我,考大学准备报什么专业,哪个学校。我毫不犹豫地说:北航!姐姐愣了一下,表情说不出的微妙,犹豫了一阵,才略带勉强地答道:嗯,好,不错。

我立即察觉了她其实不以为然,马上追问道:怎么样,这专业不好么?

她略带勉强地笑了笑,说,好啊,这专业怎么会不好?

我狐疑满腹,但看着姐姐心事重重,也就不再问下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姐姐生了病,有同学来看她。那同学见到我,便随口问起我上到哪年级了。我告诉他后,他又问我是否想好了考哪个学校,我便告诉他想上北航。那同学也愣了一下,随即便坦率地说,你们家这个出身,恐怕考不上那种机密专业吧?建议你还是挑选个比较现实的目标好些。

我大惊,转头看着姐姐,却见她缓缓点了头。我顿时知道那同学说的是实话,那不是我们这种出身的人可以奢望的专业,癞蛤蟆是不配闻天鹅屁的。

其时“阶级路线”已在学校开始了,只是我比较迟钝,还没意识到它会具体而微地影响到我未来的职业上头去。但不久就连盲人也能看见那明摆着的事了。记得有次开大会,校方传达上头的精神,说如果让地富子女当空军,那还不开着飞机逃到台湾去?我当时还想不通:那是开飞机啊,不是造飞机。漫说我无限忠于党,就算我要逃,造飞机的人也不会开飞机吧,为什么不许我学那个我心爱的专业?

现实虽然让我醒了过来,然而那幻梦还是难舍难弃。好像是为了寻找弥补,我更加贪婪地阅读每本新到的《航空知识》。遗憾的是,随着政治空气日趋紧张,那杂志变得越来越难看,从介绍技术知识转为“思想革命化”,登载的多是空军或民航战士怎么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等到文革爆发,刊物就停办了。

那杂志复刊时,似乎是1973还是1974年的事。其时林副统帅已然折戟沉沙,老干部有反扑模样,政治局面略显松动(现在为林副翻案的同志似乎根本不知道林副死后出现的第一次有限解冻,证明了他老人家对反文明大业作出了多大的个人贡献),文革前的若干杂志纷纷复刊,其中最引我注意的一本是久违的《航空知识》,另一本则是新出的《国外科技动态》。我在征询订阅目录里看到这两本杂志,立即就怂恿厂里的文宣干事把它们订下来,从此就几乎成了我的私人财产,因为工厂是文化沙漠,除了我之外,谁都没兴趣看那些没用的东西。

与文革前相比,复刊后的《航空知识》面目焕然一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介绍西方国家的先进飞机了。这倒不完全是林副倒台造成的有限松动,也是因为社会帝国主义克里姆林宫新沙皇老大哥已经取代美帝成了中国的头号敌人。“修”比“帝”和“反”还反还坏,当然“帝”的飞机也相应降格为“亚敌机”。

于是我便从那上头看到了对法国“海市蜃楼”号(后改为“幻影”)与英国的“猎兔狗”号(这名称用了多年后,才有读者去信指出是误译,原文Harrier是多义词,其中一个词义是“鹞”,从此才改为“鹞式飞机”)的介绍,知道了垂直起降的原理,什么是可变翼,什么是“鸭式飞机”,它的气动布局有些什么合理性,等等,等等。

最让我惊奇的知识,还是原来机翼可以不是镜像对称,也可以是旋转对称,例如左翼若是后掠30度,右翼并不一定非得也后掠不可,完全可以做成前掠30度,也就是不一定是个“个”字,可以做成出头的“卜”字,看上去像一双交叉的筷子。据作者说,那是因为机翼无论是前掠还是后掠,其气动阻力完全一样,举力也一样,之所以当初机翼要做成后掠,乃是设计师的审美使然,云云。

直到今天,我仍然对此说法感到惊奇,却没有足够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去验证之。

另外一个从60年代就遗留下来的疑惑是音障问题。所谓音障,是当年喷气机在达到音速时飞机便像碰了壁,失控甚至机毁人亡。后来设计师们发现,那是因为飞机前面的空气是以声音的速度让开,在飞机达到音速时,前面的空气来不及让开,便堆积成了一个坚实的墙壁,飞机无法突破这障碍,若还要加速便会出事。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把机头作成圆锥状,顶端如针一般,这样便能把空气刺开,此外还采用后掠翼,并把机翼前缘做得很薄。

当时看了这介绍,我第一个念头便是失望,盖文革前中国最先进的战机就是米格-19(歼六),它的外形与米格-15相似,机头都是很大的进气口,并不是锥子状:





而美帝当时的主要战机鬼怪式机头倒确实是把锥子:



我由此判断,米格-19根本不是超音速飞机,因为它不可能突破音障,但后来我又看到介绍说,该机的原型即能达到马赫1.3,改型则更有过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到今天仍然想不明白。

等到英明领袖华主席发动反革命政变,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又可以上学了,但其时早就失去了童真,填志愿时压根儿没想到北航或南航。那梦早已成了碎片,不可能再拾掇起来了。

后来出国,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位台胞。他告诉我,他学的是飞机设计,沉睡多年的梦想才倏然来到心底,我不胜羡慕地说:

“好专业啊!你真有福气!”

他吃惊地看着我:“有什么福气?谁都可以去学啊。你既然羡慕,当初为何不选这专业?”

我长叹一口气,告诉了他上面那个故事。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时彼此无语,沉默了许久,我喃喃地说:

“风洞……我的梦想,就是做风洞实验,看看自己设计是否合理……”

他诧异地嚷道:“但那是很无聊的实验啊!真要让你去干那行,你可能会腻味得要死!”

我失笑,觉得他或许是对的,隔河柳色毕竟永远比此岸更绿。兴许,梦幻的可贵,就在于它未能成真。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9-10-12 周一, 上午8:02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2596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