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六】   
纳兰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9/18
文章: 706

经验值: 991


文章标题: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六】 (507 reads)      时间: 2005-6-26 周日, 下午7:46

作者:纳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六】

作者:王力雄教授

d. 经济主义的“拐点”

与毛时代要求人人成为政治人相反,现政权努力把全民塑造为经济人。现政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于经济发展,其合法性的缺失也主要靠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来弥补。而其维系社会稳定的策略,则是把中国塑造成一个纯粹的经济社会,人人一心逐利,不关心政治,从而也就不会对权力形成挑战。

在我看来,无论是把人全当作政治人还是全当作经济人,都会导致失衡。前者恶果凡经历过毛时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后者的坏处现在虽已放眼可见,但还没有完全暴露。“改革开放”是一个从前者向后者转换的过程。过程的前半部会以“矫枉过正”的积极效果为主,既放弃了“政治挂帅”,又没有走到“一切向钱看”的极端。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体会是利大于弊。然而随着发展,则会出现一个“拐点”,使经济人社会的弊病日益凸现:

一是一旦社会全部目标在于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识形态的支撑,就具有动物社会的性质。有足够的肉喂给狼群,控制局面(保持社会稳定繁荣)并不难,而当肉少狼多的时候,狼群就会起而争抢,相互攻击,寻找新的吞食目标,局面就容易失控。在政治挂帅的年代,经济与政治是分开的。经济出现问题,对政权稳定影响不大。“经济至上”的社会则不同,任何经济问题都会变成政治问题。那些平时看似只追逐利益不过问政治的人,一旦利益丧失,就会立刻成为激进的甚至非理性的政治反对者。

二是人对物质的追求没有止境。在尚未温饱之前,物质增加会给人满足感,在温饱之后,物质的增加不但不让人满足,反而更刺激人的贪心。物质主义作为中国的发展道路,也符合这条曲线——其在消灭贫困的阶段具有积极效果,到了追逐物欲的阶段则会变成负面效果。决定出现“拐点”的前提是人口与生态的关系。中国的生态不能提供13亿人满足贪欲的资源,因此人们要想在有限资源中追求无限欲望的满足,很大程度只能靠与他人进行争抢。那些争抢在个人水平上也许都是日常小事,但是广泛分布于社会的日常冲突,经过社会阶梯式的积累、富集和传递,最终就可能汇合成社会整体的紧张,直到演变成全面动荡。

三是当社会变成经济至上之后,就只能在追求效率的路上不断往下走。开始也会经过一个积极阶段——抛弃了绝对平均主义,又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体现了这种积极面。然而也会出现“拐点”,导致越来越多地丧失公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因为效率是经济的生命,公正却是效率的障碍。中国社会走到今天这种罔顾公正的状态,并非邓小平的本义,也非后来的当政者所能扭转。经济社会虽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民主国家因为存在多党竞争,以公正为宗旨的左派政党可以利用民选机制进行平衡,约束政权不向效率和资本过度倾斜(虽然效果并不理想)。而专制社会没有这种出自民主的平衡机制,要么“专”于毛泽东之“制”,要么“专”于邓小平之“制”,因此只要走上经济至上之路,结果必然远离公平。

今日社会的两极分化是从一个平等起点——毛时代的经济平等——开始的,是在一代人目睹下扩大到今天这种地步,因此中国百姓不会再像古代那样(那时人生下就看到长久固定的贫富之差)把这种贫富视为天命,而是充满愤怒和报复的冲动。不公正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危险,比过去任何年代都要大。

e. 为什么国外与国内人眼中的中国不一样


近年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外人士——包括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大都认为中国状况很好,且会越来越好,国内的看法却往往相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国外人除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字印象深刻,到过中国的几乎都对财富增长和建设速度惊叹不已。那是亲眼所见,不能否认。然而需要把眼光伸展得远一点,看一看中国的财富是在按照什么样的方向聚敛和流动——那是一种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下层汲取到上层、从“面”上向“点”和“线”集中的方向。它既是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导致的趋势,也是国家资本主义催生的结果,同时专制政权对其官僚体系进行评价和激励的“政绩”要求,也在鞭策各级官吏不遗余力地制造着“看得见”的繁荣。

国外人士到中国来,看到的是哪一部分中国呢?——是城市,而且是大城市或都市;接触的是上层,如果不懂中文,甚至只能和讲英语的中国人对话;即使他们有机会“下去”走动,也离不开观光点和交通干线。那么充斥他们视野的,诸如高工资、高消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公路桥梁日新月异……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正是在城市、上层、“点”和“线”上,不仅是当今中国的财富聚敛之地,是各级财政投入之地,也是层层官员大显“政绩”之地。要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虽有那么多饥饿、战乱与死亡,不也有灯红酒绿的上海,其繁荣被誉为远东的巴黎吗?

