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現轉貼一篇網友舊文﹐給那些誣蔑漢字的後生憤青們多些一思考方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現轉貼一篇網友舊文﹐給那些誣蔑漢字的後生憤青們多些一思考方向   
偷著樂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366

经验值: 5707


文章标题: 現轉貼一篇網友舊文﹐給那些誣蔑漢字的後生憤青們多些一思考方向 (680 reads)      时间: 2004-9-06 周一, 上午1:08

作者:偷著樂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繁簡大兜轉
夏小雨

在華文世界裡﹐一向有繁簡兩種文體並存的現象。而且因習慣不同﹐常有持兩種文
體的人在孰優孰劣的問題上爭鋒相對﹐各執一詞。簡化字在大陸實行了四十餘年﹐
大陸同胞早已習慣閱讀書寫﹐運用上已不是問題。但因簡化字是大陸政府強力在大
陸地區推行﹐也因此「縱向切斷」了文化的歷史傳承﹐在大陸地區製造了大量繁體
字盲。即便是大學畢業﹐面對古籍叢書和所有以繁體承載的信息硬是看不下去讀不
懂﹐這樣一來﹐代價似乎就高了些。

許多港臺海外的學人對簡化漢字的過份簡化很不以為然﹐且不願稱將繁體字稱作繁
體﹐而是稱作正體。很多人認為﹐大陸硬性推行簡化之前的正規漢字並非全部筆劃
繁多。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正規漢字﹐但傳統上另有繁體的壹貳參肆伍陸
柒捌玖拾。有人甚至為文﹐痛批「醜陋的簡化字」﹐指大陸破壞中國傳統文化。這
種偏愛傾向也反映了人們對「一國兩文」之現象的反彈。

而反對繁體者指稱堅持使用繁體太保守﹐並乾脆稱之為「食古不化」。其原因之一
是很多簡體都是由古書的草體衍生而來﹐書寫時簡體比繁體快許多。他們認為﹐在
信息社會中﹐簡便易學﹐省時省工自是時代的要求﹐因而簡體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產物。而且簡體是改革創新﹐自然代表比較「高級」﹐比較「進步」。兩種觀念各
執己見﹐互不相讓。

記得寶島歌后鄧麗君去世的時候﹐有大陸報刊將「歌后」誤為「歌後」﹐許多出版
商也將「天王歌後」的頭銜印在音像製品上大行其售。筆者有一次在廣州過中秋時﹐
在一種月餅包裝上﹐發現有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千里」誤植為
「千裏」。這些笑料明顯是由簡體字向繁體字轉化時擺出的小烏龍。

曾記得內地某大報為尊重港臺讀者的閱讀習慣﹐特意將報紙中的簡體譯成繁體來發
行﹐但有時卻將「旅遊」植成「旅游」﹐「才子佳人」誤為「纔子佳人」。某演出
團體到海外僑社演出﹐字幕上將水滸傳中的豹子頭「林沖」誤植為「林衝」﹐西施
戲中的「范蠡」誤植為「範蠡」﹐鍾馗嫁妹中的「鍾馗」誤為「鐘馗」﹐甚至將
「大動干戈」誤作「大動幹戈」﹐卻將「幹部」簡作「干部」﹐這類的「繁簡大兜
轉」﹐不免讓人啼笑皆非。

維護正體字者批判說﹐倉促的簡化造成的不僅是文化上的斷層﹐而且是字形上的醜
陋。如「廣」「廠」分別簡化掉裡面的「黃」和﹐「敞」﹐造成了美學上的失衡﹐
從發音上也失去聯想。還有人指出﹐由於語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簡則必陋﹐簡
化漢字失去了像形文字的基礎﹐失去了文字藝術上的美學鑒賞價值。更有人指出﹐
簡化漢字最大的問題是縮減筆劃造成的字形字義上的混淆和同音多義字的增加造成
的使用上的混淆。

簡化漢字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將同音不同義的字用同筆劃少的一個字代替﹐並取消本
並不複雜的漢字﹐讓本各司其職的不同漢字產生混淆。比如現在大陸漢語詞彙中已
見不到「甦醒」的「甦」﹑「穀物」的「穀」﹑「於是」的「於」﹑「鐘」和「鍾」
等常用字﹐這些字全都用發音相同且簡化了的「蘇」﹑「谷」﹑「于」和「金中」
等漢字取代。再比如「後」和「后」﹑「傑」和「杰」﹑「雲」和「云」﹑「醜」
前「丑」﹑「餘」和「余」等都是傳統漢字﹐雖然同音﹐但各有不同的意思﹐但簡
化的結果是用後者取代了前者。批判者認為﹐生硬地取消固有漢字而造成的「一詞
多義」最容易產生混淆。

英文裡一個詞有很多意思﹐甚至有相反的意義﹐因而英文不是一種準確的語言﹐所
以有許多國際性的條約文件不大用英文來解釋。漢語中過多的「一詞多義」﹐不僅
降低了漢語的豐富完滿﹐讀者往往要根據前後文的意思來判定該詞的含義。

