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成败之鉴·台海战争 1 】 大陈攻防战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成败之鉴·台海战争 1 】 大陈攻防战
所跟贴
【成败之鉴·台海战争 1 】 大陈攻防战
--
HGC
- (469 Byte) 2005-7-12 周二, 下午12:21
(650 reads)
HGC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标题:
王 微: 胡宗南与大陈防卫
(404 reads)
时间:
2005-7-12 周二, 下午12:25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败之鉴·台海战争 1 】 大陈攻防战
胡宗南与大陈防卫
王 微口述
戏剧性的大陈防卫
㈠ 美国援华的背景
卅八年冬政府撤防台湾,卅九年共党全部占据了大陆,成立伪政府。由於共党政权对美国的不友好,使得马歇尔开始觉得对华政策的错误而有懊悔之意,但美方也未便公开承认其错误,但表示愿意尽量协助我政府。卅八年在成都时,总裁也曾经对胡先生说过,将有获得美援的希望,总裁当时说这话并非用於对部属的安慰,美国也确有此表示,只是还未决定采取何种方式来援助中国,而我方也未能提出具体办法。
卅九年史达林和中共计划攻台时,魏大铭在台破获了汪声和的电台,并且利用此电台与共匪做反间谍工作,告诉他们台湾已有美军协防,因此不宜攻打台湾,最好攻打韩国。六月廿五日韩战终於爆发,接著六月廿七日杜鲁门宣布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本来韩战爆发与协防台湾无关,但以整个战局著眼,实在也非如此不可。
㈡陈诚私函所引起的烦恼
卅九年冬陈诚写了一封信给马歇尔国务卿,这封信可能在事前也报告过蒋总统。他告诉美国,中国大陆在撤退时还留有一百八十万的游击部队,仅缺乏武器弹药的供应。马歇尔接到这封私函後很高兴,觉得这是弥补对华错误政策的机会。於是回信询问此一百八十万人游击部队分布情形,希望我方派人到美国协商接济办法。蒋总统和陈诚商量後,决定派郑介民化名秘密赴美。郑氏启程赴美之前,曾对陈诚随便臆测游击队数字一事表示不满,但信既然已经发出去,也难以再否认。另方面大陆撤退时,也确实有一些游击部队留在大陆,只好委婉向美方说明这数字是撤退时的数字,现在没那么多。美方表示没关系,有多少人就供应多少武器,粮食则由我方自负,但是需要先派人观察以便证实,不过我方必须对其观察人员的安全提供保证。郑介民返国後对这问题很感棘手,大陆在撤退时虽留下部份游击队,但经过一年後,已经所剩无几。当时毛人凤负责情报,问他关於大陆游击部队的情况,他在大陆的电台也查不出其所以。大体上,四川一带可能还有些游击队,但已经无法取得联系,甚至也无法肯定一定还有人,因此郑介民回来之後,良久无法获得结论,一拖拖了四个月,美方则再三催促,急如星火,我方则束手无策极为狼狈。美方随即派遣皮尔士来台,在阳明山与我方开会商讨。我方只得表明,大陆游击队事隔一年,一部份散失,多数为共党所消灭,如今只剩下四十万。美方兴趣并未稍减,仍表示有四十万就供应四十万,催促我方迅速安排,实地查看。但实际上人员无法派往大陆,究竟何处有多少数量的游击队,完全无法知晓。观察员既无法派入铁幕,於是转移目标佯称沿海岛屿上有六万游击队。由一百八十万到四十万,而今虽又减为六万,其实这区区的六万仍然是谎报的虚数(最後整训的沿海游击队也不过一万人)。我方建议美国第一步将沿海岛屿上的人集中训练之後再打进大陆,这也就是後来所以不得不防守大陈以及派胡宗南担任防卫司令的原因,其经过颇为戏剧化,主要目的无非为了应付美方,并为自己寻找下台的途迳。否则放在一个荒岛上的游击司令,用不著以一等将领去担任,二、三等的已足够应付了。
