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文化灾民任不寐----兼敬告少数基督徒 |
 |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
|
|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文化灾民任不寐
----兼敬告少数基督徒
任不寐君:
拙文《任不寐批判之一:道德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发表后,你写给我并要我代为公开的大函(附),我已遵嘱转发多时。你已给我写了两封公开信了,有几个问题,容我也公开复函阐明一下。
一
首先,朋友二字,不提也罢。此前出于对你当年的一些文字的尊重,我确是把你当作朋友看待的。但现在我发现对你高估了。你太“聪明”“脆弱”女性化,不适合与我为友。
儒基对话,是你邀我的,为此贴出了一封致我的公开信并附大作《道成肉身与肉身成道》。虽然后来“已告先生所批文章乃多年前旧作,已告知非专为对话而写。公开致信也非挑战,乃是殷勤问候。”但你前一封公开信也说过,“把以前关于儒学的一些浅见发给你,作为我们进一步对话的基础。”在“进一步对话”之前,我先砸一下你提供的“基础”,有何不可?
我砸大作的小砖尚未峻工呢,你又说暂时不能公开回应。我说无妨,可以等。当我发出《道德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文后,你说时机不对,要我公开大函《复我的朋友东海一枭》。我表示《任不寐批判系列》不会再写下去了,你马上又说“可以在我的网站上开辟专门的战场”云云。我说不敢了老兄。你弱不经风太没出息,如再讨论下去,会更受不了的。
本来,怕你经受不起,确不想再批你,留点交情在。但又想,何必再为你的心灵脆弱考虑太周到,象对新娘子或豆腐人似的费心“照顾”你的情绪?人要凭内在真气而不能纯靠表层“客气”活着。你迟早总是要长大的。鸡毛何琐琐,鹰翅自恢恢,在你长大“成人”之前,还是相忘于江湖的好。
那样也便于我放开来批你。牟宗三曾发明“良知坎陷”说,以为要发展民主和科学,必须将道德心暂时陷落,也就是让“智”暂时从“仁”中脱离,以启发、成就纯粹的知性,从而开出科学的学术与民主的政治(老枭对“良知坎陷说”颇不以为然。因为儒家外王之学本来就是关于文物典章制度的建设、改良和创新的学说,大同之学与现代民主更是遥相呼应、精神暗通。要开出民主政治,只需要重扬外王与大同之学,用不着坎陷良知。兹不详论)。
老枭现在针对你发明“友情坎陷说”:为了开展思想义理的争鸣,只好将一般性交情暂时陷落,也就是让“情”暂时从“理”中脱离,以彰明、成就“纯粹的真理”,顺便把你创制的文化灾民的帽子给你戴上,哈哈哈。若有不服,欢迎放马一搏-----那或许多少还能找回一点当年我心目中的任不寐风采。自入洋教后,那种“万山冰雪,万家酣梦,斯人不寐”、“笔弘人间真善,剑啸网上江湖”的豪气英风,哪里去了?
世人常将公斗私斗混为一谈,将思想、义理之争视为个人或“圈子”之间的意气恩怨之争。本来以为你当与我一样“自重身份”,不会落入这样的“俗套”。我还奢望我们的和儒基对话不仅有助于“共同接近真相”,而且还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呢。别的学者怕丢面子希望我手下留情,可以理解,你亦如此卑俗,被我一句“任文粗览一过,感觉问题不少,正如不寐兄自己所言,‘热烈的信仰状态影响对儒学批评的公正’”就吓得“花容失色”逃避不迭了,倒颇出乎我意料。你也是靠“面子”吃饭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为古之学者是为了自己成德得道而学习,今之学者则是为了他人的赞美、世俗的荣名而学习。当今中国的“今之学者”,更是把知识学问当作了口头禅敲门砖,所学与所行完全脱钩,文章与道德严重脱节,只可遥看,不可近观,只可读其文,不可近其人。看来你也不例外。就这么屁大一点事情,出尔反尔患得患失,累不累?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读了我“批文”后的狐疑狼猜,测我“别有用心”,才真令我有些痛心有些讨厌,还有些为你害羞!“你我知己,我至知汝”乎哉?
