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噩耗传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噩耗传来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噩耗传来 (411 reads)      时间: 2002-7-15 周一, 下午5:42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噩耗传来心欲碎,老成谢去泪难禁

-----痛悼陈政老

傍晚接王老云高电话:陈政老已于今日下午4.30去世了!



陈政,1919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市,著名老书法家、文字学家、书法理论家,陈氏书法,擅甲骨、钟鼎、小篆等先秦文字及汉隶、魏碑、行书等多种书体。



相识以来,时相过从,谊结忘年,情深莫逆,以诗唱和,以道相砺,不愧良师,又是益友。患病住院十余日,老枭或携妻儿、或随王老去探望,陈老每见到我们,皆喜乐开怀,以致护士耽心老人过于激动,屡下逐客之令。我们都说,陈老最少还要再活二十年。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许多诗书未完成,还有许多话语待说、许多朝夕待共,还有百花百鸟诗(陈老书法、王老、老枭诗词)未展览未出版啊。



谁知陈老忽弃我们而去。相知相敬的忘年前辈,同嗜同道的生平挚交,又少一人。呜呼痛哉、呜乎哀哉!



自今而后,在邕江之滨,我忧天之热泪向谁洒、愤世之块垒向谁吐?我满腹锦绣和经纶向谁展示啊?在经文街头、纬武路旁,还有谁配与我老枭平起平起,谈天说鬼、诗唱词酬?悲伤时谁相慰,激奋时谁相劝、消极绝望时谁相激励啊?此地还值得久住吗?



双眼模糊,此心如碎,搜遍枯肠,竟无诗以祭,且淘出旧文一篇,聊以寄我伤悼思念之情吧。



陈政老于2002、7、15下午4、30时病逝于经文街市第一人民医院,亨年八十三岁。

2002、7、15老枭忍泪而记



众生忧乐 时代风云

-----再记陈政老先生



自拙文《诗开新世界,笔系大中华小记陈政老先生》在《书法导报》、《广西政协报》等报刊发表及转发以来,海内外旧雨新知函电交驰,或让我代索墨宝,或命我中介识荆,或向我打听陈老各方面情况,并希望我更深入地写一写陈老。以我与陈老忘年交谊之深,以我对陈老了解、理解之切以及拥有材料之丰,把陈老进一步介绍给世人,原是义不容辞,乃命笔“再记”,一一道来。



              一

先简略介绍陈老身世。



正如陈氏门人、著名老作家王云高先生所说,陈老是“跟日本人打过、跟美国人谈过、挨国民党抓过,又与我们党和人民共过50年患难挫折的世纪老人。”这“四过”,高度概况了陈老丰富多彩、正气守真的一生。其强烈鲜明的个性,爱家爱国的情怀,其来有自。



1918年,陈政出生于广东新会市一个华侨之家,其父陈象骢,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工作。陈政中山大学毕业以后,即投身抗日游击战争,转战于深圳、东莞、潮汕等地,并于1939年入党,后因负伤留地方疗养,与组织失去联系,病愈后加入田汉所领导的抗日剧宣四队,当过演员、乐队指挥。而后随夏衍等来到当时称为文化城的桂林,从事抗日宣传。桂林沦陷,他撤往昆明,任教于滇西五台中学,与闻一多、李公朴等民主运动人士时相过从。特别是闻老,介绍他加入民盟,在学术上对他也多有启迪,为他后来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扎稳了根基。闻一多曾为他治印一方,他至今珍藏。



此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闻、李二老为国捐躯。陈老为创作《民主大合唱》而遭杜聿明追捕,遁入云南白族及纳西族人聚居之地从事教学工作。不久,便因母病辞职东归。1951年,调到南宁市第二中学,粉笔生涯四十年。退休后又创办书画夜校,传道授业,至老不懈。



               二

从四十年代至今,陈老著述颇丰:有中篇小说《第三年》、长篇新诗《听呵,人间在哭泣》、《鬼子杀人交响曲》;有《民主大合唱》、《东罗煤战大联唱》等歌曲五百余首;解放后由国家出版社出版《怎样写记叙文》、《学生字帖》、《字源谈趣》第一二三集共九十万字,《专科书法课本》、《陈政多体字帖》、《陈政魏体千字文》、《无白斋诗文集》等十余种。



陈老集教育家、古文字学家、诗词家、书法家于一身,尤其是书法,从私塾开始,在先生、母亲督促下开始习字,到文革期间,被贬入“牛棚”,仍潜心练字,每天坚持写六体书法,始终把书法艺术当作一项事业,毕生热爱之、追求之,矢志不渝。直到今天,他的书法勒石于各地河山261处,为中外人士及联合国、各国政要名流收藏。



陈老书法、擅长甲骨、钟鼎、秦篆、汉隶、魏碑、行草多种书体,所作卜辞书契、吉金文字,出入于商周之间,深得甲金风范;所作魏碑,以“二爨”为体、晋楷为用、汉隶为法,秦篆为意,熔魏碑、隶篆、行草于一炉,高古朴茂、风神超逸、创意标新、自成一家,书坛誉之为“陈氏魏体”。







所谓文以载道,艺以德显,以传统诗书画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大“道”,是陈老一贯主张。他常说,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徒托空言,需要国民每一分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需要每一个艺术家,从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小事做起。



无论其诗其歌其文其书法,笔之所及、情之所至,或寓时代之精神,或寄殷切之期望。特别是陈老的书法,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已上升到一个颇高的精神境界。



他为轩辕黄帝陵所作碑联:“相许丹心献祖国,敢将碧血荐轩辕。”充满了赤热的爱国情;



他为丝绸之路碑林题诗:“道劈汉唐接亚欧,丝绸之路物华稠。安得天山溶浩雪,戈壁黄沙化绿洲。”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未来、对生活的憧憬;