㈢胡宗南的任命
当时对於游击司令的人选,周至柔曾向总统推荐两人,只记得其中一位是祝绍周。总统对这两人都没批准。过了好久,周至柔再问总统究竟决定何人,总统说:「胡宗南去怎么样?」周至柔(参谋总长)报告说:「胡宗南不肯去。」其实他也未曾徵询胡宗南。总统说:「胡宗南不肯去,那么你去吧!」总统晓得周至柔没发表胡宗南。周至柔只得发表,结果胡宗南果然不肯去,因为胡宗南还不知道所以防卫大陈的内情。後来他见过总统後,总统告诉他非去不可。总统并且在阳明山还主持一个会议,才说明了详细的内情。
㈣「西方公司」的内情
美国由於在联合国里一再地主张和平,他想援助中国,但为了维持在联合国的立场,他不能以政府的名义公然援华。杜鲁门防卫台湾的声明也很谨慎地以国民党政府不攻击大陆为前提,因此他不能以政府名义出面援华乃具有二种困难:一是联合国的立场,一是受杜鲁门声明的拘束,於是美国政府乃制造出所谓「西方公司」。在此之前,美国根本无所谓西方公司,这公司实际上就是由二十几个民主党的参议员组成,作为民间援助中国的团体。由於民间团体无权动用这项物资,美政府所以需要由参议员参与其事,乃是希望利用参议员在国会中提案,促请军方动用二次大战的剩余战略物资以援助中国。所谓西方公司便是在这种需要下的产物。美国这笔剩余战略物资多数放在琉球,战後美国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处理这批物资。如果毁在海里,觉得可惜,运回国又浪费太多运费,而且这些物品已经都过时了,因而考虑透过参院推动援华工作。
参院通过了这项援华案後,我方为了大陆的所谓「四十万人」和大陈岛上的「六万人」,觉得参院既然已通过援华案,我方非得派遣有名望的人承担此项重任不可,於是才决定由胡宗南出任大陈司令,胡一直到四十年九月九日才到达大陈。
大陈游击队
㈠胡宗南的任务
胡宗南於四十年秋化名秦东昌,肩负了极其微妙的政治重担赴大陈就任「浙江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主席,实际上就是大陈游击司令。所谓大陈游击队,我方虽号称六万,其实这也是虚数,大陈列岛总共约有五十九个大小岛屿,三十多支游击部队分住二十多个海岛,人数总共只有一万人。
㈡游击队的成份
大陆撤退後沿海游击队大致有三种成份:一种是抗日时期的游击队,在抗战结束後有些未全部解散,有些仍保留组织,如独立卅六纵队总司令王相义为最大的一支,廿九纵队林笃弇也是抗战胜利後未解散的部队。第二种成份是帮会,主要是上海一带的青帮。十六年的清党,青帮为中央出过力,因此为共党所不能容。大陆沦陷後他们便组织成为游击队,如张为邦、袁国祥、吴澍霖等是。张为邦乃浦东小头目,属下皆为上海码头船夫,他们自备船只。第三种成份是各县自卫队、警察自卫队等。警察和自卫队多数是年轻光棍,对家室顾虑很少,共党一来,他们立刻结队亡命海岛,其中还包括传奇性的女游击英雄黄百器(黄八妹)和张希敏。
㈢主要的游击领袖
⑴王相义
游击队中规模最大的是王相义和吕渭祥,各拥有二千人。王相义原在大陈一带经营走私,抗战时纠合一批人为土匪,在沿海一带以抢劫为生,待积聚一笔财富之後,组织一千多大陆逃亡难民占领海岛。抗战期间日本沿海船只还经常停泊在他的海岛上避风及补充淡水,王相义的势力便是这样渐渐壮大的。大陆沦陷後王相义是唯一受到国防部补给的游击部队,其原因是:周至柔当参谋总长时暗中托人把母亲从家乡送到台州,由王相义从陷区接出来,王相义认周太夫人为乾妈,并护送来台,由於这种特殊关系,周至柔给王相义照正规军待遇发给六百人粮饷。其他游击部队国防部则完全不予补给。
