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冼岩和他主子的阳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冼岩和他主子的阳谋   
所跟贴 冼岩和他主子的阳谋 -- Anonymous - (5003 Byte) 2005-7-08 周五, 上午7:22 (172 reads)
vincent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冼岩專稿:比較薄熙來、潘岳、劉亞洲 (40 reads)      时间: 2005-7-08 周五, 下午3:1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冼岩專稿:比較薄熙來、潘岳、劉亞洲

薄熙來、潘岳與劉亞洲三人之間有太多相似,讓人不能不將他們聯想在一起。他們都是高干子弟,堪稱當今中國太子黨手握實權的代表人物;三人都極受媒體關注,是不同凡俗的政治明星。但是,雖然三人都走在同一條仕途上並功成名就,他們的政治理念、努力方向卻大相徑庭,茲分別論述之。


薄熙來自甫入政壇,即被視為太子黨投身仕途的代表人物。由於擁有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源及個人稟賦,薄的仕途一直多姿多彩,為政有聲有色。從大連市到遼寧省再到商務部,薄的言行往往構成亮麗風景,引人矚目。

幾年前仰融案發,許多人推測薄熙來將成為犧牲品,獨筆者在《仰融案的煙霧、內幕和真相》一文中分析薄熙來可借此得分,更上層樓。果不其然,不久薄熙來即昇調商務部。在WTO時代,商務部幾乎承擔了國家經濟管理的半壁江山,可謂位高權重。反之,當初積極為仰融辯護的郎咸平、王曉麟們的危言聳聽之詞,何曾有過一星半點兌現?

作為從小立志從政者,薄熙來顯然並不僅僅滿足于達到高位,而期望能在富民強國方面有一番建樹作為。中國政壇是最能鍛煉人的熔爐,只要有心,能夠堅持住,其身心鍛煉是外間難以想象的。經過多年磨歷,薄熙來已漸成氣象;比之遼寧省,商務部也是更適合他的舞台。看最近薄熙來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反應敏捷,剛柔兼具,既高屋建瓴,又細緻週到,有理有力有節,堪稱同類採訪中的典範;不但在國內政治家中鮮有人能及,即使在慣于應對媒體的西方政治家群落,也罕有與其水平相當者。

參加了此次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的歐盟駐華大使安博表示:“在我30多年的國際談判生涯中,薄熙來是一個最為嚴厲、強硬的談判對手”;《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認為:“薄知道何時應作出讓步,何時應保持強硬,‘善於學習’的薄熙來在貿易問題上的影響力將迅速上昇——在中國必須對其貿易夥伴不斷指責不公正貿易行為作出回應的時候,薄熙來的個人魅力應該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價值”——看電視中薄熙來從容淡定的明星風采,即使處身在習慣了鎂光燈注視的大國政要群中,他的氣度也穩勝對方一籌,為這方面歷來弱勢的中國贏得了光彩。

薄熙來的傑出,是多年磨練的積累。這樣的傑出之士,在中共第五代中也頗罕見,因此不少人期待他能有更大作為。如果中共真正任人唯賢,薄熙來應該擁有更高位置、更寬闊的舞台。
潘岳:

與薄熙來從一開始即立志仕途、從傳統階梯上攀遷不同,潘岳在1980年代是中國太子黨思想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興趣,更多體現在思想領域,其代表作是幾年前的政治改革萬言書。

潘岳思想雖然深受西方影響,他本人也立志推動中國政治改革,但他能夠將西方理念與中國國情有機融合。從其思想作品看,他確實是太子黨乃至整個中共體制內右翼思想的一面旗幟,黨內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由於89後執政黨堅定選擇了“權威政體+市場經濟”的道路,潘岳的努力注定難成正果;這種努力,對他個人的仕途發展反有負面性。知事不可為後,今天的潘岳已經由思想轉入行政,現任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


畢竟有著理想主義的抱負衝動,畢竟不甘于碌碌如眾人,潘岳履任不久,即在全中國刮起了一場高頻度的環保旋風、綠色風暴,呼應了新一屆執政者的“科學發展觀”。類似的“旋風”、“風暴”,並非始自潘岳,更非絕無僅有,相反,國人對此早屢見不鮮。潘岳的獨特之處在於,別人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卻雷厲風行“真抓實幹”。其他人假干是因為真乾等於傻干,個人得不償失;潘岳真干是因為受理想主義的熱情驅使,既不滿足于循規蹈矩的現狀,更不願意受困于官場潛規則。

