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太极碎语》(三)——话说平衡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太极碎语》(三)——话说平衡
即兴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标题:
《太极碎语》(三)——话说平衡
(1150 reads)
时间:
2006-9-22 周五, 上午11:18
作者:
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太极碎语》(三)——话说平衡 即兴
以我之见,玩太极无论健身也好,博击也好,其关键就在于掌握“平衡”两字。以前总把“平衡”与“辨证”联系在一起,我虽说了许多“辨证法”的好话,但总觉得我所说的“辨证”法与流行与大陆的“辨证”法不同。我曾经试图用三态“辨证”来与流行的“两分法辨证”加以区别。但既然都用了“辨证”两字,总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这几天在寒山小径,道兄出了太极拳中如何处理“平衡”的考题。逼着我不得不反思及整理一下平时只是方现即纵的模糊的意念,试图争取得个及格的评分。经冥思苦想突然发现,这“平衡”两字正好用来与“辨证”交一下劲。我以为,那流行的“辨证法”强调的是万物的裂变。它所说的统一,只是两个敌人同处于一个战场之中,它们处于割据而非融合的状态。但我说的所谓三态辨证法,是要知其两端而处其中。即纯粹的,对立的两态只存在于理念之中,而现实中只存在着由对立特性按不同比例有机组合成的第三态,也可称“平衡”状态。所以,我以前所说的三态辨证法不妨称为“平衡法”以区别于“辨证法”。
“哲学”实际上是“胡思乱想”的别名。有关上述的胡思乱想以后放到《罕见》去吹,在此仅来说说有关太极拳的实际平衡议题吧。
太极对于健康的影响,医界已有很多的研究,说由于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性情的自我调控能力。精神与肌体的放松有利于体内各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与协调等。对此我是门外汉,只有听的份。我只知些提高控制体态平衡能力对健康的间接好处。据我估计这个网上常客的平均年龄可能在五十左右了。虽说现在六十只是小弟弟,但毕竟歩入六十以后,人们的行动能力已经进入了快速衰退期。高龄者除了体检可验的硬毛病外,因反应迟钝身体失衡而跌伤,可以导致很多老年病的恶化,是长寿的极大威胁。而太极锻炼正有利于人们提高平衡的能力,当然有益于健康。除了所有体育项目都必定涉及平衡锻炼外,其他还有如芭蕾,杂技,等等有利于提高平衡能力的活动多得是。所以,我不是说要提高平衡能力必须学太极。而只是想说说,选择太极后,如何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
前天,我看到网友们说练太极拳手中要像抱个什么球那样。太极拳中有的动作确实像抱个球,然而,最好是想像成抱个肥皂泡。使你意识到有个东西在那里,但又不能用力,否则就会爆了。这里存在着一个意与力的平衡问题。虽然太极拳的动作多走弧线,真如双手抱球式的动作倒并不多见。抱球时我们双手加之于球的意与力之间的平衡只是一种局部状态。总体而言,在练太极时,我们谈论的意的平衡不是如何抱住这个球,而是锻炼者必须时时想象自己本身就是个充了气的气球。有一种身体向四面八方膨胀的意识。你用以接触对手的部位即是这球的表层。既有具弹性的柔软,又有向外的张力。这球的中心则是聚气,汇意的丹田,或易理解些可说腰胯之间。当你作前后左右位移或者是任意方向转动时,必须保持如气球般各个方向饱满的扩张之意。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指意的饱满而非肌肉的紧张。这样你在以全身的力量推向主攻方向的同时,对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攻击保持快速反应的警觉。建立了这种全方位的功防意识,才可说是达到了意的全方位的平衡。这不是短时间内可能建立起来的,但确实是太极拳锻炼中必须培养的最主要的平衡能力。太极拳说的左右平衡关系,不是一般辨证观所描述的,注意了左方后,再注重右方的所谓对立面的转换,或者所谓的否定之否定。而是同时对矛盾双方都付诸以必要的关注,对同时共存的不同因素作出反应。以达到攻防对立因素的协调而非对立。正如小架太极的化劲中,功即是防,防即是功的意境。