⑵吕渭祥
吕渭祥也集结二千人於披山岛。吕氏原为情报局的译电员,跟随戴笠多年,外表潇洒,浙江云和人,云和向不出人才,吕渭祥为第一人。此人邪恶多端,杀人不眨眼,从大陆逃亡的难民死在他手下的不知凡几。其所辖游击队成份多数为土匪。逃难百姓帮会等,如张为邦,袁国祥皆是。他们一方面靠打渔,二方面打劫共党及外国船只,以维持生活。
⑶黄百器
此外还有女游击司令黄八妹、张希敏等传奇人物。黄八妹金山人,父母早亡,由姑母抚养成人之後,私自离家逃往盐枭会聚的太湖,她的枪法便在这时学会的。在那里她先以三百人起家,抗战时其部属增加到四千多人,六十二军在浙江时曾收编她的部队。
⑷张希敏
张希敏系河北人,祖父为画家,早年父母双亡,於上海担任女工邂逅一位吴姓的军统女同志,这位军统同志见她活泼可爱,颇为热心照顾,张希敏受了她的影响,抗战期间张氏从上海体专毕业後也参加了军统工作。胜利後毛森在上海组织地下防谍人员时,张氏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干部。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击落一架美机,驾驶员在她营救掩护下脱险,它的姑母和吴姓的同志也因此为日军所杀害。上海沦陷後,张氏率领数百同志先到嵊泗列岛,後来企图进占大陈岛,为王相义所拒,於是入一江山,荒无人烟的一江山便在她手中开发的。卅九年九月她与共党打过一次极激烈的一战,险遭共党俘虏,幸为独立第七纵队所营救脱险。
㈣游击队的生活方式
大陈列岛的游击队在胡先生未就任总指挥前,彼此各自为政,小的一、二十人一夥,多的一、两千人一夥,彼此不闻不问,起初从大陆撤退时,他们都选择人烟稀少的海岛,一面靠打渔为生,另方面他们抢劫共党的沿海运输;假如遇到百姓的船只,就令其「捐」输一半物资,包括茶叶木料等等都要。若是共党船只,听话的,洗劫之後释回,否则连人员都无法令其生还。王相义有几个本事高强的部属,如杨小华三度抢劫英国船只(後两次奉国防部命令发还)。王相义有几条机帆船备有六○炮,外国船只每闻炮声,必停船接受摆布,所以颇有收获。游击队中无船只者,仅能在沿海赖捕鱼聊以生存。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从卅九年到四十年一段期间,海岸乌贼产量特多,而且极易於捕捉。此外他们多数用垂钓捕鱼,或者租渔民鱼网利用白天(渔民白天休息)捕捉。岛上无法种植作物,生存环境极为艰苦。
胡宗南在大陈
㈠艰苦的经济问题
⑴国防部不予补给
四十年九月胡宗南到大陈就任浙江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後,将大陈列岛约一万余人的游击部队编成六个大队,此时大陈游击队最感困难的仍然是军费的问题。国防部对於游击队仍旧分文不予补给。胡宗南刚赴大陈就任之初,总统曾付予两万银元,後来又付三万,但这三万还发生了不少的曲折。当时锺松担任救国军副总指挥,曾经回来向总统报告前方经济困苦的情况,总统於是批了三万元,叫他到联勤总部提取,联勤考虑到前方急需,预付两万,言明待公事下达後再补一万。但过了一星期後公事仍未能送达,联勤亦颇为著急。经查询後发现,这份公事为周至柔总长所搁置,锺松无法领取这笔款项,第二次晋见总统,总统问他何以还未回去,他说总统批示的三万元无法领取。