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话说阿三(15):阿三误民主,还是民主误阿三 |
 |
金唢呐 [个人文集]
.gif)
加入时间: 2007/06/19 文章: 1504
经验值: 61256
|
|
|
作者:金唢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话说阿三(15):阿三误民主,还是民主误阿三
金唢呐
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杨度送了一副挽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这里面我看实际上说了一个“是老袁误共和还是共和误老袁”的问题。老袁一生“误共和”的事情有四件:戊戌政变告密,辛亥年间窃国,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还有就是背叛共和称帝。其中的前三件事情要不是以讹传讹,要不就是上纲上线。那21条不过是为了保住国家做出点局部牺牲,再说牺牲那点利益和老毛这9万多藏南领土相比连个零头都不够,也不至于把全国人民气成这个样子。
这里面没什么争论的,我看就是老袁称帝这档子事。老袁算是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民意”给坑惨了,老袁死后,当初主张恢复帝制那些人没有谁再站出来为老袁说话,更不用说人力车夫请愿团、妓女请愿团的成员了。当初这些骆驼祥子、小凤仙们可都不是这样,都是些宁可不拉客也要老袁当皇帝的主儿。连外国教授也不闲着,在英文报纸杂志上撰文论述称帝的重要性,给老袁的感觉是世界人民都在盼望着他老人家称帝。这和现在左派领袖甘阳等引用的美国教授赞毛时代计划经济性质差不多,给人的印象是全世界都在盼望着中国恢复毛时代的计划经济。
后来众人都指责老袁把一个好好的共和给彻底断送了,弄得别人动不动还要“再造共和”,造了半天仍然是个怪胎。其实仔细想一想,老袁恢复帝制不过一场闹剧,无非就是让自己名誉扫地、遗臭万年,而于中国历史进程及对千万黎民并没有多少负面的影响,即使是有也到了几乎可忽略不计的程度。老袁一生并没有给历史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可饶恕的恶果,反而是给历史留下了实实在在的改良和演进。
“共和误老袁”我看一点不假。凭老袁当时的实力,如果放开胆子独裁,挺起腰板专政,不赶共和的时髦,不和那帮国会烂仔纠缠,修铁路、建工厂、废科举、办学校,什么事情都能干成,至少落得个“老袁真能做”,弄不好还会流芳千古,对付一首“胡而还有”当国歌唱。与其搞那烂共和,不如就明白告诉国民,我们比秦始皇独裁一百倍,中华民国或曰老袁独裁。凭着那小站精兵,龙虎狗诸将,以及袁世凯那身举重若轻,收拾残局,将各种冲突化于无形的本事,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人们现在说起印度民主,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民主误阿三:由于阿三实行了西方民主,才落得今天这副摸样,印度象只配让中国龙嘲笑;还有一种说法是阿三误民主,就是因为阿三没有完全按照西方的民主模式治理国家,夹带了不少私货,包括一些社会主义的东西,浓郁的南亚地方色彩如望族政治,以及印度独立后长期一党独大、多党并存的体制(40多年,后来改了),把民主糟蹋的不成样子,把自己耽误了不说,还给中国编了部反面教材,弄得现在中国也不敢搞民主。
我们大学每年都要请2-3个国家级的大腕来做国际形势报告,给报告人的报酬一般是每小时5千元,这还是看面子。学校领导胆小怕事,一般都请主流大腕。几次听报告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报告人只要是说明中国不能实行西方民主,就一定要举印度的例子:中国要实行民主么?印度的国情和中国最相似,看看印度现状吧。再往下说,无非是介绍一下印度经常发生的暗杀和绑架、N成文盲(经常变,弄不清应该是几成)、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贫民窟和乞丐、饱受蹂躏的童妓、为丈夫陪葬被活活烧死的新娘和至今还没有绝迹的种姓制度。言者愤怒,听者恐惧,其中有些女同志还做出恶心呕吐的反应来。甚至有位大腕学者还指着孟买机场旁黑压压连绵数十公里的贫民窟群图片说:那些叫嚷取消户籍制度的学者们应该去印度看看,中国的户籍制度取消后城市也是这样!