二
你出国之后,江湖上对你嘲贬纷纭,但我认为“小德出入”,无伤大节,无伤人格(我说无伤就是无伤,不含一点讥笑。我自己就从不拘什么小节,且以犯犯美丽的错误为荣。现在还后悔犯得少了呢),对你只有刻意维护,绝无一句微辞。对涉及同道隐私和品德的非议素不乐闻,也一再警示圈里朋友,不要参与到个人间是非恩怨的议论争斗中去。某君背后讥嘲我,友人为我不平,愤然相告,我止之勿言,这你知道。何况对你?这次“批”你,完全是针对你的文章,没有任何别的用意。
耿介为文焉媚俗?公平论事岂违心!我一向待人以诚,一切“唯心”,一切唯真,一切文字都是发自内心的。批你就是批你,批什么就是批什么,意到言到,一气呵成,一般稿成即发,哪会想那么多,哪有什么“言外之意”“一石三鸟”?怎么可能借机此讨好某君?我对某君的文化批判比对你严厉多了。我还不得不说,仅论胸怀气度,你远远不如。
我是怕得罪什么人什么势力的人吗?我得罪的人和组织和势力还少吗?“东海”大肚能容海纳百川,却不为各门各派所喜,就是因为我不会讨好任何人任何势力,不愿在政治、文化等层面放弃自己的原则。推祟儒家,不受自由门欢迎;推祟民主,为共产党所不容,也为国内儒家圈所排斥。这是人所尽知的。
别人看余杰之流似乎左右逢源,在我这样的大智慧者看来,他们的“术”还没入门。我若弃大道而玩起小术来,长袖一舞,那才“风华绝代”呢----那就不仅是不受人欺的“老江湖”而很可能成为“专门玩人”的老魔头了。儒家以仁义为基的智慧和佛家的大般若智与小术小谋小聪明是截然不同的。古人云,仁者无敌。这不仅指爱心能够感人,还有勇足以拒敌,智足以周身。但如以智勇欺人,以小术玩世,就有违于仁道了。很多事和“术”于我而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屑也。一些东西在别人眼里“好得不得了”,在我看来不过小菜一碟或鸡肋一根。连“有关部门”都知道,涉及原则问题,老枭是不会妥协的。他们与我道不同,对我的品德为人倒有起码的了解和基本的尊重。你妄加我以侮辱性的猜测,侮辱的恰是你自己。
我对余王拒郭大加怒斥,对独立笔会则略予维护,皆符合儒家义理,只为自由大义。我斥余王却愿不介入一些观点路线有异而引起的争论,这不是折衷主义,更不存在你所说的逻辑问题。前者(余王拒郭)是付诸行动的劣行,后者仅局限于笔头之争,纵有不够正常和健康之表现,毕竟不是行为而属于言论,且是个人言论。亏我还劝过你:有些事中庸一点好(不是折中主义),要站高远些看,不要如阳明所言"顺躯売起念",为习性所驱,不然,受伤的将是自由事业和自已的形象。
三
许多人喜欢把人往“小”里看,往“小”里度,我想,这与崇奉西学信仰基教、主张或相信性恶论有关(详另文《一言性恶真成谬-----浅谈性恶论的肤浅、流弊及其对民主事业的危害》)
四
上面有感而发,发得太远,并非针对你,但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现在收归正传。你的公开信言不由衷又“绵里藏针”,说什么“另外原因不好明言,乃因略仔细翻阅大作,更觉暂时无对话必要。”、“恕我直言,目前兄所谈所谓儒学,实是意气与皮毛一色,游戏与摘句齐飞,未可不“道德自律”也。”诸如此类,这就很有些阿Q和阴险的味道,足以衬出你其它一些话语的叶公式虚伪了,也可见你前函及以前一些文字对我的“赞美”毫无诚意。本来,朋友二字是很美好的,意味着真诚和信任,可你“我的朋友东海一枭”的称呼,却令我起鸡皮疙瘩。
你我民主路同而文化道异,争一争是好事。但泛泛而斥,甚是无谓。如果试图以这种“暗箭”要回面子,那就太缺乏思想真诚了。之前"批文"对你是非常抬举大给面子(比对刘晓波客气呢,呵呵),但我不准备继续维护你的面子。直说吧,你对儒学的批判充斥着莫须有和上纲上线的误读歪解,大作《道成肉身与肉身成道》中错误多得令我诧异,没有一节是实事求是站得住脚的,尤其关于“圣人”和道德的论述全是想当然的“昏话”。
关于“圣人”,不同学派、同一学派的不同学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儒道两派对圣人的定义就不一致。道家圣人逍遥世外、超越性高,儒家圣人入世心热、现实性强。你文中将儒道两家的圣人混为一谈----这也是反儒派的通病。儒家之道有常,老子这句“圣人无常心”就非儒家思想。下一句“以百姓心为心”(想为民所想)及庄子之“以德分人”(有德不居,让德于人),虽道家观念,与儒家倒不相悖。儒道两家同宗易经,时有相通也不奇怪,但具体言论要具体分析,象你这样乱引儒经道书关于圣人的评述而煮成一锅,学术态度是极不严肃的。
圣人不是宗教性的境界,而是哲学性的境界。在孔子那里,圣人是人伦之至,即最高的人格理想,具有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这样的人格理想非常人所能达到。他自己自述生平,以圣人为道德目标,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但从不以圣人自居,而是说,“若圣与人,则吾岂敢”!