总统拿著红笔在桌子上哆了很久,另外又批了一张便条,「三万元在××项下支出」,锺松拿了这张便条问俞济时,俞济时告诉锺松说:「嗨!这笔钱你不能拿的啦!这是总统自己用的钱。」他又说:「这笔钱在大陆撤退时有二十万,现在已经用到不足十万元了,你们怎么好问总统要钱呢?」锺说:「我们怎么晓得呢!他直接问我,我说没领到,总统就这样批了嘛!」俞济时说:「好,好,那么就送来。」锺松领取了这笔钱,还了联勤两万,带一万回大陈,胡先生说:「总统用的钱我们不能要。」但想退还也没钱可还,早先联勤所垫的二万元已经先寄回来,而且已花了一部份。这笔钱後来还是未能奉还总统。
⑵大陈币发行失败
金门在这时已发金门币。大陈的经济极困难,胡先生要求援金门之例发行大陈币。徐柏园为财政部长,以此谘询国防部,国防部不同意,理由是金门有生产担保,大陈没有。这是国防部复财政部的理由。国防部既不同意,财政部拒绝所请当更有充分的理由。实际上金门也没有担保。
金门在这时还没有高梁,金门开始种植高梁还是出於我的建议。原来金门是种麦子的,金门的军需处长是我的同学,有一次他请吃饭,我告诉他种麦子没有用,应该种高粱,那时高梁在金门只是作为军事上的掩护作用,他认为:「麦子可吃,高梁不能吃。」我提醒他「高粱做酒,金门产马也需要高梁!何况高梁还可以吃。」此後他才开始种植高粱。金门从此有了闻名的高粱酒。
⑶大陈币未能发行的原因
金门所以可发行金门币,据说是以土地为担保,其实并无其事。国防部不给大陈发行纸币权,主要是有意和胡宗南为难。金门币的发行也只不过获得国防部的片面同意,胡宗南请求援例时,国防部便以担保为藉口,否决他的要求。其实如果真需要担保,也应该先问问大陈。假如胡宗南提不出担保,再否决不迟。他却迳自将财政部谘询的公事否决了。国防部既然不同意,财政部当然更振振有词,大陈币终於未能发行成功。在经济极端困难下,只好将大陈的出产品运回台湾,再换取台湾的物资。当时士兵发十元一月的副食费和二元的粮饷,有时还发不出来。大陈理发一次还得花三元。好在一元光洋可换十元台币。此外程开椿把台湾米卖到大陈去,还使得大陈的商业因此顿告繁荣。
㈡「西方公司」供应武器
大陈的游击队在经过一番整理後,比较确实了一些。游击队打仗还称勇敢,只是武器零乱,後来经西方公司援助之後,武器才告统一,有手榴弹,还有类似燃烧弹一样的火药枪,可连开廿五发,烧成一片火海,连续燃烧二分钟。这种武器美国补充很多,对付共产党颇具功效,子弹假若打在身上,有如胶质附身,不断燃烧,而很难挖除。
㈢游击队土气低落的原因
⑴打突击战的过失
我在大陈也待了两年。本来我在台湾工作,四十一年胡先生要我去,魏大铭也劝我去大陈出差,看看究竟是什么局面。那时美国人的水上飞机每星期飞大陈一次,第一次在那里我住了一星期,我看到前线的局面很差,我引用了子贡的话告诉胡先生说:「你现在『有谋人之心,而受人之知者危也。』」儿我的意思是指他的名气太大,在大陈,假如太过份活动的话,让共党知道了,是很危险的。那时他在大陈化名为秦东昌。我劝告他,在大陈尤其不能突袭,毛羽未丰,兵力未强,到处突击有害无益。第二年他又打电报叫我去,我说不想去,在那里成功的希望太小。後来魏先生劝我:「我们当部下的人,老长官有需要就应该去,我保留你的粮饷,你去几个月帮他料理料理。」我在国防部技术研究室当少将主任,魏先生是少将参议。第二次到前线我担任大陈电讯处长,为大陈办理电讯。胡先生有两桩事情我不大同意,第一桩是他常常到小地方去突击,在二年内大约突击了十几次,平均每月一次,这件事我不赞同。敌人所以还不理会这些突击队的原因,是因为游击队的力量太小了,而且不知道是胡宗南,如果万一晓得是胡宗南,就不能不理会的。此外突击很消耗力量,人员死伤後也无法获得补充,一方面对人力物力都是浪费,另方面因为突击抢不到物资,俘虏了共党也无可奈何。游击得不到任何实惠,士气将因而受到伤害,唯一的好处是战斗技术可获得经常的磨练,但一得而三失,尤其是人员的伤亡,根本无法补充。这是他在大陈的第一桩失策。
