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为什么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子虚乌有?兼答铁木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为什么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子虚乌有?兼答铁木网友   
张朴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5/26
文章: 268

经验值: 10599


文章标题: 为什么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子虚乌有?兼答铁木网友 (1170 reads)      时间: 2006-8-17 周四, 上午1:49

作者:张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为什么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子虚乌有?兼答铁木网友

读了铁木网友谈论[红军飞夺泸定桥],我感到他的那些有关泸定桥的知识,顶多是从中国大陆的小学课本里,或从官定中共党史中,抄来的。他没看过张戎的书,却有胆量从旁人的文章里摘些只鳞片爪充数,难怪写起来结结巴巴,

凡是仔细读过张戎的书的人,不会看不到为什么张戎断定在泸定桥上根本没有发生战斗。

张戎首先引用了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毛泽东以后写的一段话:“在泸定桥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红军),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接下来是张戎否定此事的根据。主要有三点:

1] 从研究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后发现,[飞夺泸定桥]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24军第4旅李全山团,并不驻扎泸定城。驻守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在红军到来前就被派到五十公里外的康定。

2] 当时的报纸以及国民党军之间无数通讯,都没有讲泸定桥打了仗。

3] 最后一点: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

前面提到的斯诺的话,大约是[飞夺泸定桥]的第一版本,出自他的成名作《西行漫记》。这本书为毛泽东重塑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它的内容至今很少受到质疑。这本书的产生过程至今鲜为人知。

斯诺的访毛并非偶然。当时是毛主动要上海地下党找一个可以为他做宣传的外国记者。毛之所以选中斯诺,是看中他是美国人,为有影响力的美国大报写文章,而且同情中共。毛为接待斯诺着实准备了一番,要求是“安全、保密、热闹、隆重”,政治局根据斯诺交来的问题单预备了答案。

斯诺写的一切都经毛细细过目,改了又改。离开后的斯诺给尚在延安的妻子海伦写信说:“别再给我寄更多的谁谁谁要改他们的话的要求来了……就这样,砍了这么多东西,书读起来快像海外奇谈了。”

在这篇短文结束时,我还想引一份来自美国史丹福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材料,时间是2005年3月9日。记录了一九八二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与邓小平会面的谈话。

布热津斯基对邓说,他去了泸定桥,这是个特殊的发生过重要的历史性战斗的地方,红军是在非常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过桥的。如果过不了桥,他们将被消灭。是英勇高超的战斗力使得他们过了桥。

邓小平露出微笑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作者:张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张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469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