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每天一歌】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每天一歌】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所跟贴 【每天一歌】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 罗雀门 - (574 Byte) 2002-10-26 周六, 下午7:25 (352 reads)
罗雀门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07
文章: 3030

经验值: 217


文章标题: 【每天二歌】《海港》<细读了全会公报>---老照片引出的故事——敬一丹的回忆 (200 reads)      时间: 2002-10-26 周六, 下午7:35

作者:罗雀门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照片引出的故事——敬一丹的回忆

--------------------------------------------------------------------------------



站着的是我姐姐———我家第一个知青;坐在桥拦上的是我——我家第二个知青。准确地说,照片上的我只是个准知青,而姐姐已经是个老知青。姐姐十六岁离家的时候,妈妈远在北安的五七干校,爸爸特意从呼兰军管会学习班赶回哈尔滨。姐姐他们的队伍从九中步行去火车站,我们都涌到路边送行。只见这些刚摘下红卫兵袖章的兵团战士一身草绿棉军装,有几分臃肿,扎着皮带,戴着军帽,又有几分精神。我羡慕极了,可我一转脸,看见姥姥撩起衣襟在擦眼泪,小弟弟不知愁地骑着一棵向日葵杆跟着队伍跑。家属不允许去火车站,当过老公安的爸爸不知从哪“混”进了月台,把一支英雄100号金笔塞给他的长女。过了不久,我们就收到了姐姐用这支笔写的信。信封的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第41团2营14连。以后地址又改为:黑龙江铁字409信箱214分队。于是我开始向往信封上那个地方。终于中学放寒假了,我独自去了密山。姐姐的战友把我带到水库工地,远远地我看到姐姐满脸通红正在搬冻土块。我用双手蒙住自己的脸,一步步走近姐姐,知青们大呼小叫:“敬海燕,你猜这是谁?”我从指缝里看到姐姐一脸迷惑,她作梦也没想到我会从天而降。我走近了,一下子拿开双手,露出脸来,姐姐大喊:啊,小死一丹!”

在14连,我以一个中学生的眼光看到了那充满激情,崇尚英雄的生活,第一次接触了北京知青、上海知青,第一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青春气息,到开学时,我都舍不得离开了。又放暑假了,我又一次来到14连,姐姐带我去看她们冬天里修的水库。那些冻土块已变成坝,坝里蓄满了水,桥栏上有四个大字:屯垦戍边。 我们就在“垦”字边拍了这张照片,这时,我已经十分向往知青生活了。一九七二年夏天,我也成了知青。 在小兴安岭修路、砍伐、栽树、种菜。可惜干这些活儿时,都没能留下照片,那时,照像机、胶卷,是多奢侈的东西啊!后来我当上了清河林业局广播站的广播员。广播站另一个播音员是王照云,我俩摆弄的是那时很珍贵的601录音机。 墙上月份牌上是当时挺有名的那幅画,叫《申请入党》,画的是一个女知青在灯下写申请书的情景。不知有多少知青会在这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清河林业局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革命同志们……”我和照云的声音通过大喇叭响彻林海雪原。有人对我说:“我在山上听广播,都听不出来是你,还以为是省电台的。”我很得意,因为她听到的其实是我。后来,我真的去了省电台。再后来,我到了中央电视台。



[作者简介]敬一丹,哈尔滨知青,下乡到清河林业局,现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作者:罗雀门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罗雀门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79171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