⑵为「美国流氓」而战
但何以要打这种游击呢?——美国人要打!在此地的「美国流氓」得用此向国内报功!他们得利用其所看不起的中国人去为他们制造突击的成绩,以便他们报功嘉奖。三九至四九年时候的台湾局势尚未稳定,美国国内优秀人才不肯到台湾来,到台湾来的多半是美国流氓,其中多半是半路徵募进来参加过二次大战的非正式人员。说他们不懂嘛,稍懂一点,说他懂嘛,实际上又完全不像,知识虽是小学程度,而优越感却是出奇的高,这些人在中国早就已经弄得乌烟瘴气。
⑶游击队改为正规军的弊病
第二樁我不同意胡先生的是他把游击队改成正规军,这情形我知道得很清楚,他自己的手下将领没有一个具有游击战的知识,他们是受的正规军的作战教育,碰到游击队他们也只有拿训练正规军的方式来组训游击队。不管黄埔也好,陆大也好,他们几十年所受的教育都是正规军的作战方法,他除了用正规军的方式来训练游击部队之外,也拿不出其他办法。在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中国的游击队从不用正规军的一套,他们没有严格的上下属关系,他们只讲感情。这种帮会形态的组织通常是大哥、二哥,老大、老么等伦理关系来维系感情和组织,中国传统的部队也脱不开这种统御的方式。正规军讲究上下部属之分,游击队对部属关系要求得很马虎,当游击队采取行动时下达命令的方式是:「去,哪个不去是王八蛋!」「好!去!」大家一夥儿一轰就去,训练的态度如此,注意自发自动,利用他们内在的情感作打仗的动力。把他们编成正规军後,士兵有命令来就打,没命令就不打,失去了原有的情感联系,失去了出自内心自发自动的积极性,这对士气的损失极大。
⑷战斗团对士气的影响
胡先生初到大陈时,总统调了两个战斗团去。战斗团的官兵多数是部队中淘汰的分子,当然也不一定完全都是恶劣分子,有些只因与部队长相处不睦而遭受排斥,与其本身优劣无关,但多数还是坏的。胡先生却以战斗团的份子担任教官,这在游击队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印象,而且他还特别重视教官,游击队的行动必须经由教官的同意和副署,无形中使这些教官变成党代表,如共党政委一类的人物,这对游击队的心理影响更为恶劣。所以有许多游击队对胡先生的印象不佳,到後来甚至变得很坏,以上几椿事情在我看来,对大陈的情势是构成很大的损失。
⑸海上劫夺物资的充公
还有一件事是国防部为难胡先生,使胡先生蒙受损失。那时在大陆沿海替共党做海上运输的国际船只有英国、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四国商船,担任上海、广东、厦门之间的沿海运输。游击队主要是打劫这些船。吕渭祥、张为邦、王相义他们都有船从事海上劫夺。商船不武装,游击队则装备有武器。外国商船的习惯每闻游击队炮击声,便停船任其抢劫,因为商船遇海盗,运输者并不负责任。胡先生赴大陈就任时,国防部周至柔曾规定,抢劫物资需由国防部变卖後发给奖金。此後凡有劫案呈报,他立即派人将物资解送台湾。本来在胡先生未去之前,游击队完全依赖劫掠物资生存的,胡先生一去,周至柔便夺去了这一项赖以生存的财源,从此游击队可以说已毫无好处可得。物资既要解交国防部,此後他们一上船大家先抢吃的,一、两个人把船长、副船长扣起来,他们再不抢别的,把船上可吃的吃光了便放船。虽然如此,胡先生还对英国人赔过钱,淡水的领事馆曾向国防部要求赔偿,国防部给胡宗南公事要他赔偿,吃都吃光了,还得要花钱赔偿,这件事使胡先生带来极大的困扰。不让部队出战,对士气影响很大,让部队作战,又对部队毫无好处,无端增加很多麻烦。劫夺物资假如不交国防部,他们多少可以分到一些,东西一交国防部,奖金经过半年都不一定发得下来,有一次交给国防部一批檀香木,如石沉大海,从此没有下文,也不知周至柔怎么搞的。胡先生的处境因此极为困难。