儒者内则致力于主体道德的培养,外则热衷于王道政治的追求,但并非志在自已“有国”而是志在生命“有德”、政治“有道”。严酷的历史事实是“王”者行霸道而无德,道德高尚者又不得志。《大戴礼》曰:“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辰不孛。”表达的是一种圣人当政的希望。“以德分人”的目标指向是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尊荣。况即已“以德分人”,又怎么会志在“圣人有国”?
以德自居、以德临人才是不道德的。通过否定他人、贬压他人根本无法“完成道德自义”,儒家道德也不是用来自义的。孔子弟子们“各言尔志”,在孔门中称“德行”第一的颜回以“愿无伐善,无施劳”相答(《论语公冶》)。无伐善,即不夸己能、不扬己功,无施劳,即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
王阳明弟子王龙溪说过一句话,至今听来依然如雷贯耳:众人和应,君子异应,圣人敌应。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庸众说顺话,君子发异议,圣人唱反调。这样的圣人,已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味道了。在豺狼当道立、恶政猛于虎的今日中国,胆敢“异应”统治者、“敌应”假恶丑、与中共唱反调者,何愧于圣人之称?
你对儒家的错乱理解中充满了一种基督徒的傲慢。这种傲慢贯穿全文,触目可见。如胡说什么“圣人者,省时度势的文化灾民而已”,这才真“是狂妄无极的昏话”,且把省时度势也理解错了。
儒家强调仁智勇三者俱全,省时度势,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通权达变,乃处事处世之大智慧的表现(但这个智慧不能伤勇、更不能悖仁。此智慧之所以大也),形势不同,策略亦异。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圣人救世之仁德,但圣人不是一意孤行一味蛮干的蛮夫。“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程伊川《春秋传•序》),乃是圣人应时达变之大智,故孔子有“圣之时者”之誉。
武侯祠有一联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下联写出了审势之重要。圣人之处事和治世,贵在因人说法因时制宜,贵在不违天时“与时偕行”,贵在因势利导趋吉避凶,圣人绝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绝不思想僵化食古不化。
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圣人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巅峰,文化的象征,斥圣人为文化灾民,就象笑阿凡提是傻子一样背反,就象骂基督是自私鬼一样荒谬,就象说上帝是魔鬼化身一样愚蠢!说得出这种话来,“文化灾民”这个词不正好给你自己量身定制。化用你的话:任不寐者,丧心病狂的文化灾民而已。依你所言,不审时不度势才算“文化富翁”,你自己何以不当这种富翁而“省时度势”出了国?可见,用你自己的标尺丈量,你一样难脱文化灾民之冠。哈哈,哈哈
五
一篇小文,充斥着貌似深沉的浅薄之见,而且从头到尾常识性错误犯个没完,令人发笑。象这两段:
孔子说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乐”;然而孔颜并非真正自得其乐,其乐首先建筑在“人不堪其忧”的基础之上;其次,他们强迫读者分享或称羡他们的快乐。如果没有这样的读者或鸡群,儒家的一切道德酒会便草草收场。
“在这举世无双的骄傲中,连谦卑也沦为伪善,成为骄傲的工具。《礼记 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孔子云:谦,德之柄也。”《论语》中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然而,如果不相信神,不承认原罪,谦卑就根本没有倾听者,也没有内容,最后他人就是倾听者,‘我谦虚所以我光荣’就成为倾诉对象。汉语津津乐道的谦虚就只能是‘德之柄’,只能是‘虚怀若谷的’炫耀,而与认罪悔改无关。谦虚表面上是抑制骄傲的,但汉语的谦虚进一步增进了人的傲慢并为这傲慢进行道德辩护。”
你引用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乐、自卑而尊人、谦德之柄、吾日三省吾身等儒言,却没读懂,对儒家的乐道和谦德的理解风马牛不相及。关于孔颜之乐,历代儒家尤其是理学家有许多精到的阐说,老枭《快乐的哲学》《君子之乐》诸文中亦有所述析,不赘。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道德就是幸福等观点也是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有“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这与儒家"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等体现出来的快乐原则不谋而合。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学说和言论经得起这样深文罗织强辞夺理地“分析”的。这与你中性恶论之毒太深有关,以为善言必伪,善行必另有动机。本想将大作再撕几段给你看的,看到这两段,实在提不起兴趣了。凭这水平还想与我儒基对话?
