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nia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11/04 文章: 2184
经验值: 5079
|
|
|
作者:nunia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刘强著《非马诗创造》……尾 象
这部书写到这里,似乎未完。
《周易》最末一卦是“未济”,未完成。
我欣赏一种“未完成”美,书中专题写了一章,心绪如此。
只好把有些内容写在这里了。
非马的一生,是诗和“核能”的一生。
核能不是诗;但非马的诗,却也是“核能”--另一个层次的“核能”。
我认为,二者比较起来,诗对于非马来说,是比“核能”更重要得若干倍的事。
得从两个方面说这事。
一方面,核能(科技)工作是他的职业,一种谋生工具。它使非马能放心大胆地从事诗创作,不致斤斤计较或患得患失。
非马答访我时,引孟子的话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这里说的“放心”,正是非马从事诗创作所追求的,一颗“放达”之心,不斤斤计较或患得患失,而让灵魂自由翱翔。
此语用在这里,也有现在的“放心”之意。
毕竟,诗创作只是非马的一种业余活动而已,搞不好还可回到他的本行去。
对于艺术创作,这话显得特别真确。
再说,核能(科技)工作无疑也带给他某些方面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不仅仅是有形的经济报酬而已。
另一方面,由于对诗及艺术的爱好,非马其实并没把全副精力放在核能(科技)工作上。否则,他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在广州的一位堂哥,看到国内对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们的尊崇,便不止一次提出希望他别再“不务正业”了。
非马回答说:“像我这样的科技人才,在美国多如过江之鲫;但能写出非马诗的,或做出非马的绘画及雕塑的,却只有非马一个。每个人都得为自己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式,在一生中做出对人类文明最大可能的贡献。”
至于说到诗的张力与“核能”能量孰大?非马说:
“诗的张力与核能,分属两个平行的不同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物质的。物质的力量再强大,终有枯竭的时候。精神的境界则无穷无尽。当然,一个不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眼睛能看到的,大概只有物质的存在吧。”
非马已出版诗集(专集)14种,计:
1.《在风城》(《笠》诗刊出版社,1875年,台北);
2.《非马诗选》(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台北);
3.《白马集》(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台北);
4.《非马集》(三联书店,1984年,香港);
5.《笃笃有声的马蹄》(《笠》诗刊出版社,1986年,台北);
6.《路》(尔雅出版社,1986年,台北);
7.《非马短诗精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福州);
8.《飞吧!精灵》(晨星出版社,1993年,台中);
9.《非马自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贵阳);
10. 英文诗集〈Autumn Window>出版,1995年;
11.《微雕世界》(台中文化中心,1996年,台中);
12.《非马诗歌艺术》(作家出版社,1999年,北京);
13.《没有非结不可的果》(书林出版社,2000年,台北);
14.《非马的诗》(花城出版社,2000年,北京)。
另外,与其他诗人合集3种:
1.《四人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北京〕,1985年);
2.《四国六人诗选》(华文出版公司〔北京〕,1992年);
3.《宇宙中的绿洲--12人自选诗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6年).
他的各种诗作,入选世界各地90余种诗选本, 并被译成多种外国语。
非马还有译著集6种,计:
1. 英译白秋诗集《香颂》(《笠》诗刊出版社,1972年,台北);
2. 译诗集《裴外的诗》(大舞台书苑,1978年,高雄);
3. 译文集《头巾--南非文学选》(合集, 名流出版社,1987年,台北);
4. 译文集《紧急需要你的笑》(晨星出版社,1992年,台中);
5. 译文集《织禅》(晨星出版社,1993年,台中);
6. 译诗集《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英汉对照并附短评,书林出版 公司,1999年,台北)。
他的一本随笔散文集《不为死猫写悼歌》,也即将同出版社商洽出版中。
非马还主编了4部诗选集,计:
1.《朦胧诗选》(新地出版社,1988年,台北);
2.《台湾现代诗四十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北京);
3.《台湾现代诗选》(文艺风出版社,1991年,香港);
4.《台湾诗选》(花城出版社,1991年,广州)。
非马的诗创作,曾获多项诗歌奖励,计:
1. 1978年,《醉汉》获台湾吴浊流新诗佳作奖;
2. 1982年,获台湾1981年度吴浊流新诗奖;
3. 1982年,获台湾《笠》诗刊第二届翻译奖;
4. 1984年,获台湾《笠》诗刊第三届创作奖;
5. 1993年,英文诗作《从窗里看雪》获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员诗赛第一佳作 奖;
6. 1993年,英文诗《越战纪念碑》获芝加哥《诗人与赞助人》叙事诗赛第二 佳作奖;
7. 1994年,英文诗《鸟· 四季》获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举办的自由诗类诗赛 第二名;
8. 1995年,英文诗Chicago获 Loretta M. Sullivan Memorial Award佳作奖;
9. 1995年10月,英文诗《看瀑》获Poets & Patrons诗赛第一奖;
10. 1995年10月,英文诗《白玉苦瓜》获Poets & Patrons诗赛佳作奖等。
非马担任过各种诗文组织和诗歌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职务有:
1989年,发起创办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并任理事;
1993年,当选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长;
受聘担任芝加哥华文写作协会顾问、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顾问、《新大陆》诗刊顾问、北京新诗歌社顾问等。
前面说过,非马很早就用英语写诗。1971年前后,曾经有雄心进军美国诗坛,但后来经过思考,还是专心致志地写母语诗。或许向美国诗刊投稿太费时费事吧!