不错,城市、上层、“点”和“线”也都属于中国,然而那仅仅是中国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中国是在农村、在底层、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国土上。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可能在那些地方深入下去,就会了解中国的总体状况到底怎样,也就会理解为什么有识之士总是忧心忡忡。而被社会发展越甩越远,被不断地吸光血液,同时集中了大部分社会矛盾的农村、底层和中国的广大地区,本应是我们国家得以立身的基础,可是,如果在那里分布的反而是贫穷、衰败和愤怒,从国外看到的中国哪怕再辉煌,也不过是建在流沙上的摩天大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轰然倒塌。

f. 专制政治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


导致中国经济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专制政治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举例说,中国经济大量吸收外资,2002年中国引进的外资数量达世界第一(527亿美元),占中国GDP的4%,是中国GDP年增长率8%的一半(尚不考虑虚报的GDP),足以见外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

为何在永远追求最大利润的资本眼里,中国成为乐土?资本如同水一样总往低处流——哪里没有民主法治的众多制约,只需打通权力;哪里不允许工人为自身权益斗争,可以尽量压低工人福利;哪里没有对环境保护的严刻要求,或者要求也是表面文章;哪里的政府不是维护本国人,而是专给外国资本开绿灯,资本当然就会往哪里去。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资本情有独钟之地,专制政治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只要当权者希望引进外资,就可以按照资本的意愿提供各种方便,而民众却没有表达意见和进行反对的可能。

资本在中国可以把成本压到最低,从而廉价地向世界倾销产品,把中国变成“全球制造中心”。然而这并非是值得骄傲的角色——付出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供给的是外国人。一棵生机勃勃的树长在地上不是GDP,把它砍倒了就成为GDP,把它卖到国外就成了出口额。即使眼下能够挣到一点钱,对一个已经处于生态危机边缘的社会,长期利弊孰轻孰重?

专制政治对经济的另一种拉动是靠财政投资——所谓的“上项目”。专制权力永远有建设大工程的动力,尤其是由工程师构成的决策核心。一方面其个人的纪念碑情结会物化于“世界之最”、“史无前例”一类工程;另一方面无论是为解决社会难题还是表现个人政绩,在其他方法难以推动经济的时候,政府投资就成了最方便的手段。而对于各层官僚,每一个“项目”都有众多获利机会与弄权可能,因此上下一心,相互配合。“上项目”成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权力集团最热衷的活动,整个中国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工地。无疑,所有项目都会成为GDP,并且带动链条创造更多的GDP。然而这种GDP带来的好处只是一时。长远看,由于项目是被权力意志决定而非产生于社会需求,很多项目的结果都会是劳民伤财,破坏生态,没有效益,反而导致巨额财政负担甚至财政破产。这在中国基层政府项目中已是普遍现象。中央政府的大型项目,若干年后将会显露更严重的恶果。

中国的专制制度覆盖广泛,政权对银行的控制程度世界少有。这也是专制政治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可任意调用居民存款,一方面作为上项目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填补以往造成的亏空。中国银行的几万亿元坏帐,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权力制造。而那几万亿元往外花时都算GDP,也都构成经济增长的百分点,造成的问题却被掩盖于黑箱。然而无论财政赤字还是银行坏帐,最终都不能因为被掩盖而消失,只是拖后而已。拖得时间愈久,未来的麻烦愈大。

除了以上所述,还有一个人人皆知的虚报数据,也应该算作专制政治对经济的独特“拉动”。

上述几方面加在一起,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到底能达到多少,恐怕不容易算得清。我相信占的比例不会小。但如果有人就此得出专制政治适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倒不让人同意。因为这就像农民讽刺的那种“拿盖房钱下饭馆”的败家子,头几年可以吃得满嘴流油,以后却会连安身之地都找不到。

g. 要在政治当中寻求中国经济的出路


如果政治和经济不保持同步发展,就像脚踩两条驶往不同方向的船,终会失去平衡。当中国从“短缺经济”变成“过剩经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两条船就开始驶往不同的方向。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的缺吃少穿和八十年代的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紧张是短缺经济的典型表现。相对而言,解决短缺经济比较简单,要的只是提高生产。生产多一点,短缺就缓解一点,社会也就改善一点。在政治方面,那时只需要配合增加生产的目的,进行类似“大包干”、“自主权”一类的调整就可以,不必触及根本。解决短缺经济这种相对简单的性质,使得经济改革先行的模式容易获得成功。生产发展了,即使政治改革没有跟上,社会状况也会明显改善。甚至以专制政治的权威性,还可能比在民主政治下有更高效率。