在我们眼里,民主把阿三弄成了一盘散沙,根本没有任何对付灾害的能力;民主让阿三毫无信仰,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打起仗来,从来都是望风而逃;民主更造成了印度的低效率,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年我们都快打到新德里了,议会还在为打还是不打(“to fight or not to fight, it’s a question”)进行无休止地争论。这种情况今天也依然存在。到印度投资的中外企业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民主的低效率,本来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印度却要讨论个没完没了,永远也不会出现中国的“连夜召开会议”、“一条龙办公”、“当场拍板”。要是再牵涉点个人利益(如征地、拆迁),项目基本上就算是黄了,这也就是论基础建设,印度和我们差了20年的主要原因。没有糟糕的民主,印度今天也会和中国一样富裕。
即使是那些“不自由毋宁死”的民主斗士(现在一天比一天少,濒临绝迹),提起阿三来也是频频摇头,和主流学者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不是民主误阿三,而是阿三误民主,正是由于阿三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西方民主的精髓,名义上是搞民主,实际上是在羞羞答答地搞社会主义,甚至还会举出尼赫鲁“印度社会主义”的例子。根据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印度独立后在政治体制上则应建立西方议会民主政体,具体说就是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确立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所以在形式上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印度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很多东西都是计划经济体制那一套。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印度则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
他们即使说起印度实行民主的好处,无非就是说印度实现了全民公费医疗,甚至还有一位举出个例子,说印度的老少边地区女孩子因为出嫁的时候女方家里要陪嫁一笔昂贵的嫁妆,所以女孩通常要辍学打工才能把自己嫁出去。政府为了保证妇女受教育,要连续20年向生女孩子的家庭支付补贴,总额达5万美元,这对物价便宜的印度老少边地区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一时出现了唐代的“不愿生男愿生女”。为了后来我在电视里看到了这个介绍(内蒙古电视台,七月一日,晚7:50《求子狂想曲》),看来真是确有其事。让这些民主派们再多说点印度民主的优越性,恐怕就是“下边没有了”。
依我看,“阿三误民主”和“民主误阿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应该说明一点,民主制度确实也给印度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是让阿三少犯错误,不管阿三怎么穷、怎么落后,像反右、大跃进(大饥荒)、文革这样全国性的巨大灾难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而且作为弱国,还在外交上干出了几个大手笔,甚至称得上是绝唱,像我在前面说的几个例子:吞并锡金、侵占藏南、分裂东西巴、接纳流亡政府;更重要的是,没有英国留下的民主制度,就根本不会有今天大一统的印度。我认为,如果不是现在的民主制度,印度迟早会发生前南斯拉夫一样的先流血屠杀,后解体独立。
其实除了人口众多外,印度的国情和我们并不相似,宗教、民族、种姓等各种社会矛盾远比中国或其它任何国家复杂。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华”,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印度却不然,在英国人没有入侵印度之前,印度一直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即使是英国人统治时期,仍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有“英属印度”(2/3)和“土邦印度”(1/3)之分。印度人对历史的骄傲,更多的是在文化上,比如采用“我和爷爷比童年”的办法就可以看出,我们在文化上难有什么自豪感。就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看看佛学里面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生老病死、幸福痛苦的认识,没有诸如“觉悟”、“境界”、“智慧”、“缘分”这些翻译过来的佛教词汇,我们恐怕连个文章都写不出来。再回过头来看看《论语》开篇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毫无智力含量的大白话,就知道黑格尔为什么会嘲笑孔子。
但印度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个任人宰割的国家,这点上要比中国差了很多。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粗略地说,印度历史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即使是统一期间,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实际上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印度在英国人撤走以后,能够作为一个真正的统一国家存在至今,不能不说是印度的现代民主制度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金唢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金唢呐于2008-7-04 周五, 下午8:49修改,总共修改了3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