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可能比发达国家轻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可能比发达国家轻微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可能比发达国家轻微 (1030 reads)      时间: 2008-10-07 周二, 上午5:07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可能比发达国家轻微


芦笛


一、金融危机已经蔓延欧洲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问世以来,世界上的事就连在一起了,你想分也分不开。”自从美国这个经济恐龙自二战问世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就连在一起了。自从中国这个权贵资本主义怪兽自改革开放问世以来,中国的经济也和文明世界联系在一起了。

华尔街风暴刻下已经波及欧洲,前些天欧盟的头头脑脑紧急开会,同意协调行动,成员国尽量不采取有可能危及其他成员国的行动。然而散会后德国立即违反了该协议,由政府注资拯救一家大银行,并由政府出面向储户作百分之百的担保。

这一下搞得其他成员国非常狼狈,逼得他们也得向储户作出类似担保。此前许多国家只由政府保证一定数目以下的存款,亦即保护穷鬼的钱袋,并不保护富鬼。但德国政府来这么一下,如果他们不赶快跟上,富鬼们就会立即把存款转移到德国银行里去,使本国原来就已经奇紧的银根更紧。德国人以邻为壑,浥彼注此,等于抽吸邻居的国库,若非万不得已,不至于出此下策,但它又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实体,德国若倒下去,整个欧洲恐怕也得倒下去。它给逼着干出这种备受邻居谴责的事来,说明事态已经严重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了。

不但国家之间试图抽吸他国金库,银行之间也如此,竞相提高储蓄利率,勾引鼓励别家的储户把钱转到自家来。据BBC网上新闻,刻下英国银行贷款利率竟然高出了当铺,以致许多人无法向银行借到贷款,只能向当铺求助。

这说明欧洲银根已经紧到了何等地步,金钱的流动趋向于停止,这与几年前货币极度宽松、利息微薄成了绝佳的讽刺性对照。金钱流速与社会财富增长成正相关。流动停止,接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纷纷破产,使得金融危机扩大到实业领域里去,恶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目前大灾难虽然还没有正式到来,但在我这悲观主义者眼中,它已经触手可及了。


二、各国遭殃程度正比于国民经济对金融业的依存度


在欧盟各大国中,法国蒙受的冲击最小,盖该国的经济结构更接近传统型,金融“产业”并不占GDP大头,英国大概最糟糕,盖该国金融畸形发达,原有实业不是放弃,就是转移到第三世界去了,剩下来的一点实业只有高科技与所谓“信息产业”,经济畸形比美国好像还严重,因此最脆弱。这道理不难想见:金融危机导致股市下跌,银根奇紧,而资本的流速对金融“产业”影响最严重,因此耐受打击的能力在所有企业中最薄弱,泡沫爆破遭受的损失更严重,更加难以修复——工厂破产后还有不动产可拍卖,金融业破产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国际之间如此,企业之间也如此,哪怕是金融业内的不同分支都如此——投资银行就比商业银行更脆弱,盖它的资本多是融资而来的,并不靠存款。

由此可见,我这顽固不化的老脑筋的直觉是对的,金融“产业”虽然能起到资本配置最优化的作用,但它也制造出了虚幻资本,使得“产品”价格建立在虚幻信心之上,完全脱离了资本的实际价值。Light转贴的那篇文章已经指出了这一事实:老美用金融杠杆从国外源源吸取货币,造成了“低通胀,高成长”的幻象,诱导美国全民消费超出了真实产值,等到虚幻的信心失去后,才发现从国外源源吸取来的货币是冥币,于是便淹死在自己弄出来的无比宽松的货币政策里。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似乎应是全世界最小的


既然各国遭殃程度与其经济对金融“产业”的依赖度成正比,则中国应该是受难最小的国家,盖中国的GDP主要来自于实业而不是高风险的“金融杠杆”。美国金融危机能影响中国经济的无非是这么几个因素:烂证券蒸发造成的外汇储备丧失;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缩水;美国进口能力下降打击中国的出口业,造成产能过剩;以及某些人提出的国际热钱逃走。诸因素加在一起,最终可能引发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

这些打击我看没有一个是致命的。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并没有高到离开它就活不下去。生产过剩危机就算发生,也不会是全面性的,无非是出口企业受到打击,国内毕竟有广大市场在。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的外汇存底蒸发殆尽,对极权政府来说也并非什么致命打击。相反,极权制度的“优越性”,正在于其经济运作并不依赖于国民信心,政府也根本不必像民选政府那样,必须向民众担保储蓄,它可以下令冻结存款,冻结物价,因此绝不会出现自由世界特有的恐慌驱使储户挤提存款,再不行政府还可无限制开动印钞机,以兴办大型工程来人为提升内需。老稀在楼下转贴了中国正在兴办的大型工程,其规模浩大令人瞠目结舌。光是有那些工程,国家就不会出现无法应付的生产过剩,从而出现类似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

不容否认的是,面对同样的灾难,极权政府要比民主政府有着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如果二战期间苏联实行的是民主制度,那就绝不会在被德军歼灭了600多万军队后还能幸存下来。更不必说古今中外除了共产党,绝不会再有哪家政府能在饿死人民几千万之后还巍然屹立。何况根据上述原理,中国可能遭受的经济打击很可能是世界各国中最轻微的。