漢語中的存有太多的諧音﹐太多的諧音除了在講相聲繞口令﹐耍嘴皮子窮逗樂外﹐
實際上沒有太多好處。所以在通訊話務上編有「洞﹑么﹑兩﹑拐」等代號來區分
「零﹑一﹑二﹑七」等數字。批判者指出﹐既然傳統上已有各自的含義﹐簡化漢字
過份圖簡便省事﹐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不智之舉。把意義不同的漢字硬揉在一起﹐用
同一個字來代替﹐並未考慮周全﹐而且使用上會被認為是錯別字。他們舉例說﹐如
將「背後」寫成「被後」﹑「備后」或「倍厚」﹐一定會讓人雲裡霧裡。除一些異
體字外(如著名的「茴香豆」中「茴」字的五種寫法)﹐普遍和過量的同音替代﹐不
僅會造成混淆﹐而且會除去漢字的生機。

漢字是由古代像形文字變化而來﹐是一種優美的圖形文字﹐經過上千年的文化積澱﹐
會意揣磨﹐逐漸衍生發展成為一種相當成熟的像形文字﹐一目瞭然﹐可以一目十行。
學習中國傳統漢字不僅可以增加縱向溝通能力﹐而且可以承傳幾千年中國文化傳統﹐
增加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文字既是交流工具﹐也是精美的藝術。

本世紀初﹐有許多憂國憂民之士﹐遍尋救國之道﹐提出各種治國藥方。有人認為祖
宗留下的方塊漢字是中國積弱不振的一大原因。於是發明了許多的簡化方案﹐方案
之一是用類似拼音文字代替像形文字。甚至有人提倡將各地方言拼音話﹐徹底消除
繁瑣的漢字﹐消除文盲﹐脫亞入歐﹐以便使中國逐漸走向富強。

後來的實踐證明﹐拼音文字方案是不可行的﹐文盲率不會因為推廣拼音文字而降低﹐
方言的拼音化更會在中國產生文字的五胡十六國。傳統的「繁體」在港臺和海外華
人社區運用到現在﹐並沒有影響到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而曾積極推行拼音文
字的韓國﹑越南等國﹐當局也因當初推行的拼音文字切斷了與古漢語的聯係﹐造成
學生在本民族歷史文化上認知學習的斷層﹐而大力推行中文教學。隨著電腦的普及﹐
在用電腦寫作的時代﹐繁體與簡體的書寫速度已逐漸不是一個問題。

即便語言文字只是一種交流工具﹐但是方便且精美的工具使用起來應該更加愜意滿
足。衣服的原始功能是保暖遮羞﹐但如果僅因為這些基本要求滿足就不用去追求服
裝的華美款式﹐那麼現在的時服工業應該不會存在。廣而言之﹐汽車能跑就好﹐不
用看是否有華麗的外表﹔房子能住就好﹐用不著有亮麗的外形。如果人人都只重輕
巧便宜﹐那只會助長浮躁淺薄的風氣﹐對提昇我們的生活品質沒有什麼幫助。

英文並不是一種準確的語言﹐她的發音和語法有太多的不規範。而世界語是一門優
秀的創造語言﹐她集合了西語系的很多優點﹐通俗易學﹐發音規則﹐語法嚴謹﹐但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仍不能在國際上流行。反看英語卻大行其道﹐是世界上使用人
口最多和最有生命力的語言之一﹐而且幾乎成了國際語言。主要原因在於英語國家
強勢的傳播文化與市場活力﹐人們要進入國際舞台﹐就必須學好英語。

簡化漢字並不是沒有市場﹐當初推廣簡化字時並不是沒有看到它的好處﹐只因倉促
成事﹐忽略掉很多問題﹐比如混淆化的問題﹐簡陋化的問題﹐縱向與橫向溝通的問
題等。繁體字在中譯英中被稱作「TRADITIONAL CHINESE」或者「ORINGINAL CHINESE」﹐
而不是「SUPERFLUOUS CHINESE」或者「COMPLICATED CHINESE」。如果不懂得繁體
字﹐不能算作中文造詣很好。對一般人而言﹐在協調繁簡問題的時候﹐識繁寫簡﹐
藝繁平簡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就像英文中的大小寫字母並存一樣。

改革開放後的大陸﹐政府曾三番五次強制通令﹐凡是繁體字都被認為是
錯別字﹐廣告招牌中的繁體都必須改正過來﹐實際效果往往是「野火燒不盡﹐春風
吹又生」。尤其是在南風漸進的時代﹐大陸許多地方以繁體為正宗﹐以寫繁體為時
髦﹐更是強令不行﹐屢禁不止。繁簡孰優孰劣也許不是問題的關鍵﹐市場機制和民
間要求會自然取舍。大陸政府要搞一國兩制﹐大概不會強令港臺和海外華人改寫簡
體字。由此看來﹐中國語言的繁簡雙軌制﹐將會長期存在下去。















作者:偷著樂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偷著樂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80222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