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所跟贴 提上来,再答黄叶先生 -- Anonymous - (1852 Byte) 2001-12-01 周六, 上午10:03 (934 reads)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介绍王洪峻关于抗战时期国统区粮食供需关系的论文 (594 reads)      时间: 2001-12-01 周六, 下午2:5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王洪峻,“试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供需关系”,载《四川省记

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暨史料选》( 成都:四川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9月 ) 第215-230页





此文据说查不到,而且“也没可能找到”。刚好翻到我以前为此

文做的笔记,特将大要记于此,也算是简单介绍一下此文的主要

内容。



有意思的是,此文并非想为国民党评功摆好,而是相反,要反驳

海外学者对于国统区经济崩溃的辩解。作者声称,这种辩解想给

人一种这样的印象,一方面是“重要的产粮地区为敌人所控制”,

一方面是增加人口“估计达五千万之众”,如此,粮食供需焉能

平衡,经济焉有不崩溃之理!针对此点,作者考证经济崩溃并非

由粮食不足造成,而是另有原因。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编有后方15省人口统计和粮食产量统计,各

省沦陷区各县均未计入。作者据此资料,再考虑其他一些普查抽

查资料,以及沦陷区随战争而变动情况,对这些统计数据作了修

正。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历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情况。得出的结论是:

战时国统区人均占有原粮644斤,高于战前全国平均水平501斤。



但是作者并不认为人均644斤原粮足够吃饱。他说,644斤原粮,

刨去种子、饲料粮以外,口粮只有472斤原粮。这472斤原粮折成

净粮,只有人均265斤,不够糊口。然而在这个地方,作者所使

用的折算系数似太低,并不为有关专家普遍赞同。



从历年变动情况看,人均粮食最高为1938年701斤,最低为1942年

611斤。造成波动的原因是战争和天灾。但是作者认为,从整体看,

战争和天灾的影响应当说都是局部的。



作者另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是,他根据当时的人口统计推断,不

认为抗战时期迁移到后方的人口有5000万之众,认为最多不过迁

移500万人而已。



从我读到的国内经济史论著看,此文关于粮食产量的考证,与其

他资料比较吻合,也常为史家引用。但对于文中其它观点,则认

同者不多。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65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