1995年,他出版英文诗集,是受到几位美国朋友的鼓励。其中有一位是非马在阿冈的同事。他一直看好非马的诗,还说愿意资助一半出版费用,令非马感动又感激。当然,非马没有让他破费。一些美国诗友,也都希望能见到非马的英文诗集出版。一位女诗人后来买了非马的英文诗集,还写信向他道谢,说:让她有机会读到非马的诗,多好!
非马很清楚,对于一个不常在美国诗刊上露面的诗人,要在美国找出版社出版诗集十分困难。一家“补贴”出版社,对他的书稿感兴趣,却条件苛刻,而且这类出版社信誉一般不佳,拿了钱不干事,所以他决定自己出版。
他拿出了当年办《晨曦》的那种精神,从打字、编排、封面设计(采用他自己一幅画),到申请版权、书号、条形码等,都一手包办。
美国女诗人豪乐威,是非马的好朋友。她又是非马上一任的伊利诺州诗人协会的会长,诗写得很好,经常得奖,在美国诗界有相当高的声誉。她愿意为非马写序,并作终校。华裔诗人李立扬,也为非马的诗集写了短而精彩的前言。他花了不多的钱,找一家印刷厂照相印刷装订,便大功告成了。
豪乐威女士那时是《芝加哥论坛报》文化生活版的自由撰稿人,她征得主编同意,写成了一篇非马的专访文章,配合诗集出版的日期,用两个半版的大篇幅,加上几幅大型照片,其中一幅是彩色的,在一个星期天推出,造成了一次轰动。
那天早上,非马接到许多同事及朋友们的电话祝贺。
很多人过去只知道他是个工程师,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个诗人。
接着,当地的报纸记者也来采访。同时,几个邻镇的报纸也刊出了报导。
接下来,是如何做好推销工作。
全国性的代理商对自费出版的书尤其是诗集,一般都没有兴趣。
同几个大的连锁书店的总公司接头,他们都要非马去找全国性的代理商。
绕了个大圈子,还是回到原位。
他决定还是从“草根”想办法。除了尽可能参加当地的诗朗诵及签名卖书活动外,他拿着书亲自到芝加哥各个书店去促销。
出乎他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的书店,都同意代销。有一个大连锁书店,更为非马举办了一个朗诵会,让他当场签名卖书,而他们竟分文不取!另一个连锁书店则干脆一下子买他十本书。他们对作者的尊重,同非马想象中的印象大不相同。
初版500册,就这样卖卖送送弄完了。
次年,非马又把它再版,印了1000册。
但最初那股推销的劲头已消减了许多。恰巧,那时他对电脑网络发生兴趣,便创设了一个网址,展出他的中、英文诗选,还有一些出版资料,目的是推销这本英文诗集。后来,他又把一些画作及雕塑的照片搬了上去。总其名曰:《非马的艺术世界》。
去年,非马又同网络上最大的亚美逊书店接上了头,把他的诗集列入他们的书目。另外还有一些促销资料,包括他的访问录,在《美国当代诗人》及《亚裔诗人》的畅销书目上,都可以见到。
非马的电脑网络诗画网页反映相当不错,至今已超过6000人参观过他的网址。
非马多才多艺,他诗画连襟。1994年5月,非马在芝加哥西郊波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非马开始认真学画,是在1988年。那时,他的夫人刘之群女士在家养病。刚好画家周氏兄弟,在芝加哥一个华人服务处开办绘画班,为了帮助之群身体复原,他们决定一起去拜师学画。接着,他们又得到两位来自大陆的画家朋友的指点。
后来,非马又自己摸索学着做起雕塑来。
非马很喜欢雕塑。它有一种即兴感,能让他的心灵自由自在地冒险探索和发展。
非马多年来从事的翻译工作,也常给他满足与安慰。
台湾诗人兼评论家莫渝,在他1997年出版的《彩笔传华彩--台湾译诗20家》里,将非马列为一家。
非马还写随笔散文。
去年,香港及纽约的《明报》,为非马开辟一个专栏,每周发他的随笔一篇。非马试着把现代诗带进专栏文章里,反应不错。
另外,他在芝加哥一家华文社区周报上,维持一个义务的诗专栏,每期刊出他的诗作及有关评论,已持续5年多时间。这大概创了中文报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吧。