不客气地说,你只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儒学经典,包括理学心学及新儒家的著作,对儒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增大自己的德慧之后,才有望具备与我对话的基础和资格。如果读经典和宋明理学有困难,读现代新儒家太枯燥,读枭文也是一样的。我近年正陆续将儒学精华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地传达出来。
别忙着不服气,说你读古人著作有困难并非小看你。大作《道成肉身与肉身成道》在引用古文时,对文义不是理解有误,就是根本不懂。如“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这是说圣人在位,至德无德,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领导的好”,与舜“无为而治”相仿佛,可与“帝力于我何有哉”参看。“以德分人谓之圣。”这是说圣人不以德自居而让德于人。
这些话语里哪有什么“道德骄傲”?哪有什么“自以为完美,自以为义,自以为神,而且通过贬压其他人完成道德自义”之类意思?八杆子也打不着,而且恰恰意义相反。大作中这样胡说八道强作解人的地方指不胜屈。或许你没发现,大作所引古语往往证误了你自己的观点!
甚至在引用古文时,失误多多。如《孔子家语》中关于“人有五仪”这一段:“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着草矣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根本无法读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将注释杂入正文当作正文了。原文应为“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其余“闲法言满天下无口过也本亦身宛积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着草矣”等皆为注释文字。从这些方面以小见大,也证明你根本没读懂原作文字,谈何理解?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文章发在网络上,并不一定就是“在网络上逞一时快餐之快活”,而快餐即使因什么原因从不上网,照样是快餐;垃圾纵因某种机缘摆上“学术圣殿”,照样是垃圾。你这样粗疏浮躁的治学态度,倒是与快餐制造者乃至垃圾制造者无异。街头快餐不无营养方便于民,学术快餐如只有误导他人和后人的负价值,则等同于垃圾。你两封公开函,前函声明大作“是我去年完成的一本书中的片段。”后函又强调“所批文章乃多年前旧作”,估计也是自知豆腐渣之作经不起枭砖轻轻一砸吧?
六
对于大作,我不准备进行全面的批判,以后让孩儿们去驳斥吧。这里容我再举大作中一段特别可笑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恩怨分明,乐于助人等,乃老枭一向崇尚的传统美德。你却认为这些表现是一种伟人的骄傲:
“伟人喜欢帮助别人,但不喜欢别人来帮助他。因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优越的象征,接受帮助是卑下的象征。伟人万一接受别人的帮助,他一定要找机会回报,并且回报得更多,以便维持他的优越地位。骄傲不仅仅是渎神的,也对他人造成物质和心灵的伤害。事实上,骄傲就是对他人的伤害。”
老枭生平最怕受人恩,对于来自品卑劣者的帮助,更是敬谢不敏。若受恩于人,总是念兹在兹,并希望有机会回报。现在才发现,原来“喜欢帮助别人但不喜欢别人来帮助”、“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找机会回报”等表现,居然属于“伟人的骄傲”?这样做不仅渎神,而且会对他人造成物质和心灵的伤害?这种“深刻”的肤浅之论,这样违反常识、违反逻辑、违反正常道德标准的高论,或许只有你这样的中国式基督徒才发得出来!
