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
纳兰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9/18
文章: 706
经验值: 991
标题: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
(482 reads)
时间:
2005-6-24 周五, 下午10:38
作者:
纳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党为什么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
王力雄:阿凡提打油
文化有审美、娱乐、传播知识等功能,最重要却是规范与调整社会成员的关系。这种整合只能出自完整的文化结构。形象地比喻:中国文化的结构如同由“忠”、“孝”、“仁”、“义”四个支柱搭建起来。“孝”是结构的核心,向上延伸为“忠”,横向扩展为“义”,向下普施是“仁”。四根支柱互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框架,再衍生出中国文化的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体系。
毛时代实行公有制,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文化不可相容,必然要求“家”与国家的分离,并视“家”为国家之威胁。这种变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根本解构。在那个年代,除了留下“伟大领袖”所需的“忠”,并且将其推向极端,中国文化结构的其他支柱都遭到彻底砍伐。
然而没有了“孝”、“仁”、“义”从纵向和横向进行的支撑,一个孤零零的“忠”不可能长久保持稳定。随着毛的离开人世,被其全部据为己有的“忠”再无他人可以继承,同时邓发动的改革一方面解构毛的神性,一方面为促成经济起飞不断下放权力,在社会心理中进一步消解国家和中央权威,最终把仅剩的“忠”也砍倒。
文化结构倒塌使道德伦理失去依附框架而枯萎,邓时代的物质主义泛滥与“独生子女”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失掉了文化的整合,社会也就疏离为亿万个体,每个个体都在无制约地恶性膨胀,彼此排斥或冲突。
维吾尔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一段,阿凡提奉老婆之命拿碗去打油,碗装满后油还剩一点,店家问放在哪,阿凡提把碗翻了一个个,让店家把剩下的油放在碗底的凹里。阿凡提端着那点油回家,老婆问其他的油在哪?阿凡提把碗再一翻。对于中国文化的结构而言,毛泽东翻的是前面那一下,邓小平翻的是后面那一下。现在,中国的碗里已经一无所有。
社会是由个人结合形成的,由此对社会最有效的整合应该不是强制,而是由文化传统赋予社会成员的自觉。如果具有这种自觉,即使政权对社会的整合丧失,社会成员之间也能保持协调和稳定,从而避免社会坠入混乱,给重建政权整合以缓冲时间。然而对于文化结构彻底倒塌的中国,这一点已经指望不上。
e. 生态之门将在管理危机时关闭
一个失去政权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社会,最后一个承托就是生态环境。如果生态良好,地广人稀,自然产出丰富,人们在最糟情况下各自靠田园农耕或采集狩猎而活,用不着残杀争夺,直到社会重新实现新的整合。然而对这种生态的承托,中国已经更无指望。
有人会反对我这种结论:中国现在并没有短缺的问题,而是生产过剩,是积压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何以认为现在的生态不够维持人们的生存?
的确,当前人类即使在百孔千疮的生态环境中也能生产足够产品,不但满足需要,而且达到过剩。然而这种状况的本质在于——绝大部分产品不是来自生态“表面”,而是从生态“深层”压榨出来的。
生态“表面”的产出指的是依靠小规模协作和简单劳动——如传统的农耕、放牧、采集和狩猎等——就能获得的资源。古代人类只需要这种资源就能维持生存。而要把生态“深层”的资源压榨出来,则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大规模社会协作、复杂劳动和科学技术。保证这三个因素,前提是以组织和管理为手段的整合。
具体举例,中国目前的农业离不开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否则仅粮食一项,产量就会下降一半(据我所做的实地调查)。化肥怎样变成粮食呢?生态“深层”的概念在这里非常直接——作为化肥原料的石油天然气正是从地壳之下开采出来的;要投入庞大资金,调动众多人员;要建设管道或巨轮运送油气;要有炼油厂和化工厂制造化肥;还得有覆盖全国的分配网络和运输系统,才能使化肥最终送达千家万户小农,下到地里,变成中国的一半粮食产量。可想而知,实现这样一个用生态“深处”的能量供养人类的过程,绝无任何力量可以独立完成,只能靠社会的整合。
而在社会的整体性整合全部被政权把持的中国,一旦发生政权崩溃,就意味整合功能的丧失。先不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只要上述的石油开采、提炼制造、资金人员、分配运输的链条上有任一环节中断,中国的农田就陷入无化肥可施的境地。那时,即便几亿农民都能处惊不乱地保持正常生产,粮食总产量也会减少一半,当前的“粮食吃不了”立刻就会变成大饥荒。
这里举例的仅是化肥一项,类似情况在每一个能量链条或物流链条上都会出现。饥荒已足以造成危机,何况饥荒还会与生产继续下降形成互动循环,最终导致压榨生态“深层”的生产体系彻底解体。在那种情况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危害就会凸现出来——生态“表面”无法提供维持人类生存的起码资源,因此在社会得到重新整合、恢复压榨生态“深层”的能力以前,大批生命将不可遏止地丧失。
f. 关于崩溃可能导致死亡的计算
如果中国发生政权崩溃,随着管理和秩序的丧失,失去压榨生态深层资源的能力,只靠生态表面的产出,那时可以维持多少人的生存呢?我希望这作为一个课题,由各方面专家做一次定量计算——在中国的天上、地上和水里,自然产出的可食用植物动物能有多少?而在没有化肥、农药和良种条件下的农牧生产,又总共能收获多少粮食,喂养多少牲畜?
我对此相当悲观。中国的面积虽然不小,却一大半是高原、雪山、沙漠和戈壁,很多地方寸草不生。为数不多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已被掠夺性开发造成严重退化,能否养活中国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已深有怀疑。
问题还在于,即使明知三分之二的人口养活不了,也无法让他们离开中国,只能是十三亿人都挤在这片土地,相互争抢生态表面那点稀少的资源。可想而知,竞争的激烈残酷将会达到何等程度。那无疑将导致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即使对于自然经济的农牧业,也得有基本稳定的环境。假如连庄稼种籽都要遭抢,或者是刚出生的牛羊也被饥民吞食,是不会有人愿意生产和能够生产的。
落到那种境地,必然出现由饥饿、瘟疫,以及相互残杀综合造成的大规模死亡,那也就是社会的全面崩溃。全面崩溃何时终止,取决于出现一个平衡点——即可获得的生存资源和存活的人口达到匹配,人们不用相互争抢和残杀也能活下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平衡点,社会才具备逐渐回归稳定,重新实现整合的可能。
不言而喻,生态资源在那种状况下是不会增加的,若是没有其他资源的输入,达到平衡点就只能靠人口减少。那个减少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对远古人类进行的研究表明,持续维持一个以采集狩猎为生的人生存,平均需要一平方英里的土地(L•S•斯塔夫里阿德斯,《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让我们假设养活一个人需要的是一平方公里,中国土地能养活的人口也才是九百六十万。当然,今天的人类会比远古人类知识更多,能力更大,我们把各种有利因素都考虑进来,让存活的人口增加十倍、二十倍、三十倍……也才不过三、四亿。那就意味着,死亡的人口将是中国现有人口的一多半。
【未完待续】
―――――――――――――――――――――――――――――
作者:
纳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好, 看得正来劲, 还有吗?
--
湘君
- (0 Byte) 2005-6-25 周六, 上午12:03
(18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0094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