他所写的辛亥革命群塑诗碑:“辛亥举旗帝制倾,英风浩气两间盈。成仁取义雄今古,瞻像犹闻喊杀声。”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先烈们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高贵品格;



他勉励工人:“丹心纺出南棉志,巧手织成大地春”;



他赞扬边防战士:“担道举义凭鸢胆、驱敌卫疆仗虎肩”;



他希望学生“毋辞拔地苦,成长自参天”……



他出国及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书法展赛并获大奖,如中日、中美、中新、中澳等书法联展、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书展、1989年中国书法博览会“中国书法五十名家展”等。在1995年9月三日中共中央文津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名人书法邀请展”中,他的“如果敌人不投降,就把他消灭光”之词,赢得好评如潮,荣获金奖,许多老将军参观后情不自禁地在中南海里高唱起陈老1941年作曲的抗日名歌《送儿上战场》……



他写的书法条幅:“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在一次书法展中,江泽民主席驻足良久,并命随同人员抄录下来。



他以书法艺术,塑造民族魂,呼唤英雄气、净化世风士气,催人奋进!



我有一付联语:“众生忧乐心头挂,一代风云笔底牵”,颇为陈老赞赏,引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比。“小子何人,敢攀诗圣?”忙敬谢不敏。陈老正色对我说:“王国维说‘有第一流人品,第一流境界,第一等胸襟,斯有第一流诗’。作为一个诗人,就应该学习杜甫,身居茅屋,心忧天下,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如果一个诗人艺术家,笔底找不到时代的风云,眼底看不见大众的忧乐,那是不会有出息的。”说得何等的好啊。陈老将拙联写成书法赠我,希望我真正以此自勉。



                 四



陈老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可谓一丝不苟。常常一幅送人的应酬之作,也要写几遍甚至十几遍才满意,至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的作品就自求更苛了。其弟子,王云高(中国名作家)与我都常惋惜其所弃“废品”,向他索要,他笑答:“不许缪种流传,以免遗笑方家、遗笑后人。”



书品与人品往往是一致的。陈老很喜欢郑板桥的书法和人品,曾背诵郑板桥幽默而辛辣的“润格”给我听。但他自己在这方面却与之相反。对于索书求字者,总是有求必应,至于润笔费,给也罢不给也罢,多也罢少也罢,并不计较。虽然他生活并不宽裕。他多次与我说:“在经济上,你老弟已是求发展时期,而我还处于求生存阶段。”虽是玩笑话,生存当然也不成问题,但他生活颇为困窘也是实情。因为退休早,多次加薪他无份;由于清高自重,许多政府补助,如国务院专家津贴,也与他擦身而过。他目前的生活来源,除了寥寥无几的退休金外,便是时有时无的“润笔”了。我和他的亲友学生常劝他不要再无偿奉献了,他故态难改,有时随手留下一些诗句作答。比如:“但愿人常富,何妨我独贫”、“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等。当然,一些崇拜者力所能及,酌付酬金,他也不峻拒,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包括国家领导人,有所馈赠,他也欣然笑纳。



陈老与我谊结忘年,情深莫逆,相互之间,可谓无话不谈、同声相应。



一次陈老写“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句相赠,我为足成一首五律回赠。诗曰:“我与陈夫子,品行互授勋。洋烟飘古典,老酒煮新闻。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驰思无白室,灵感斗缤纷。”我们常谈及祖国百年来的内忧外患,谈及官场、商场腐败、丑恶现象与现存体制的种种弊端,不胜浩叹。在陈老鼓励下,我写了大量讽谕诗。虽一时无处发表,却颇获陈老好评,以“诗史”相勉。



唯有一次,陈老很坚决地拒绝了我。那是我因私谊设宴招待来到广西的国家某领导人,特邀陈老作陪,陈老以“不能饮酒、不耐久坐、不擅应酬”为由坚辞,令我夫妇感叹不已:这才是大艺术家、大知识分子的风范啊。清高是自然界梅菊莲的品格,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传统品格。不媚俗、不随俗、不攀附、不受污染和引诱。历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狂奴故态的严子陵、笑傲王侯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都是知识分子清高的典范。对比陈老,自觉俗不可耐。从此,我对一些无谓的酒食应酬,也能避则避、可辞便辞,不轻易露面矣。







陈老的头衔,不可谓不多,粗略列之,便有如下几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协顾问、中国甲骨文书法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广西分校校长、世界书协(加拿大)组织顾问、美国四海诗社名誉顾问、广西诗词学会理事、广西文史馆馆员、南宁书协名誉主席、广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石涛”研究学会顾问等等。但许多文学、诗词、书法界同道却认为这仍是实不符名、实过其名的。根据陈老在教育、书法、古文字学等方面的造诣和成就,理应享有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尊崇。这与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性格有关。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主人公郭靖有句名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我戏改一字为“艺之大者”,借来形容陈老,是恰如其分的。在我、在他大批弟子的心目中,陈政早已是一位杰出的大艺术家。正如我一首诗所写:“仰君龙象俦,一塔镇邕州。报国文章可,持家礼文周。箪瓢能独乐,德艺羡双修。老抱传薪愿,笔耕乐未休。”南宁青秀山有一塔名龙象塔,龙象,佛家语,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为龙象。恰巧,陈老常常在落款时自署:佛陀蜜多尊者。



最后,附最近写赠陈老的七律一首,以为本文殿后,以与陈老共勉:



 《陈老询及生平,百感交集,因赋呈》



  苦辣咸酸和泪吞,不堪回首察伤痕。

  酒逢知己何妨醉,路到穷途易感恩。

  俗眼每轻天下士,狂风欲振病夫魂。

不辞劳怨呼同道,待掘贫穷落后根。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2098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