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成败之鉴·戡乱战争 14 】 华东战局·中原会战 2 |
 |
所跟贴 |
【成败之鉴·戡乱战争 14 】 华东战局·中原会战 2 -- HGC - (934 Byte) 2005-6-13 周一, 上午1:32 (747 reads) |
HGC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
|
|
作者: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败之鉴·戡乱战争 14 】 华东战局·中原会战 2
记「中原会战」之役
作者:东方绿
在國共内战的五年期间,如果依据双方軍事情况的发展和变动,大体上可将这五年约略区划为三个阶段:自民國三十五年的春夏间,國共双方在美國马歇尔出面调停之际,双方即已积极备战,迨至七月,「軍事调处执行委员会」及「三人小组」尚未宣布调处失败,而战火却已急不及待的燃烧开了!各线國軍全面向共軍占领区推进,由该时起,就当算作内战第一个阶段的开始;此时的國軍,进势既速而效果复高,正十足的符合了当时的一句新闻惯用语句所形容的:「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國軍获致赫赫战果!」
國軍的这等势态,大约延续了一年左右,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那是由民國三十六年的夏季至三十七年的夏季。在这内战展开後的第二年间,共軍的表现与第一年比较,是有了显著的转变;此阶段的共軍,已反退为进,在战略上将零散的兵力复行集中,渐渐的采取主动,转换成了先一年间國軍所呈的态势和所处的地位;於三十六年六、七月之前被國軍攻克的城市,部份已於此阶段中夺回,而此时的國軍,虽尚未呈现败徵,但已处处遭受箝制,失去了原本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因此双方在各线战场上仅只胶结在一起,一时之间未见高下;及至发展到三十七年的夏季之後,形势就有了急剧的转变从,从济南战役起,國軍於接连的:东北、徐蚌、平津三个大会战中失利,局势於是急转直下,那期间算是内战的第三个阶段了。
國軍第一阶段的胜利
言及内战第一阶段,國軍进势之锋锐,能於短短的一年之间,以雷霆之势,攻城略地,将共軍占领区之全部重镇如:淮阴、临沂、荷泽、大名、承德、张家口、四平街、长春、安东卫等等以至延安及千百城镇尽数攻克,其因素不外两点:即抗日战争胜利未久,國軍士气旺盛,乘胜而进,且拥有较共軍优良的现代化装备和武器,再复以较大的兵力临之,凡此:在在皆是促致进軍锐利的优势条件。
共軍方面,由於在抗日战争期间,素习游击战术,此时对於正面阻挡攻击,如采用广面的阵地战术,则力有未逮且难以致功,是故只好於暂时间分散兵力,进入各山区地带,避开國軍之凌厉来势,否则,如采用正面对抗的「硬碰硬」战术,则损失势必巨大;因此,在这内战的第一个阶段中,共軍不得不复采用游击战术,以闪避之法,藉以保存其有生力量。及至國軍完全攻占了城镇、据点之後,形势遂即随之转变,而形成了有利於共軍的条件,都就是进入了内战的第二个阶段。
做成有利共軍的条件
何以國軍攻占了共区的千百城镇後,反而造成了有利共軍的条件?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因为國軍既新克复了那么多的城镇,就必须在每个城镇中驻軍、设防,如此一来,使原本百分之百能够灵活、主动作战的國軍,大半数变成了驻軍,不再能发挥灵活调动作战的性能,形成了被动的地位。反而放弃了城镇据点的共軍,在外线作战的条件下,却更能灵敏的调动、转战,随时选择國軍兵力铰为薄弱的城镇,采取突击,施行各个击破,如此每破一处國軍驻地,则能扩张若干兵力及增添若干武器及装备。部份机动的國軍野战兵團,由於人数较开始进攻时期,减少了一半以上,调动、转战就不能处处灵活的得心应手,因了这等情况,所以在民國三十六年秋冬之交,國軍遂处处在遭受着共軍的攻击,而共軍每当在攻克一城一镇之际,俘虏了國軍人员及战利品後,立即撤退,并不继续占有及据守,而共軍撤退後的空城,國軍又多复再次驻入,表面上虽似失而复得,实际上这正是共軍当时的策略,因为若是一旦有机可乘、有隙可入,共軍会再三、再四的前来攻击。因此,共軍在三十六、七年一年之间,兵力扩展得相当快,其原因即与此等策略及战术有关,致而在与國軍的总兵力对比上,人数较國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國軍重点相继被攻破
