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魂断日本桥(七十一) |
 |
东京博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01 文章: 2957
经验值: 1232
|
|
|
作者:东京博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果然,奥多桑带我们来到了银座的那家日本料理店,一路上向我介绍了这家店的历史,以及店老板与他们家上一辈开始的交情,不过我对这些兴趣不大,纯粹是应酬着奥多桑,当作陪他消遣开车的寂寞。
店老板上次一直没有露面,这次是第一次与我打照面,我想老板和女将(老板娘)都应该知道我是谁,而且与爱米莉是何种关系的了。出来迎接的还有他们看似很憨厚的大儿子,身材很高,大约30岁前后,跟我们打了招呼就进了厨房去忙,再也没有露面。
我是个比较注意细节动作的人,已经觉察到爱米莉从进门开始就看都不看他们,只跟女将打了个招呼,我觉得爱米莉今天的对人态度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过于冷酷了。
我对自己的记忆力非常自信,我们被领到里间时,不知道是否是故意的,依然是上次的那个房间,冷菜已经都摆满了桌子。母女俩都穿着看似厚厚的和服,因此里面的冷气开得很足,我倒是完全无所谓,却有点怕奥多桑是否吃得消,毕竟他们的服装差的很多,“奥多桑如果觉得冷的话跟爱米莉换个座位,我不介意的。”我示意身边的爱米莉与对面的奥多桑换个位置,反正他们家在这种非正式的场合也不会很计较什么座位秩序的,我的人性化提议他们都明白含义。
于是我和奥多桑的对面坐着爱米莉和奥加桑,我坐在奥多桑边上靠近空调的位子。店老板和女将都前来祝酒,说陪我们干一杯以后马上就要去忙店里的事。我们6个人用啤酒碰杯后,女将对我说:“高桑,上次真谢谢了啊。”然后就对着奥多桑说:“多英俊懂事的一表人才啊,小松桑,你们家真是好福气啊。”听他们说话口气的称呼,显然他们都比奥多桑年龄大些。
老板一直没再说话,我觉得他始终在暗中打量着我,令我有点不自在。
我知道女将是为上次的小费道谢,这是日本人事后见面必定再次道谢的惯例,这个不经意的插曲却打破了爱米莉的算盘,我赶紧说:“哪里,哪里,经常得到照顾,我才应该道谢呢。”
他们礼貌地退了出去。房间内剩下我们4个人时。不久,三味线又为我们放起了那首改编的中国《茉莉花》,我知道这是老板在后面特意为我和爱米莉播放的曲子,可是我脑海里怎么都挥不去老板奇怪的神态和他们那个老实而又神秘的儿子的影子。
“噢?高桑来过这个店?”奥多桑看我一口喝掉了半杯啤酒,给我斟满时问道。
“嗯,银座我也经常来的,有时候应酬客人东跑西窜到处吃饭,自己都记不清吃过哪些店了。”我故意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奥多桑真是健忘,刚才还说高桑是美食家呢,银座的大小商店没逛过,还算什么日本通,美食家啊。”爱米莉大概已经醒来,开始替我唱双簧地反守为攻。
其实,对银座我还真的不是很熟悉,好在奥多桑并没有穷追不舍,绅士毕竟是绅士,但我依然不明白爱米莉为何忌讳奥多桑他们知道她曾经单独带我到这里来过的事,心里颇觉蹊跷。
“高桑,吃得惯吗?”奥加桑看见满桌都是生食日本菜,有点担心地问,她的业余研究中国菜的知识肯定大致知道中日菜肴差异最大的在于生熟分水岭了。
“嗯,生吃的东西只要不是肉类和内脏,我已经基本上都能吃,”我实话实说:“鱼子和海胆我一直不太行,让爱米莉帮忙吧。其他的不仅吃得惯,而且觉得很好吃。”
“噢?纳豆也能吃?”奥多桑故意避开生熟问题,挑了一个大概他认为连日本人有些人都不吃的臭东西问我。
“嗯,没事,我喜欢吃纳豆的,要不,奥多桑我们点这个纳豆茄子烤一起尝尝怎么样?”我有点反客为主,指着菜单主动点菜了。
奥多桑来劲了:“对啊,高桑,像现在这样多好,喜欢吃什么自己点啊,”说完就按铃,让老板给我们马上做2个纳豆茄子烤。
一大杯啤酒下肚,奥多桑开始口若悬河了:“他们家呢,可是好手艺人家,个个能干,两个儿子,一个比我们爱米莉大5岁,一个大3岁,现在手艺好得都快超过了他们奥多桑了。”
“噢,都在这个店里嘛?”