稍有閱歷的人都知道,中國的事難辦、在中國辦事難。如果目標是循官場的傳統階梯攀升,沒有人會象潘岳這樣傻干。潘岳這樣干的代價也不小:雖然贏得了媒體的幾聲吆喝,但官場、商界卻對其人避之若蛇蠍——一旦與他沾上邊,不但撈不到什麼好處,多半還要惹身麻煩,誰還願意靠近他?比之其他高官顯貴的拉幫結伙、被大款們蜂擁雲集,煢煢獨立的潘岳確屬異數。

至少在可預見的時段內,在他最熱衷的思想及政改領域,潘岳已難掀起波瀾。但是,他從思想政治理想噴播而出的特立獨行衝動,卻構成了一道在當今中國政壇難得一見的風景。

劉亞洲:

比之薄、潘,劉亞洲是後來者,但如今已身為中國空軍副政委的他,鋒頭之健絲毫不遜于前二者。在短短十年間即走完從作家到將軍的漫長仕途,雖然有上一代的廕庇,劉個人稟賦之優異也自不待言。更難得的是,劉亞洲並沒有為求速遷而在傳統仕途上循規蹈矩、埋首疾行,反之他在中國最保守封閉的軍界表現得飛揚跳脫、我行我素,為官場、軍界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氣。

讀劉亞洲早期的報告文學,可見他對特立獨行的自由個性傾倒不已,難得的是他將這種喜好踐行到了仕途軍旅中,並沒有因官場潛規則而收束銳氣。據說他下軍營必與士兵同吃同住,比之軍方某些高官下去視察連飲用水都要專機攜帶,不可同日而語!劉的大膽放言、對政治的公開關注、尤其是他對民主政治的公開推崇,更令聽者瞠乎其後。

人們詫異于劉亞洲身居向不言政的軍界高層卻能暢言政治,並且言涉政改,大膽犯禁。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共第四代上任伊始,無力約束軍方——這當然只是無稽之談,縱然第四代無力約束,第三代仍然健在,難道不能代行約束嘛?難道一定要起二代于地下,才約束得了區區一個劉亞洲?毫無疑問,劉亞洲能夠打破傳統禁忌公開言政,這一現象背後一定有更深層的玄機。奧妙是什麼?筆者和大家一樣,只能瞎猜。

也有人擔心軍人言政會衍生軍國主義,這同樣是看到有人噎死就說“不能再吃飯了”的杞人懮天——從這裡到那裡,中間還隔十萬八千里。只有沉迷在觀念的象牙塔中,才會看不到現實的距離,以為不管多遠都可以一躍而過。還有人寄希望劉亞洲可以在體制內推動政治改革,現在看來,這一希望同樣渺茫,恐怕很多人在寄望過後又要失望。

風頭出盡的劉亞洲,其缺陷也很明顯。他的思想理念基本上只是西方“普世價值”與中國民族主義的雜交——兩種在根基處相互拒斥的體系,揉合在一起注定經不了幾下追問,很容易呈現出自相矛盾;劉亞洲在思想上主要只是西方學徒,他沒有潘岳那種改造西方理念以適用中國國情的理論功底。即使是他關於軍事方面的論述,也同樣過於追求“漂亮好看”;在理論上能夠自洽,在實踐上未必管用。

但是,劉亞洲雖然有所欠缺(誰人又無欠缺?),他這種人才卻是今日中國軍界乃至官方所急需。軍方並非僅有一個劉亞洲,它還同時擁有更多的能夠彌補劉亞洲缺陷的人才,但這些人才也有他們共同的缺陷。有著與眾不同缺陷的劉亞洲,恰恰能夠多少填補軍方其他人共有的缺陷。

劉亞洲的率性放言,如果是出於某種授意下的投石問路,當然意義重大;如果只是他個人行為,那只不過說明他個人享有某種言論特權而已,對時局的意義有限。但是,劉亞洲畢竟是自1989年以來第一個公開放言政改、推崇西方政治、並且沒有因此遭受打壓的現役高官,這一現象意義重大。即使當年潘岳上萬言書,也只是在內部呈密折,沒有公之于眾;並且潘岳本人還為此承受了壓力,付出了代價。如果劉亞洲能夠開另一先例,讓政治改革話語在闊別16年後重新回到體制內,那麼象1980年代那種黨內開明派的集結、體制內言論的多姿多彩,不久後或許又可能重現——這才是劉亞洲現象的價值所在。

結語:

在當代社會發展及國際競爭中,人才是最關鍵的致勝因素。在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關鍵時刻,對人才的需求既十分迫切,又多種多樣。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中華民族才有希望持續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chinesenewsnet.com)

薄熙來、潘岳、劉亞洲,三種人才都是當前中國社會所急需,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時代需要。社會批評固然可以對他們有所取舍,為政者則必須兼收並蓄、合理運用。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915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