自从共軍采用了此种灵敏的重点突攻之各个击破战略後,民國三十六年下半年以後,國軍所占领之不少重要据点,就先後被共軍一次、二次或三四次的攻破,其中主要的计有:三十六年十一月平汉线上的重点石家庄失守;十二月运城失守;三十七年三月东北方面重要据点四平街被共軍三次攻破;三月中及四月初河南西部重镇洛阳两次被攻破失守;宜川亦在三月失守;宝鸡(陇海路西端终点)在四月初失守,胶济线上的中心点潍县亦失於四月,致令山东、东西两端隔断。五月中旬山西的临汾失守,及至到了六月,洛阳方面的共軍太岳兵團之两个纵队由陈赓及谢富治率领沿陇海路东进,佯对郑州,而徐向前的晋冀鲁豫野战軍,亦由石家庄南下沿安阳、汤阴而进至黄河北岸,布防至郑州及开封隔岸。鲁西方面正在与國軍胡琏部「捉迷藏」的陈毅、粟裕之华东野战軍,亦分兵四个纵队进向河南归德之北。刘伯承及邓小平领导的中原野战軍(注:当时此部共軍亦名之为「晋冀鲁豫野战軍」,是何原故不详),於湖北、安徽之大别山亦调动六个纵队经桐柏、江汉,转沿贾鲁河已到达了开封西面的中牟、尉氏县一线作大型的集结,明显的是指向郑州和开封。
激战七天开封被占领
在共軍这种重兵压境的局势下,开封以东至徐州沿线的陇海路上,立即造成了一片混乱的局面,國軍调动部队的火车阻塞了沿线,当时镇守开封的是刘茂恩及刘汝明两部,而附近驻守的部队是时番号甚多,如孙元良部一部份,吴奇伟部一部份,河南警备司令部刘汝明的一部份,但可惜这些部队,多数是於新近在洛阳、宋河、宛西、西府及陇东等各个战役中退下来的,都是急待整补的残軍,已不堪再战的了,其中唯独能战的只有邱清泉部和杜聿明的一部份、并及区寿年的一部份,另外还有一总队交警是由花旗营新调到的,因此,兵力就显得薄弱,为了援救开封,只有由远处调动援軍,当时首先将区寿年整个兵團由徐州「西点」兵营全部调至兰封,而邱清泉全部亦集至兰封和商邱之间的陇海路上;鲁西方面正在定陶、郓城间的胡琏部亦被调动,最远的援軍则为由南京、浦口调动的二十五軍。由於郑州当时同样告急,故而环绕在郑州左近的部队,皆不能活动,较远的西南方而驻马店一带,有三兵團张淦部之四十八軍一个师,另及信阳一带之五十八軍,此时虽曾阻挡过刘伯承部的调动,但显然未能截住,徐州方而驻軍虽多,但各有防务,难以调动。这是当时双方軍队的调动大略情况。
迨至六月中,共軍即已兵临开封城下。十六、十七两天的开封外围战事,十六兵團孙元良部的四十七师及刘汝明的警备七旅就全部覆没,接着就展开了攻城战,主攻的是刘伯承之九、十一纵队及陈毅的两广纵队的一个纵队,共计三个纵队。徐向前部在黄河北岸(地名)渡河,由花园口至赵口间上岸,之後与刘伯承部会合转向开封东侧,陈毅粟裕部己到达了曹县、复程一带,是在國軍新五軍和十八軍的中间,牵制着邱清泉和胡琏两部。开封激战前後共计七天,迨至二十二日中午,则终於被共軍攻破占领,守城的刘茂恩及刘汝明部当即撤往兰封,而退向徐州。
开封机场是重要基地
开封既破,形势更形紧张,共軍攻势顿急,陇海沿线以南地区之各部队残軍,虽作抵抗,伹共軍兵力甚为集中,全部控制了陈留、通许、雎县、宁陵、鹿邑、商邱等地,而兰封、民权两车站亦成孤立。邱清泉部之高吉人师(七十师)於二十五日已在民权与共軍接触,正於是时,第二十五軍已由南京开到商邱车站,下午四时由商邱站落下火车,立即由辎汽二十四團运往商邱县,当晚则在宁陵与共軍开火,开封战役之延续,又展开了。
这次战役称为中原会战。所谓「中原会战」,严格的说来,实在是两个战役,不过由於参与此两战役的共軍,是一次的集结,因此,述及这两个战役的时候,则统称为中原会战了。
「中原」这名称是泛指的河南一带,因为古时称此一带地区为中州之故。
在中原会战的第一个阶段的开封战役,如此一个历史名城、现代的軍事笫一等重镇,竟会於短短的六日之内即被攻破,姑勿论责任谁属,只问其何以如此轻易失去?其大致原因在於共軍调动迅速,而國軍方面事先未能获致共軍的调动数量之消息,虽各方面皆曾发见共軍有调向开封一带的迹象,但只误以为小股活动,及至战争展开,发觉共軍兵力庞大之际,而又苦无近处之援軍;迨後,虽由远处调来了援助之野战部队,但战事已差不多到达了尾声的阶段。
开封,在战國时代已是当时魏國的京都,其时名为大梁,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以及後来的北宋,皆曾先後在这里建过京都,其地名胜古迹之多,固不待言,即历代遗留下来的那幢坚固厚宽的古城,在现代的平面战斗中,仍具有相当功效的防御作用,而其近郊的大型飞机场,是为胜利後國軍空軍的重要基地之一,自抗战胜利後,经常驻守着空軍一个大队坐镇其间,如若共軍真真采用小股兵力来犯,当然是绝对不致动摇这个國軍重要据点的!