“大儿子一直在这里做日本料理,小儿子去法国修行过4年,是法式大菜的厨师,现在在六本木使馆区那里的一家法国餐馆做料理长,法国总统来日本访问都去吃过。一个日本料理,一个法国料理,他们奥多桑教子有方啊。”奥多桑滔滔不绝地说着,我替他重新斟满啤酒。
“奥多桑,这么快就喝醉了?又开始乱吹。”爱米莉阻止了奥多桑的话题,显然我觉得爱米莉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和不屑一顾。
纳豆上来了,夹在茄子内,上面洒着鰹節(一种鱼干的刨花,味道鲜美),纳豆被烤的外脆内酥,淋上酱油,趁热吃十分美味,尤其是作为下啤酒的菜。
“没想到,高桑这么喜欢吃纳豆,中国也有纳豆?”奥多桑看我熟练的吃法,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不禁问我。
“中国没有纳豆,但是也有类似的豆制品发酵的,叫做臭豆腐。大街上有卖油炸臭豆腐,蘸上辣椒面可好吃了。”我解释说,他们才明白为什么没有用这道臭东西难倒我。
奥多桑说在纽约,他接触的美国人没有一个人能吃纳豆的,当地的日本食品店也能买到进口的纳豆,看来还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巨大。
“是啊,日本人也跟中国人一样,喜欢吃豆制品,比如豆腐。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不过现在的充填式盒装豆腐的机器却是日本发明的。”这个我早就知道,不知道通常的日本人是否知道这些。
“豆腐是中国发明的?中国人也吃豆腐?”奥加桑有点怀疑。
“奥加桑真是的,中国料理的菜单里不是有麻婆豆腐的嘛”,爱米莉回答了奥加桑。
“这么一说,倒还真有的。”奥加桑承认。
“爱米莉在上海的超市看到豆腐了,跟日本的一模一样,汉字都写得一样,不过现在日本写汉字的不多了,都是写假名的。”爱米莉说到上海的吃最来劲了,现在她算是他们家的中国通了:“上海还有很多日本没有的豆制品呢,汤里的那个像越南春卷一样的叫什么?”她说着把问题抛给了我。
我知道爱米莉说的是我们在淮海路弄堂口点心店吃的“单档”了,“那不是春卷,叫百叶包,日本没有百叶这种豆制品,不过说汤叶(豆腐衣)的话,奥加桑一定知道的了,差不多的东西。”
“噢,那一定是很健康的食品了。”奥加桑大致明白了。她这个年龄的日本主妇对食物通常是最喜欢用健康的角度去评价的,而不是营养角度,这是富人和穷人对食物的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奥加桑,上海还有像日本那样的熬点呢。而且也是一点都不放油的,别以为中国菜都是油腻哦。”于是爱米莉对他们详细介绍了我们离开东方明珠后那天傍晚在浦东的陆家嘴码头乘坐渡轮,吃茶叶蛋和五香豆腐干的场景。她连那里面没有一丝油腻都记得。
店老板今晚特意为我们准备了4个特大的鲜牡蛎,大概考虑到我这个中国人,怕我不习惯吃生的,专门按照西式做法,用黄油烤制,最后撒上新鲜柠檬汁,奥多桑说他都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大的牡蛎,这可是被誉为大海里的牛奶的高级食品。的确,超市销售的牡蛎大概还不到这个的四分之一,加上带壳的鲜烤,大得几乎是一个一盆。
我们一直吃到9点多才结束,甜点是爽口的两个椰子冰霜球,奥加桑介绍说,爱米莉最爱吃这个冰淇淋了,是他们家小儿子的杰作,店里菜单通常是没有的,今天特别招待我们的。
怪不得我吃着觉得味道浓厚,完全是西洋式的甜店味道,其实除了那个牡蛎,我们中间还有几道菜,比如烤小牛排,我都觉得根本不是日本料理,完全是法式料理的风格和调味。
道别时,他们全家出来送我们到门口,我见到了他们的小儿子也在,眼光机灵,看上去比他哥哥灵活聪颖的样子,到底是国外泡过见过世面的人,他们都很礼貌,但是我觉得他们全家的眼光分明都一直很注意着我,大儿子的眼光更是一种无言的惆怅,兄弟俩像双胞胎。
奥多桑去把车开过来时,老板拿着一个纸袋交给我小声说:“高桑,没有什么礼物,上次爱米莉点的这瓶葡萄酒你们没喝,带回去喝吧,我们从小看着爱米莉长大的,祝福你和爱米莉。”
我不知何意,连声向他们道谢:“谢谢,那个三味线音乐太美了,谢谢老板,谢谢你们的招待。”我依次跟老板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一握手,他们都默默地不再说话。
奥多桑车开来时,我说地铁站就在前面,我们不坐车了,于是奥加桑把两瓶聪美的法国葡萄酒也递给我,奥加桑坐上了车走了,他们一家朝我们鞠躬的时候,爱米莉在他们的目送下,挽着我的手臂,我们朝银座地铁车站方向走去。。。
未完待续
——东京博士 2005年12月19日(版权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拷贝转载)

作者:东京博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