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932 reads)      时间: 2001-12-01 周六, 上午10:0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请教黄叶先生几个问题



这些天较忙,没有功夫细究黄叶先生高贴,只想简单请教先生

几个问题。



第一,先生断定,“抗战期间,政府在改良方面的精力大大减

少,难以想象继续大范围推行这些改良政策。” 请问先生作

此论断的根据是什么?因为我读书的印象恰好相反。由于科技

人员和机构几乎全集中到川黔滇桂数省,由于农业特别粮食和

棉花生产成为关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政府在改良方面花费的

精力是增加了,而非大大减少。



第二,先生以川黔滇桂都是低产红壤,现在也不过亩产三四百

斤为由,断定其粮食无法大幅度增产。请问先生可知当时川黔

滇桂等省的粮食单产水平是多少?如果亩产从一二百斤增加到

了两三百斤,算不算大幅度增产?



第三,请问先生,地方乡绅从抓壮丁中能获得什么显著的实际

利益?地方乡绅大多拥有土地,他们从事改良的经济刺激是否

真的不如抓壮丁显著?



第四,我说政府征收稻麦每年一亿石,约占总产四分之一。先

生不给任何理由就认定,这“显然”与我说的“稻麦总产增加

两亿石”矛盾,据说这又与人均粮食占有量数据矛盾。鄙人愚

钝,实在看不懂这个被先生视为“显然”的高论所据何来,可

否示教?



( 为便于先生计算,特提供相关数字如下:抗战前川黔滇桂四

省稻麦播种面积约一亿多亩,总产两亿多石,抗战中播种面积

增加到每年约一亿三千万亩,总产增加两亿石达到近四亿石,

其中政府征收一亿石,约占四分之一。麻烦先生指教这几个数

字是如何“显然”互相矛盾的。)



第五,请问我所引的粮食产量数据,哪一个是象先生断定的那

样,是以县为单位的?



第六,先生既然指控我所引用的数字来自度量衡的突然改变,

起码得拿出过硬的文献资料来作证,不能单靠空口白牙的猜测

吧?



第七,我的文章既讲了国民党农业政策的成就,如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等,也讲了其农村政策的失败,如高赋税剥夺农民

等。先生脱离正题,以这些失败的方面去否定我所提到的农业

成就,全然也不顾文章的逻辑,不知是否犯了论据与论题不相

干的毛病?



我这些天较忙,如果不是讲证据讲逻辑的争论,我不会太感兴

趣,先说一句对不起。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0384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