周至柔存心刁难胡宗南还有底下一个例子,大陈岛岩石很多,海岸常做工事,工兵处柳处长也是黄岩人,材料是他发的,为了做工事,我们常申请材料,钢筋、水泥和黄沙本来三件都不可缺少,但周至柔每次总是批准一种,发了水泥就不发钢筋、泥沙,发了钢筋就不发水泥,从未曾齐全过;并非处长盗卖材料,而是周至柔每次必批准一种。柳处长很好,每次都通知我们还有两种材料没批,叫我们通知在台北的办事处补送公事再为申请,否则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情节。第二次再申请两种,他又批一种,需要三种建材必须上三次申请书,他就是这样仔细地和胡先生为难。
㈣周至柔及胡宗南的恩怨
⑴五百万元的误会
周至柔所以对胡宗南刻薄至此,第一是他推荐的人选总统没批准,因此对胡宗南存忌刻之心。另一个原因是双方有过误会。
卅五年周当空军总司令时,王叔铭当副总司令。王叔铭在南京曾向胡先生借了五百万元,这是一笔极大的数字,胡先生当时就告诉南京办事处付给他。王、胡原是黄埔同队同学,胡先生当第一战区长宫,同期同学向他借五百万,当然不好意思不给。事後也不知是旁人告诉周至柔,还是王叔铭自己说出的。依我想可能是王叔铭自己讲的。这笔钱是王氏以私人名义借的,也不知其用途是什么,周至柔知道後,曾向蒋坚忍说:「胡宗南岂有此理!送王叔铭五百万勾引我的部下!」这事蒋坚忍曾告诉胡先生,胡先生事後有没有向周至柔解释不得而知,这是双方误会的第一次。
⑵「以国为重」的误会
第二次是成都撤退时,总裁来一电报,训令坚守新津凤凰山机场五天,总裁将派一百架飞机往西昌撤退。这电报到达之後,副参谋长沈策出了乱子(参谋长是罗列),沈策以胡先生的名义打了一个电报给周至柔说:奉总裁命令守机场五天,需要百架飞机,请你「以国为重」。意思是看在国家面上,请你派百架飞机来。周至柔於是回了电报:飞机没有百架,但是我不知何时曾经不「以国为重」,请你指示!果然派不出百架,到了夜里,王叔铭派了廿架,最後也只来了十九架。其实即使派了一百架,也挽回不了成都的局面。到西昌时大势已无可挽救了。
㈤大陈撤退的内情
百架飞机的为难对大局并没影响,因为大局本来已坏了,但在大陈的为难影响就大了,问题在於周至柔并不晓得其中还夹有与美国的利害关系。他只一味地和胡宗南为难,根本无视背後的严重问题,这是大陈命运最恶劣的时刻。除了国防部的为难之外,大陈还有一连串的不幸,那时以郑介民为处长的大陆工作处虽然对胡先生有很多的帮助,但问题发生了,敌人终於晓得「秦东昌」为何人,这就难办了,共党怎么会让胡宗南在大陈生根呢?此後共党不断地采取坚决行动,都是为了铲除胡宗南在大陈的势力。最後终於迫使胡宗南不得不离开外岛。
