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感谢为时代留下见证的人 /王友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感谢为时代留下见证的人 /王友琴   
小编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感谢为时代留下见证的人 /王友琴 (306 reads)      时间: 2002-10-04 周五, 下午10:3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感谢为时代留下见证的人

----读惠文先生的《困难时期农村整社纪实》



王友琴





我很敬佩网上“中国大饥荒档案馆”的主持者,搜集编辑了如此众多的资料,

以记录一个中国现代历史上悲惨而又荒唐的年代。惠文先生的《困难时期农

村整社纪实》是该网站上的最新资料。这部书稿给网站增添了有份量的内容。

除了这方面的贡献之外,我还想指出这部作品树立了一个为时代留下见证的

人的榜样。



几年以前,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很认真地告诉我:她发现在中国的各代人之

间,年轻的一代对上面的各代了解非常少。这一点使得她惊讶。她问我,中

国人是否一般不给下一代讲他们的切身经验?



我想,是有这样的情况。



我自己因为研究文革历史,采访了大量的文革经历者。我的一个基本方法是

尽量不依靠书面的文字的纪录,而另辟蹊径调查了解事实。我发现和记载了

一批文革的受难者,其中有很多是中小学教员,他们在文革中被“斗争”,

并且丧生。



1996年,我访问了一位北京大学的教师。1966年文革开始时,他是

大学生。他慷慨应允我访问,并且让我把谈话做了录音录像。后一点在采访

对象中是不常见的。



文革的故事,特别是文革受难者的故事,当然不是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话题。

谈着谈着,一个小时以后,忽然话题转到了大饥荒年代。这位老师告诉我,

他是从安徽省农村来的。在“三年困难时期”时期,他的父母都饿死了。他

的父亲在1960年饿死,他的母亲在1961年春节饿死。他们家的村子,

三分之一的人饿死。村子里他的同龄的小伙伴,没有上中学的差不多都死了。

他因为在1960年到县城中学里住读,学校管学生的伙食,所以没有饿死。

当时在路边,就躺着饿死的人的尸体,也有的还有气儿,别的人饿得没有力

气去管。



我当时听得目瞪口呆。我很难想像,生产粮食和其他食品的农村人民,会这

样大批活活饿死。可是这是事实。只是因为没有人告诉过我,我就不知道世

界上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实际上,这也很像有些人看到我写的关于文革暴

力迫害和受难者故事的文章,也大为吃惊,觉得闻所未闻,因为官方审查后

准许发表的关于文革的文章,很少甚至没有提到这些事实。



这位老师的老家是安徽全椒县。这个地名我是知道的,因为《儒林外史》的

作者吴敬梓是全椒县人,文学史书上记载着。吴敬梓是18世纪的作家;但

是全椒县在40年前发生的这样可怕的饥荒,我这个努力写作稍后几年发生

的文革历史的人却并不知情。



这是历史写作的危险:有多少重要的事情可能被我们漏记了!