近几年,美国的诗朗诵活动风气颇盛。非马常受邀请,参加芝加哥和伊利诺州一些诗朗诵活动。1992年,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亚洲传统月”而举办的诗朗诵会上,非马和马凡,父子俩双双登台。非马朗诵中文,马凡朗诵英文,听众不少,传为佳话。
最令非马高兴的是,不少美国读者在听非马朗诵后对他说:这是他们头一次接触到现代诗,而非马的诗令他们感动,觉得现代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板着脸孔难以亲近。
1996年8月,在画家周氏兄弟家的一个聚会上,非马见到一位叫严雪的女孩,是东方卫星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她说,多年前在上海念初中的时候,读到非马的几首诗,印象非常深刻,没想到会在这遥远的异国碰面。
不久,严雪打电话给非马说,她正在筹划制作一个《风城人物》(芝加哥风大,素有风城之称)的节目,第一个想到的人物便是非马。
第一次上电视,非马倒没太紧张。节目的背景,采用非马的一幅画,情调及效果都不错。
1996年2月2日,非马自阿冈国家研究所提早退休。他说:
小孩都长大并已成家立业,在家乡的弟妹们的生活也有了改善,不再需要我帮助。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本就不高,觉得没有必要再把宝贵的时间去换取些许金钱。而美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一直摇摆不定,今天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工作成果,明天可能便被抛弃,实在可惜。这些都是我决定提早退休的因素。总之,我觉得每个人都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生命,尽可能做最大最有效的利用。
而他是退而不休,每天都在释放新的生命,释放生命的“灵性”。
他仍在艺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在“灵”的层次上行走,走向“无限”。
他的灵魂在自由翱翔。
他写了一首《退休者之歌》:
1
终于有资格
申请加入
飘来飘去的白云
飞来飞去的蜜蜂
追来追去的松鼠
唱来唱去的小鸟
点头微笑想开心事的小花
以及眯着眼在那里
晒太阳打盹的老松树
他们那个既不收年费
又不争权益的
“永不退休者俱乐部”
成为会员
2
一脚踩了空
才惊喜发现
脚下辘辘转动的
轮子
已伸展成一片
宽坦的实地
3
放了学的小孩
欢叫着奔向
各自的
生命探险
此乃“宇宙之歌”。
——和白云、松鼠、蜜蜂、小鸟、小花及树们,这些自由快乐的天使在一起,不用再为荣利、权势奔劳征逐,各种外在和人为条律的羁缚,都解除了!
也再没有负担的桎梏了。
尽情地以歌声,加入“宇宙大合唱”吧!
陶醉地旋入“宇宙大欢舞”,以自得其乐吧!
——“一脚踩了空”,才发现已经走出“笼子”!没有了束缚的栅栏,不必再踩着无止无休的“轮子”过日子了。眼前是一片“宽坦的实地”,自由了,平安了。
放开脚步,随意地走吧!
——在大宇宙面前,他永远是一个小孩。一个“放了学”的无拘无束的小孩。
宇宙生命——尤其是艺术宇宙的生命--包括自我,它们的开掘、探索无限。
去做“灵性”的搏击和完美吧!
去叩开大宇宙的“灵美”之门!
1997年3月12日,撰写非马诗评
1999年2月6日,草成第一稿
1999年11月16日,改定第二稿
Angel Lee Анджела Anjeline
我在高潮的沙与沫中行走!
最大的人生梦想:走过每一寸神奇的地方/土地;写出每一次心灵的悸动.
个人博客 http://www.xshdai.com/blog/user1/26/index.html
作者:nunia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