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笑看21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东海一枭再度奋勇搞笑造谣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笑看21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东海一枭再度奋勇搞笑造谣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笑看21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东海一枭再度奋勇搞笑造谣 (698 reads)      时间: 2005-12-18 周日, 下午3:46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嘿嘿,老枭堕落到造谣的地步了?

【老芦曾把“大义灭亲”之类邪恶的斗争学说栽赃到孔孟的头上,又如把儒家理想的“和谐社会”描绘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云云,诸如此类,常闹常识性笑话,被老嘲笑多次,其“毫无旧学功底”已成板上钉钉众所周知,此君遂化友为敌,与老枭算是对上啦。】

第一句话我早就辟过谣,我从来没有把党文化的斗争哲学栽赃到孔孟头上。我只是指出,虽然圣人强调中庸、忠恕,但古人从来说归说,做归做,从无西方式的双赢妥协传统。至于什么“大义灭亲”更是造谣。相反,我指出中国是典型的家族社会,实行的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你无耻地捏造对方的论点,羞也不羞?

孔孟之道的实质,就你这点悟性,一辈子也不可能领会。毛的“统一思想”就是从那“大同世界”来的,这点宋儒阐明得最清楚。像你这种无聊之辈其实很有代表性,抓住个别零言碎语,忽略总体倾向,根据“君子和而不同”一句话,就有本事硬要把孔孟之道说成是“民主”的,全不顾两千年的历史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实我早就阐述过了,自秦汉以后,中国从来没有出过真正的异议人士,实行的乃是“精神自阉术”,用两三个死人脑袋统一全体知识分子的思想。你若胆敢连这起码事实都敢否认,那就趁早把“国学专家”的幌子收起来。建议你去看看我的旧作<如果日本没有“进入”中国>、<党同伐异论>、<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以及<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愚昧的民族>。其中<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一文曾被北大办的“中国学术城”选入,那还不是我自己去贴的,是在网上流传被主编打捞去的。此后他专门来信请我去主持讨论,我也没去。

不过你就算看了那些文章也没用,你不可能掌握孔孟之道的神髓,一辈子只会寻章摘句,绝不会有全局战略观。因为你和传统士人一样,是用中式模糊思维而不是用西方思维方式去研究国学,所以永远摸不着门。这道理我早在<再论不读和少读中国书>中讲述过了。正确的方法还是得像王国维、费正清、胡适、黄仁宇那样,用西方治学方式去整理国故。不过这些话,说了也是白说,你没有掌握西方思维方式,终生只能是土包子,三家村西席老夫子的水平。

“芳名”之说,算我认栽,难得让你赢一次。论寻章摘句,我可能确实不如你这种搜剔剩饭的腐儒。

可笑的是,你居然避开我对“美人香草多为自况,不作他指”的指责,却要硬说我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怨妇心态”乃是剽窃你的旧说,当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早在我遇到你之前就在多篇文字里指出了这条,并用陶铸在斗彭德怀时说“我们共产党人也要从一而终”指出了我党干部和传统臣子的传承关系。你这种诬蔑法,当真无聊而且无耻。这TMD还算学术发现哪?我会剽窃你?我看过的你的全部文章也就是你那本书而已。此外你还写过什么,我根本就没兴趣看,早说了,毫无思想内容。如果不是这次你在标题里提到胡平,我根本也就不会打开看。

那“多病逾八旬”之辩,当真无耻之极。亏你还来教我宽对!更加暴露你GP不通,你用“光辉”对“惊恐”就是典型的宽对,那特点乃是词性对不上,用名词去对动词。但“多病逾八旬”与"出声仅九载”恰好对得很严谨。那“逾”与“仅”,用现代汉语翻译便是“超过”、“只有”,当真是扣得死死的,再工稳不过,算什么GP宽对?

更无耻的是,你居然用“香稻啄余”“碧梧栖老”来为胡平的臭对辩护,这TMD是一回事么?难道你笨到看不出来老杜那是倒装,跟胡平这笑话毫不相干?最可笑的还是,你居然发明出用句读来文过饰非的无耻作法来,谁听说过“宽对”不是词性放宽,而是使用不同句读?亏你想得出来!连脸都不要了。如果真的可以用句读将上联断成两截,下联却是一个整句,那还能算对联?当真无耻到极点!你若不服,还要强辩下去的话,那么无论是七律也好,是五律也好,是骈文也好,是庙宇园林里的对联也好,你给出个类似先例来!难道你就看不出发明此说,其实是彻底颠覆了中国文学特有的对仗?

老枭,你这一下子,让我看到了古今佞臣“为尊者讳”传统再现于今日,当真恶心。例如老毛书写“一枕黄粱再现”写成“黄梁”,郭沫若居然有本事写出一大篇文字来,盛赞那是“四个第一”。你发明出这“上下联以不同句读为宽对”说,不让他专美于前,佩服阿。

【“挽联居然还有横批”?老芦又蜀犬吠日了。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通常加四字的横批,这是对联常识。当然挽联也可以省去横批。特别现代祭堂因悬挂不便,很有挽联就省了,但不证明挽联只能竖不能横。】

原来,古代祭堂可以悬挂横批,只是现代的不行?表搞笑了!你到底见没见过传统的祭堂阿?这也怪不得你,须是世家子弟才能有这种知识。我见过先祖父灵堂的照片,悬挂的挽联全没有横批。这道理毫不难懂:送挽联的人家非常之多,两边都挂满了,请问再加上横批,岂不要重重叠叠一摞,分得清谁是谁的么?四字的横批确实有,不过那叫“挽幛”,并不与对联配对,而是在出丧时打出来的。例如鲁迅死时大出丧,照片上就有“民族之魂”之类的挽幛。那根本就不是挂在灵堂里的。

横批一般只用在自家写的对联上,诸如春联和居室内悬挂的楹联。那道理很简单:一般只有一副对联,不存在无法处置几个横批的问题。即使自挂几副楹联,仍然可以写一个横批,例如故宫内的那些对联都如此。反正那是自己掌握的事,所以一个横批可以压几副对联。但若是给人家赠送对联,无论是挽联还是寿联,都不宜写横批,否则主人无法处理你那横批。例如有五家人都送了挽联,都写了横批,你要是全挂起来,就成了笑话,如果只挂一个,那到底是挂谁家的,才能免去厚此薄彼之嫌?如果你是旧家庭出身的人,就绝对不会闹出这种笑话来还要笑我“蜀犬吠日”。可笑的是,胡平似乎也是旧家子弟出身,他为何连这都不知道?

我什么时候“挑战”过你?又什么时候和你“交流”过?你别是做梦吧?我从来也就没拿你当回事。偶尔兴之所至,看你无耻牛B吹得太蝎虎,无情嘲弄你一把而已,等你发作便扔开,再不理睬了,哪次不是这样?

“著名独知”不是我自封的,是网人说出来的。而“21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乃是你自封的。这就是你我的区别:我用不着吹自己,而你如果不吹自己就没人代劳。此外,“著名独知”就算是褒语,那也是实事求是的,而“21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发明人完全是疯子。所以,我可以用它来嘲笑你,你用“著名独知”称呼我就根本不是什么讽刺。你怎么笨到连这都看不出来?

行了,赶快再写篇文字,再把我这帖子附上吧。嘿嘿。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824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