本来共党一直不知道秦东昌为何许人,每次的突击只有俘虏共党,我方从没被俘的;即使有战亡的也拖回来,始终未让敌人晓得胡宗南在此。後来问题还是发生在国防部的工作人员。大陈南部有一岛屿名为鸡冠山,这是一个三不管的地区,共党情报员和我方情报员都在此出没,山上也有百姓。国防部的情报员为共党俘虏了三人,一番逼供之後,问出秦东昌即胡宗南,共党立即派兵,第一天占领鸡冠山,第二天占领大小鹿山,和羊屿,立即又向披山炮轰。连续数日,每天下午披山都遭受炮击(上午是因为太阳东照反射,无法炮击),後来美国人主张收复大小鹿山,我们攻了一个礼拜,收复了羊屿及小鹿山。大鹿山则无法攻下,因为岛上围有铁丝网,一方面我们缺乏工具无法破网,网後还有壕沟,匪兵就躲在壕沟里,等我方冲上去,他们才扔出手榴弹,没有一个不响,我方损失极大,大鹿山因此无法收复。第三天共党攻金壳山(距指挥部不远)。金壳山应该是可以挽救下来的,此处为战斗团所驻扎,敌人攻战斗团时,原应该以战斗团的人去援救,胡却派海军陆战队去救援,海军陆战队向无组织,在前一天的中午十二点钟命令已下达,直到第二天早上援兵才姗姗而来,金壳山终於失陷。指挥部的大门都被共党攻陷了,这一来,怕死的美国人就想撤了。局势与日恶化,周至柔派人报告总统说大陈的情势一塌糊涂,总统不信,派了美军顾问团去研究视察,顾问团倒是蛮公平的,他们认为这场仗不能打,因为金壳山形势特殊,如果敌人决心进犯,则无论如何无法防守。敌人的兵力大了十几倍,我方无论陆海空都不如敌人,则如何能守?大陈於是从「反共救国军」的名义改为「防卫司令部」,四十三年七月胡先生从大陈回台,改派刘廉一接防,到四十四年大陈便完全撤退了。戏剧性的大陈防卫就此落幕。
今天,这个问题所以还值得敍述,乃是因为假定这批游击部队还存在的话,就可乘此大陆非常变局之际,重新打回大陆去。但是现在这批部队已经极少,而且变质。现在送到前线的游击部队多数是台湾的杀人犯、犯罪者和认为有问题的人物,在乌蚯就有一团这类的人物驻扎。在大陈不能善自为之,无论如何是一项难以弥补的失策。
胡宗南在大陈的情报疏误
胡先生後来担任大陈防卫司令时,魏大铭始终无条件地供给胡先生真实的敌方情报,但也终於造成严重的疏误。魏大铭将从大陆电台收到的情报全部供给防卫大陈的胡先生,而胡先生却将此项秘密情报当作一般公事处理,一起约五、六十份的密电交给参谋处,参谋处即下令通知下级。那时部份游击队正在洞头作战,洞头位於闽江口,属於玉环县的一个岛屿,此岛当退潮时可与大陆相连接,涨潮时则形成一孤岛。岛上有胡先生派遣的人员在那里构筑工事以及训练。共党派兵将洞头占领,参谋处所发的许多公事,洞头的司令都有,司令被俘,这些资料一并为共党所获。自此共党才发觉其沿海电讯皆为我方侦破,共党立即关闭了沿海的十七个电台,此後魏大铭的情报便失去了来源,工作也从此无法开展。他帮助胡先生,却连累了自己,这是胡先生考虑不周到的过失,这件事情说明泄密的严重性。
问:美国的装备援助後来如何处理?
美国本来送了六万装备,在基隆放了两年。美国人硬是不说谎的。大陈的部队只用了一万人的装备,剩下的五万後来美方又运回琉球。周至柔还企图叫锺松把这剩余的五万装备接下来。当时胡先生正好从大陈回来,锺松在替胡先生办移交,周至柔便叫锺松去,告诉他基隆还有五万装备,叫锺松去接下来,锺松说:「我职务都交卸了,还叫我去接军火,我又不能私藏军火!」周至柔竟还想叫锺松把军火接下来交给他,周至柔此人简直坏透了!
问:防守大陈的意义如何?
守大陈在军事上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当初只不过是为了获得美援而守的,它的意义是政治的。锺松曾拟了一个计划,把沿海分四个部门:福建北部;温州;浙江天目山;浙江四明山等四个地区,计划将人员训练好之後,以突击方式,送到大陆从事敌後工作,让他们在无人的山区去慢慢地生根发展。但这四个地区只成功了一个。曾送到温州山区去,但过了一个多月就被完全消灭。当初计划把大陈当作踏脚石的构想失败了。後来大陈的撤退还是美国人的主张,这在艾森豪的回忆录中,讲得很明白。
问:胡先生防守大陈,是否有更远的抱负?