这样说可能较抽象。下面还是试用一个实际的动作,搂膝拗歩来作一说明。从坐势:右腿曲坐,膝不过脚尖。脊髓骨与地垂直;左腿向前伸直,脚根着地,脚尖尽最大可能地向上翘起以保持该脚处于力的全虚状态。左右两大腿通过开胯而保持稍有间距的平行。双膝不能一前一后,或一高一低;左手中指与鼻尖同高,在胸前成立掌势,右手手指向前,双手手掌相对呈抱球状。开胯收臀拔背。垂肩顺肘,头正下颌微收,虚领顶劲。我不得不全面地描述体态,因为我必须尽量正确反映一个拳势的主要面貌。初学者对这外形表述不必背记。这时,有关意的平衡关键之处在于(一)虚领,意达头顶。(二)重心及于右脚外侧与脚根,脚指微抓地,重心由胯至脚根有垂直着力于地的感觉,则即可意植于地。(三)前腿虽不着重力,但力虚而意实,有扎地之意;(四)含胸拔背,眼平视前方,这样基本上可以说意贯通于上下前后了。(五)两肘下沉,肘距略宽于胸,胸臂合围在胸前呈圆球状空间,背,双臂有气球向外膨胀之意。如此左右两侧便意满无患,基本上可说达到了意的全面平衡。上次说到气沉丹田时,我说保持上身的放松,保及微笑状态气自会下沉入腹腔,基本上可达气沉丹田的效果。道兄还有些疑惑,我现在再补充一点,放松上身后,如果你能够有气入腹腔的感觉,那么不妨再加上收臀,那么气就必定会聚于丹田,别无去处的。不信再试一下。只是收臀而不挺胯是较难做到的,所以初期如果做不到,暂时就让气先呆在腹腔,受些委曲吧。有些腹(福)气也很好啊,这样已经可以基本达到意的平衡了。
当搂膝拗歩由坐势向前推进成弓歩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意的平衡呢?关键在于,意集中于作为身体重心的腰胯的前移过程上,将手的位移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全身始终保持气球外扩的意态。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运动中,只顾及身体的向前移动,而不能维持其他方向意的环顾。太极拳在运动中,意的作用之一是,犹如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随机检测信号。必须周期性地对整个控制系统关键点依序作循环检测。但是,初学者由于缺乏锻炼,检测全身所需的周期很长,并会发生漏检点。相对于应对快速的技击需要,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不平衡现象。随着不断地锻炼,检测周期逐渐缩短,检点逐渐密集,最终便可达到近似于整体地,全天候的,精确的检测,当达到足以应付技击需要时,也就达到了意对全身的平衡的严密监控了。我们练太极有许多理由要求动作缓慢。其中之一便是,在缓慢的运动中寻找,并逐渐增加检测点,进一步在这基础上增加循迴检测的频率,有利于获得我们称之为意的平衡。
意的控制能力不是读读书或听听老师的指导就可以提高的。唯一必经之路是在反复盘架,推手实践中悉心体念与积累。如果以上的说话能稍有些启发作用我就很满足了。
下面想再谈谈体态平衡的调节议题。
我们每个人整天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平衡之中,所以我不必说什么叫平衡,而要说的是如何预防出现不平衡状态,万一出现后如何调节,恢复平衡。太极拳的锻炼为何有利于达到预防、调节失衡,及恢复、维持平衡。
大多数读者应该是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网迷吧。如果我说,网迷们,坐那么久了,站起来活动一下你们的筋骨吧。你们会怎么做?我相信,大部分人会站起来伸伸腿,转转头,耸耸肩,弯弯腰,甚至转转脚。但是很少会活动活动你的胯关节的。因为人们平时在活动中很少注意到胯关节。然而,胯关节却在调节平衡中具有极关键的作用。除了前面所说与平衡有关的运动员、芭蕾、杂技工作者必须能自如地调节胯关节,我们可以看到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在颠簸的车上走动是也总是曲着腿,放松双胯,以此降低重心,并用变换胯关节的状态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太极拳既然以调节体态的平衡为首务,那么理所当然地必定要十分重视锻炼以调整胯关节来控制平衡的技能。
首先,如日前介绍小架太极时所说,一旦起势时拳势的高低被设定,就得自始至终保持同一高度。这就迫使在如前所述的后坐势时必须扩展两胯关节,我们称之谓开胯。开胯又必须与收臀结合,并获得强劲的腰背与双腿也就是下盘功力的支持。只有当处于腰腿支持下的开胯状态,作为转动轴的两腿与脊髓才可能被置于稳定的轴承之中并组成一个传动灵活的联合器来调节肌体的重心的平衡。至于开胯的要领只能在以后有机会说到每个动作时再详细叙述了。
保持单腿平衡是另一个维持,调节平衡的重要方式。方架太极的拳式中除了单鞭一式外,所有的拳势的终止状态都必定处于单腿平衡状态。即全身的重心仅由一腿承担。另一条腿处于力虚意实的状况。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影响当前重心,或说维持当前平衡的情况下,灵活自如地改变虚腿的位置。在盘架时,作任何进退、左右或旋转运动时,只有当虚腿的位置安置稳定后,重心才可以开始向虚腿设置的新方向转移。也就是说在整套方架的盘架过程中是没有一个瞬间处于失衡的不稳定状态。盘架的整个过程中,任何瞬间都必须叫定就能立即如图像处理中的定格一样立即停止运动。即使在踢腿的半途中也得如此。初学者在进歩时,往往会前进的腿还没落地,身体重心已经前移,造成前腿最后是在失衡的情况下跌落着地的。那是必须纠正的错误。因为,我们认为任何失衡瞬间都为对手提供了打击的良机。养成这样的运动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行走或运动中因失衡而跌到。尤其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时,更能防止因滑倒而受伤。