你可知道,你所推崇的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谦卑”。一定程度的谦卑是道德的表现,但不宜过度。罗素厌恶尼采但认为尼采有一个看法不错:道德或多或少建立在某种程度的骄傲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基督教式的谦卑之上。然也然也。
另外,基督教式的谦卑,其实是一种伪谦卑。儒家的“道德骄傲”指向君王,基督徒的谦卑也只体现在上帝面前。他们奉了主耶酥的名,就成了“上帝的选民”、“天国的公民”、“神的儿子”,那种傲慢隔着一个太平洋都能熏死人-----当然,那种傲慢会用谦卑的语言精心装饰起来。谓予不信,你自己再看一看给我的公开信吧。
借此机会我要郑重敬告包括你在内的一些基督徒: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以仁为本,大肚能度。基教传入中囯以来,一向极受尊重(中共篡国期间例外,因为传统文化自身难保)。在目前这个大转型的历史关键时刻,基教更是中国自由化道路上的一支重要同盟军。对此我们不仅承认,并且欢迎基教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我弘我的文化之道,你传你的基督之教,可以并行而不悖。但是,如果一些基督徒在向中国传教过程对中华文化进行非理恶意别有用心的诬蔑、诋毁和侮辱,那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文化庄严宣告:NO,并将从义理上作出严肃深刻堂堂正正的驳斥和反击!这封公开信,也算是“反击”之一招吧。
七
大函貌似友好而“绵里藏针”,等于笑嘻嘻地以“知己”的名义甩我一耳光或逼我吃下了一颗苍蝇,实乃自以为高明而已。你不该忘了老枭老江湖,枭心百窍枭眼如矩。虽内功深厚,诚以待人,却吃明刀不吃暗箭,讨厌别人把当我当傻瓜子与我玩心眼儿。大函中对我忽称兄,忽称汝,或称你,忽称我友,忽称先生,已将一付悻悻之色、恨恨之态却又强行掩饰的样子暴露无遗,其实已等于一封绝交信矣。
当然,说“绝交”是严重了。你说“你我知己,我至知汝”是自我高估了。真佛面前休诳语,大人眼里忌扬沙。你如真知我一二,就不会小眉眼看我小心眼度我,更不敢皮里阳秋地侮我!
网间世间人物,论品格,可分为英雄狗熊,论性情,可分为有趣无趣。英雄太少,狗熊太多,英雄狗熊,同样无趣。生平所见,绝大多数皆是无趣狗熊榜上人物。你志在民主,原非狗熊,大人格自有可观,至少比大多数世俗之人乃至比一些民运大腕好得多大得多,但你为人方面的浅狭无趣,待人方面的虚头八脑,与我性格难以兼容是可以论定了。
不为友,不表示我敌视你,一点也不,自由大路上依然同道。只不过是我“伟人的骄傲”、“大宗师的脾气”、“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狂傲”发作了,不想与你玩了。不是谁都有资格与大人玩的,学问、胸怀、性情、气度诸方面都达标了,才能玩得起,玩得双方开心。何况失去了信任这一基础,保留朋友这一名义何为?你疑神疑鬼,我缚手缚脚,你太累,我受罪。何苦!
平心而论你人不坏,对我挺好,你为林案写过一首诗,我也为你留着一口剑;我为你写过几首诗,你为我的诗集作过序,不无旧情,故我虽送别你,不惮于得罪你,仍希望这封公开信不会让你受伤过重,仍希望有朝一日能迎接你回来呢。本信引你之言皆来自你公开的文字,如有所引申,则与你无关。如果你认为别有恶意的话,一切“恶意”都限定在这封信的字面上,不必多所疑虑过度猜测。
不过,你秉性如此,只怕难移,未必相信戓明白我的这些“普通话”。这回定然又要攒着柳叶眉儿抱着小脑袋瓜儿苦苦分析了:怎么随便猜疑一下、悄悄讽刺一下老枭就不玩了?他与我高调公开地绝交的“真实”、“深层”目地何在?早不绝交晚不绝交,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有何微言大意?是为了向哪个人或哪个方面示好呢?他想借机获得什么好处呢?真乃:“一石”击江湖,鸟落知多少!这种种“鸟”问题如果有了答案,欢迎广告江湖,呵呵。
2006-11-24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12.3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