因此,那些指望“中国崩溃”的同志们可以醒醒了。


四、可笑的“破窗”伊蝶理论


如所周知,30年代的大萧条是凯恩斯主义逆转了的。尽管右派伪经济学家不承认这一事实,但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靠政府大力干预救了命。右派伪经济学家可以捏造出种种理论来,但他们从来不敢解释希特勒是怎么在短期内就把国家从完全彻底的灾难中拔出来的,而二战又为何在美国造成了空前繁荣,以致战后成了金元帝国。

这些事实我其实都在旧作中解释过了。生产过剩危机是需求不足造成的,希特勒上台首先赖掉了外债,接着就违反凡尔赛和约禁令,疯狂扩军,加速德国的重新武装。政府的巨额军火订货使得兵工厂和上游行业刹那间就繁荣起来,就业率的提升又提升了消费能力,最后引来各行业的繁荣。

老美大发战争财也是同样原因。其实据专家说,罗斯福的新政也很有限,经济复苏完全是战争造成的。这是因为战争并未在本土发生,不会给美国造成破坏,却提供了巨额订单,不但在短期内就解决了就业问题,甚至造成了劳力紧缺,更使得冶金、造船、机械行业的产值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点,让老美自豪地吹他们造船速度快过了为新船命名的速度。在战争结束时,在萧条期间离开美国的士兵们回乡时都认不出繁荣的故乡来了。此所以战争何以是最有效的凯恩斯主义。

这就是“破窗”理论何以弱智到可笑地步,它如同土土007网友转贴的奥尔森教授的“大乱促大治”理论一样,其唯一价值就是证明,在伪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里,你无论提出什么“伊蝶”理论(按:“伊蝶”乃是芦娘子对idiot的发音),都可以拥有漫山遍野的更傻的人作浩浩荡荡的信徒大军。赶明儿我也要提出个“大饥荒带来大丰收”的光辉理论来。

“破窗”理论只看到了它提升需求,没看到造成的损失,那隧道眼的聚焦度甚至高过马悲鸣。提出者竟然“伊蝶”到没看见,要破窗化为经济繁荣,那前提是必须是别家的窗子,此所以卓别林要在《寻子遇仙记》中让他的养子去打破别家的窗,绝不会傻到连自己的玻璃窗都要打碎。二战使得欧陆尽成焦土,产能基本丧失,若无马歇尔计划源源注入大量金钱,则德法等国势必又得为积累原始资本流血流汗,哪来那么容易的复苏与起飞?就连窗子没怎么被砸的英国都全国财政破产,苦不堪言,全靠马歇尔计划起死回生。没有老美的慷慨援助,即使需求提到了最大限度,没有资本又怎么个复兴法?还不是只有靠共党制度强逼大家“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靠狠刮农民的“剪刀差”完成资本积累。

即使战争在别国领土上打,也未必能起到繁荣经济的作用,眼下这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事就是证明(对了,前天英军将领坦承在阿富汗没有取胜希望,顶多只能把它变成manageable的持久消耗战。诸位若不相信请去访问BBC网站),它们非但没给英美两国带来经济繁荣,反倒为刻下的金融危机雪上加霜。歪?战争提升的是军火的需求,从而间接刺激产能发达,而英美的产能早就转移到第三世界去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如二战那样,使得美国那“民主国家兵工厂”繁荣兴旺起来。


五、金融危机宣告了全球化破产


前两天老稀搞民意测验,问大家弗里曼、凯恩斯、奥巴马、麦肯这几个人中谁能化解刻下的金融危机。我看谁都化解不了。这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的虚幻价格远远高出了实际价值(当然右派分子们不承认价值存在,认为只有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金融“产业”的致富秘诀全在于此。价格越偏离价值,则所谓“杠杆”也就越大,牟取的暴利也就越丰肥。换言之,金融“产业”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泡沫,它之所以迟迟不爆破,无非是亚洲涌来的大量货币造成的虚幻信心使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可以说,刻下的金融危机乃是违反了“客观规律”遭受的惩罚,唯一可做的事就是让资本回落到它原有的价值(这倒与右派自由经济理论不谋而合,但不知右派为何要提出救市),非此不足以恢复经济的健康,但这种“休克疗法”必然给大众带来无从忍受的剧痛,没有哪个民选政府敢这么做。

所以看来无论美国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当家,救市都是必然的,必须开动印钞机,托住华尔街僵尸不使沉没,以免全国陷于灭顶。但这只是把痛苦转为慢性并分担给全民承受罢了。真正的治本政策,还是减少国家经济对金融“产业”的依赖度,降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地理上的分离,也就是逆转过往十多年的“全球化”过程,把产能从国外搬回来,以后量入为出,把国民消费限制在产出范围内。

总而言之,愚以为,这次金融危机,用实践证伪了右派经济学家们推行的全球化主张。全球化固然养肥了国际金融资本家与中国买办政府,并使得中国人民连带沾了光,但资本的自由扩张非但损害了本国普罗大众的利益,最终也使得贪婪的富鬼们玩火自焚,以后是不大可能再搞下去了。所以,刻下的金融风暴或许为这政策正式打上了休止符,以后的经济有可能向传统型回归。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引入了大量外资,解决了毛泽东敲骨吸髓压榨人民(特别是农民)仍无法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促成了经济起飞。以后无论西方的政策怎么转向,中国小牛反正已被国际资本养大,即使彻底断奶,恐怕也无碍大局了。这客观效果就是无论喜欢与否,中国的国际地位都因这次危机得到了相对的提升。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912999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