在作任何方向的移动时,两腿总有制动与驱动的明确分工也是方架太极平衡法的重要手段。从上述坐势向弓歩转换时,后腿就起了驱动作用。它由曲到直产生的推进劲通过腰胯的控制传递至前腿,前腿因此而由直向曲变换。为了保持胯关节的等高运动,后腿与前腿的变化速度必须相配合。如果没有前腿的有意识的制动功能。后腿的无阻力推进就可能使重心移动过速,造成前腿因膝超过脚尖而使重心跌出连接双腿的重心线的前方,导致身体因前冲失衡而跌倒。这是初学者在推手中常犯的错误。同样在野马分鬃的侧靠运动中也是如此。向左靠时,右腿就是驱动腿而左腿就是制动腿,以此防止身体在行进中失衡。
单腿弹跳就如在谈推手时所说,是在推手中被击失衡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必要手段。这种弹跳是在暂时失衡者控制之下的调节行为。何以见得?在推手中被击跳出时,我会跳得很远,这是因为有空间给我跳,在远跳的时候可以减轻被击时受到的压力,感到较舒坦。有一次我在地铁上,地铁突然急刹车。车里站着的人都倒下了,但因为空间小,我自然地只在原地跳了几下就稳住了。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地采取不同的弹跳方式,这证明这种弹跳是在控制之下的调节手段。当时车里的人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我。说实话,会出现这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我自己也觉得很好笑。这个经验也告诉我,练太极不一定是为了打架,日常生活中也很有实用的价值。太极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我有许多实例可作为佐证,以后有机会慢慢再聊。
今天开首我夹带了些应在《罕见》贩卖的私货,有鸡蛋休要留情,但扔无妨。
作者:
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关于“平衡”,
--
邋遢道士
- (532 Byte) 2006-9-24 周日, 上午12:09
(343 reads)
道兄题题点脉,容弟闭门运功,看看能否解得。
--
即兴
- (0 Byte) 2006-9-24 周日, 上午8:31
(315 reads)
对不起,再试送一次
--
即兴
- (102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2:28
(382 reads)
好图解。
--
邋遢道士
- (113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14
(343 reads)
是搂膝的开始点。不敢当,没有你的引导,我独角戏唱不下去了。网球?高尔夫?
--
即兴
- (0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2:17
(344 reads)
高尔夫。
--
邋遢道士
- (208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0:59
(358 reads)
是两个重复搂膝间的过渡式。有时我们就叫抱球
--
即兴
- (49 Byte) 2006-9-23 周六, 下午12:03
(325 reads)
我也是学过太极拳滴。
--
和合
- (47 Byte) 2006-9-22 周五, 下午11:57
(352 reads)
蚊子厉害,一天背上一刺,一刺的,舍不得停,红痒一大片。黄昏时不行。
--
即兴
- (0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50
(330 reads)
我不练太极。不过我练"法轮功"。
--
和合
- (63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2:31
(329 reads)
好现象,这里
--
邋遢道士
- (123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01
(325 reads)
大概是在大学里学的?
--
即兴
- (0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2:01
(337 reads)
是啊。现在学太极,我怕蚊子咬。
--
和合
- (84 Byte) 2006-9-23 周六, 上午12:19
(350 reads)
试送图示 搂膝拗歩
--
即兴
- (13 Byte) 2006-9-22 周五, 下午11:45
(31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182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