胡先生在大陈可说毫无收获,我认为他平生丧失了两次发展事业和功名的大好机会。一次是在甘肃的时期,以前已经讲过。我建议他一番作为,他说这是军阀。这是很可惜的,当时人皆称他为西北王,他是很可以有一番作为。中央对西北鞭长莫及,不会对他有太多的牵制,而朱绍良又帮助他,在朱还没就任之前,他已经有西北王之称了。朱绍良当甘肃省主席之後,又给他很多帮助,他在西北想做一番事业是绝无阻力的。可是胡宗南志不在此,认为甘肃地方不好,这是错误的,他失去了一个大大表现自己的机会。从甘肃,他可以向青海、新疆发展,陕西杨虎城的局面虽不佳,但不能动他,一动手就要和共党冲突。因此当时在西北,他可以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发展,这对中央只有好处,绝无坏处。他兵力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四个军,如果拿下这三省,把军队扩充六十万应无问题。如此之图,那么到抗战时也可以保持一部份的兵力。
西北很穷困,因为百姓吃鸦片。第一师去禁止种鸦片後,陇南十五县从此没人种鸦片。此外西北在农业上,条件并不差。农业之所以落後,也只是因为水利不发达,水利整修好了不会差的。黄土很肥沃,很可以把西北的荒地开发成一片极富远景的沃土,但胡先生并不具有如此大局面的抱负。他一生忠於领袖,忠於国家民族,思想很固定。欲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只是一条直线的路可走,从左从右迂回的道路都可以达到,而且可能走得更好。但他从未作如是想。我常告诉他,做不做军阀在他自己;想做军阀,则他所具有的条件也可以做;不做,那么他也将能成就为国家之大器。他不此之图是很可叹惜的事。
在大陈他也失去了另一次的机会。大陈同样是不受一切法令限制的,所缺乏的就是经济条件。但到後来经济也不成其问题了。程开椿接管生产处,一年工夫赚了八百万,养一万多人是可以的。大陈的前途是在大陆,只有向大陆发展,否则死守大陈是没有其他意义的。虽然在那里一下子要搞成什么局面是很难的,但要弄一部分人到大陆去还是有可能的。大陈假若还在我方手中,则将可趁大陆情势恶化之际返回大陆,可惜因为重重因素使我们绑手绑脚。
今天这批游击队领袖多数都在台北,如王相义、吕渭祥、黄八妹等。
[附]大陈游击队的组织番号
10l路 吕渭祥部:包括六个纵队,一千零五百人,具备船只
行动纵队 王华
突击纵队 王枢
第七纵队 陈和贵
第八纵队 黄明九
第九十纵队 陈永昌
第廿七纵队 张熙明
独立第五纵队 陈舜钦
独立第廿九纵队 林笃弇
独立第卅五纵队 陈慕颐
独立第卅六纵队 王相义
独立北海纵队 黄百器
独立第七纵队 王祥林
独立第四十二纵队 傅佑多
海上独立第一纵队(浦东纵队)张为邦
独立第廿八纵队 袁国祥
独立第廿七纵队 吴澍霖
■■■■■■■■■■■■■■■■■■■■【以上内容完】
以上《胡宗南与大陈防卫》,标题为HGC所拟,是以《王微先生訪問紀錄》内同名各章节内容为底本完成数字化处理。
首发析世鉴。
◆如欲转载析世鉴各系列内容以广流传,请务必保留原著有关重要信息(如发表原文的期刊名称与期数等)并阅读HGC关于发布内容版权的声明!
◆除特别注明者外,凡简体字发布内容,原文均为繁体字。除有时对若干内文标题序数作技术性处理及将繁体字原文转换为简体字外,HGC成员对所有发布内容的正文均未作任何改动。凡原文固有讹误,均一任其旧不作改动,必要时另在发布文本中以符号“【 】”插入HGC校勘说明。
◆除特别注明者外,析世鉴各系列内容均是由HGC成员完成数字化处理与发布制作。
◆阐发观感、分享网际网路稀见历史文献,请至彰往考来——
http://www.peacehall.com/cgi-bin/forum/bbs.pl?id=zwkl
阅读更多网际网路全球首发中文历史文献,就在——
【析世鑒】
http://www.boxun.com/hero/xsj.shtml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076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