当我听到全椒县的饥荒故事的时候,一下子甚至觉得文革虽然残酷,但是和

这样的饥饿相比,反而显得轻淡了很多,因为这样让大批农民活活饿死,实

在是太残暴太凶狠了。另一方面,我也因此而更深地理解了文革:文革时代,

几乎没有被迫害者反抗过。他们忍受种种非人的虐待和折磨,直到死亡。文

革的这一特点会令后人诧异。但是从饥荒时代的情况看,可以了解到既然被

活活饿死都无法反抗,何况其他迫害呢。



我总是希望自己在完成文革调查之后,可以调查在文革前发生的社会历史事

件,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另一方面是为了从中梳理出文革的起源。

但是因为没有结束前一项工作,也就未能真正开始后一项调查。



现在,我非常高兴在“中国大饥荒档案馆”网站上读到了惠文先生的《三年

困难时期整社纪实》。在这里,我们看得到明确而清晰的记载。我们可以从

中了解饥荒曾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以及死人的事情如何发生。惠文先生写到

了有农民在饥荒中吃了死人肉。“人吃人”在当时不是比喻性的说法,而是

实际发生的丑闻。他也通过事实写出了饥荒发生的根源。比如,他写到省委

书记特批两万元玻璃修建暖房保护一株“棉花王”。这种方式对提高棉花产

量毫无益处,而两万块钱假如拿到国际市场上购买小麦,可以救活相当一批

濒临饿死的人。



惠文先生的书稿的内容,不但对于我们了解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很有帮助,也

开始了一个由经历者用非常正式的态度来记载大饥荒的新方向。



惠文先生的文稿,和仅仅运用已有的文字记录来做的研究不一样,因为有他

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特别在官方严格控制媒体的情况下,这种自己的观察和

体验尤其重要。他的文稿,和一般随感式的文章也不一样,他有事件发生的

清楚的日期、地点以及经过,这些使得他的描述坚实而可靠。



我知道,写作这样的历史,是非常沉重非常难过的事情。和描写风花雪月相

比,与高谈阔论相比,和倾泻私情欲念相比,描写中国的文革和饥荒等等惨

痛的历史,是非常折磨心理和感情的工作。另外,由于“上面”对文革和饥

荒等历史记载的严格管制,作者还必须承担这方面的压力和恐怖。但是,惠

文先生作了。应当向他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也希望他的同时代人,能够

像他一样,为后人提供时代的记录和见证。



2002年9月8日



===============================



读《困难时期农村整社纪实》有感



刘梦觉





惠文先生的《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以下简称《记实》),万分珍贵。

它是“灾荒”年间直接见证人当时撰写的日记和成型的材料,稍加整理汇集

而成的。作者是当时“整社”运动的参加者,一切资料、数据都是当时记录

的,材料是千真万确的。它不是今日的回忆录。回忆录不一定准确,因人的

记忆力有限。故《记实》的可信度极大。可以讲,这种实实在在的材料,至

今很少,至少我从未见过。



此《记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灾荒”年间的政策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是对

极左的“三面红旗”的血泪控诉,是对那个搞个人崇拜、独断专横、以“伟

大、英明、正确”自居者的极大揭露和讽刺。这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教材,对

今人、后人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不要说对当时情况不了解的人,就是对我

这个“灾荒”年间的直接受害者来说,也很受教育。



我家住在四川邻水县丰禾镇农村,是富饶地,产粮区,鱼米之乡。在“灾荒”

年间,我常回农村,因而对农村的情况是很了解的。当时饿死的人确实很多。

我家里饿死了母亲、四哥和五嫂。另外,我爱人的大姐也饿死了。饿死的人,

大多是勤劳、正直、无权的普通百姓。他们死得很悲惨。



我母亲是一字不识的勤劳、老实、俭朴的农村妇女,于1960年6月27日饿死。

死时正是豌豆、麦子成熟之时,大多数人饿得不行,都悄悄去集体食堂偷来

吃生的(当时硬性规定只准在集体食堂进食,不准个人私自在家用炊。因铁

锅儿被收缴了,有的饿慌了用盆盆、钵钵、破缸煮点东西来吃,基层干部知

道了就要去砸烂,而且要弄去批判斗争。所以人们只有被迫偷吃生食,以保

性命)。塆(院)中善良、关心我母亲的人说:“三娘,大家都悄悄去土里

弄来吃了吊命,你也该去弄点来吃啊!”我母亲回答:“我几辈人都没有偷

过人家的东西,我没有脸去偷!”不几天,浮肿病越来越严重。临死断气前

说:“我想喝点米汤!”天哪!当时农民没有米饭吃,又何来米汤?一个七

十来岁的老人,死前最大的要求只是想喝口米汤,但当时连这点都无法满足,

可见灾荒的严重程度。



我四哥是1960年5月23日饿死的。他是生产队里一个精通农活的主要劳力。

当时人们身体普遍病弱,重的农活都不愿去做。可他一个人苦撑着病体,还

是去坚持犂田。有人关心他说:“老四,你身体那样差,浮肿得那样严重,

还去犂田,恐怕吃不消啊!”他回答说:“大家都不去犂田,明年又吃啥?”

就这样,他坚持去把集体的田犂完便倒下了。死时才43岁。另外,我的五嫂、

我爱人家的大姐,也都是1960年饿死的。



“灾荒”年间,农村饿死了那么多人(据《炎黄春秋》2000年第三期载:1959、

1960两年,饿死四千多万。2002年第七期载:安徽无为县三年“灾害”饿死

30万以上,几乎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的人硬说是“自然灾害”造

成的。惠文先生的《纪实》揭露了这个弥天大谎,用大量事实说明了是人为

的大刮“五风”造成的,而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



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亲自到农村调查,得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的结论。可是他的结论触怒了毛泽东,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并在

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从《纪实》中,不难看出,没有“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没有“五风”,

没有公共食堂,就不会有大饥荒。没有大饥荒的灾难,就不会出现持不同政

见的人,就不会有剪除异己的“文化大革命”(实则是第二个大灾难)。没

有“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就不会有邓小平时代的拨乱反正理论和改革

开放政策。今天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从某种意义来讲,

是用几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记住过去的悲痛,缅怀冤死的人们,

从中吸取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宁美

好的生活。



善良的、年轻的人们,请读一读《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吧,把那一段历

史同现在对比一下你就会自然热爱今天,并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中国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org)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20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