过剩经济是供大于求,从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已经成为生产过剩的社会。这时就变得复杂起来,再继续发展生产等于火上浇油;而减少生产,且不说各级官员(包括政府本身)的有效性与“政绩”都靠经济发展速度来维持,仅仅是社会每年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包括下岗失业人口),如果不能继续扩大经济规模,也无法吸收,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

生产出的产品多于需求,又必须继续发展经济,在这种两难面前,解决途径只有两个:一是想办法扩大产品销路;二是扩大经济规模主要得靠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而非提供产品的第一和第二产业。

前一个途径,中国现在很大程度是靠出口(出口问题后面再谈),但是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无论何时都应把主要市场立足国内。那么扩大国内市场的产品销路,前提是国内消费者必须有钱。

中国八万亿元居民储蓄看似不少,且不说其中的72%属于8.9%的富人(何清涟),即使全部按人头分,每个中国人也才六千元。人们对这些钱的指望是养老、医疗、抚养和教育子女等,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欧美国家人们习惯借钱超前消费,原因在于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必担心未来。而中国不仅是占人口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就是原本的国有企事业职工,也因为当年以低工资换取的高保障被废除而朝不保夕。因此尽管普遍眼前收入比过去高,人们却尽量储蓄而不消费。从这一点而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应该是促进社会消费的有效途径。

但是更有效的途径是让多数底层劳动者上升为中产阶级。一个社会只有在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时候,才会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消费基础。而对一个只有权势集团和低收入劳动者的两极社会,经济“过剩”在本质上是不可解决的。前面说的扩大经济要依靠第三产业,前提也是需要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因为只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状况,才能更多地购买服务、而不是只能把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的产品。

说到这,问题已经比较清楚,无论是建立社会保障,还是培育中产阶级,都是跟社会分配有关的问题。而分配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问题,因而得到这样的结论也就是顺理成章——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出路,只有通过政治改革才能解决。

h. “新中国”的中产阶级之沦落


今日中国有没有日益扩大的新生中产阶级,对此有不同说法。这里只从稳定社会的功能角度观察。中产阶级不是权势阶级,但他们从所在社会获得好处——教育良好、收入可靠,生活稳定,生老病死有保障,因此他们一般对社会秩序高度认同,是社会的稳定因素。

毛时代的国有企事业职工虽以今天标准衡量收入低下,但是从可靠,稳定,有保障的角度,都符合中产阶级特点,他们也的确构成了那个社会的稳定基础,因此被有些社会学家视为“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

而今,下岗、失业、丧失社会保障成为国有企事业职工相当一部分人的命运,原本的可靠稳定不再,饭碗朝不保夕,医疗失去保障,社会地位沦落底层,他们对当前社会也不再认同。

那么在中国走向自由经济的过程,是否产生了另一个新生的中产阶级呢?虽然人们收入普遍增加,但是把购买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和医疗考虑进去,收入增加的幅度便要打很大折扣。尤其是在养老、医疗两方面有保障的人为数很小。一场病就得倾家荡产是大部分人面对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今日社会的中产阶级达不到毛时代的规模。

一方面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原有的中产阶级沦落,新的中产阶级却未壮大,这种反差从侧面说明了改革以来社会分配存在的不公——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是被少数人攫取,而没有被多数人享用。

有人会问:在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存在一个人数可观的高消费群体,他们不是中产阶级又是什么呢?那其中确有一部分市场经济的成功者和工薪阶层的金领贵族、高级专业人士,包括一部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轻人,但是从整个中国看,这种高消费阶层主要是由权势集团及其亲属构成的。中国官员众多,遍布整个社会,尤其集中在城市。如果有条件对中国的高消费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追踪,会发现最高档的消费要么是直接的公款支付,要么是有求于权力的请客送礼,或者是来自当权者的贪污受贿,总之大多都会和权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无疑,这个具有特权的集团是从当前社会秩序得到最大好处的,也是最为认同这个社会的。然而特权集团不是中产阶级,也不会发挥中产阶级对社会的稳定作用,因为中产阶级是不制造社会冲突的,只起稳定的作用,而特权集团却相反,他们恰恰是社会冲突的源头。

【未完待续】
――――――――――――――――――――――――――――――


作者:纳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纳兰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4140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