刘茂恩被骂猪狗不如
开封战事最初的揭开,是在六月十七日,共軍於该日的黎明前四点钟,突然包围了中牟县,一部份由中牟西进作夹攻郑州状,在陇海线白沙站展开了战事,接着开封西南至尉氏县一线,共軍竟在朱仙镇截断。尉氏亦於十七日之一天激战後,至傍晚失守,而於夜间,开封东南的陈留亦告失守,共軍随即展开攻击开封正东陇海线上的兰封车站,但是驻守兰封的邱清泉部新五軍熊晓山一师,战斗力很强,激烈抵抗,共軍两度攻击未能致胜,当即复行撤向铁路以南,与大队合并。十八日的夜间,开封即已开始被围,在当夜大约十一时许,机场首先遭到共軍炮轰,飞机完全未受到损失,但全队并未参与战斗,当即起飞撤退。
迨开封失陷之後,被学生駡得体无完肤、猪狗不如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及警备司令刘汝明,事实上并非如学生恶意漫駡和形容得那般「如鼠见猫、望风而逃」,倘如说点公道话,他们事实上已尽了防守之责,可惜的是他们力量实在不足以抵挡大量的共軍而已。
徵用空棺材装运炸药
十九日、二十日,一连两天,共軍对开封城作过了多次的攻击,皆未能攻破,仅只占据了开封城的四关厢。为了抵挡共軍的夜攻,守軍将已拆去城门的东门和北门,挖满了壕沟,堆了数层沙包掩体,最後并用数十部大型軍用汽车堵塞了路口,车头灯完全开着,照着壕沟之外。并在有城墙的部份,四面八方扯满了电灯,电灯皆悬挂在城墙的下半部,恰如古代的「挑灯夜战」,但不久电灯的数条线路,皆被共軍的枪榴弹击断,而守城的國軍竟再将电灯换成油灯,他们将数以万计的洗面用搪磁盆、铜盆等,四边用铁线缚住,内中放入棉花、破布等物,灌满花生油及豆油等油液,用火点燃後仍挂在城墙外面原木悬挂电灯之处,因此,虽在深夜而此城外半里之内,照耀如昼,共軍所有活动,守軍一目了然,然而,在此情况下,共軍却未终止进攻。
共軍进攻之始是采用木制云梯,但当接近城外壕沟之时,即被守軍清灭,终於不能接近城墙,如此两日两夜,共軍之进攻方法,则有了改变,那是共軍由城外各处徵集了民间大量木制方桌子,而在每一桌子上盖上棉被三四床不等,复在棉被上浇水浸得湿透之後,共軍两人抬着桌子,而另有一人拉着云梯进攻,如此新奇的冲锋,并未获致效果,國軍由城上开放迫击炮及甩下手榴弹,此等进攻方法,仍是未能略有寸进,而共軍死伤枕籍,國軍由城上开炮竟将靠近城墙的部份民房全部烧毁,致使共軍在近城之处,无掩身之地。最後共軍终於在城墙之外的城壕中(护城河,是原有的)挖掘隧道,直挖向城基之下,当此情况被守城國軍发觉之後,亦即设了对策,即在城内城墙脚下——城墙基础上,埋下了许多空的酒瓮,籍以探听共軍挖掘情况,准备守着共軍挖通之隧道口,因为这种埋在地上的空酒瓮,若遇地下近处有掘挖时之震动,瓮中即有嗡嗡之声。然而,共軍所挖掘之隧道,却皆并未挖通挖透,而只挖至城墙底下为止,因为共軍之目的并非预备由隧道攻入城中,而是将炸药输送至城下;共軍输送炸药的方法,亦甚稀奇,是用由民间徵来的未用过之空棺材,在下面加四个轮,棺内满装用狗皮紧扎的大量炸药——大约是硝酸棉,由隧道推至城墙底下去。
始终未与区寿年会师
在共軍向开封城下挖隧道的时候,没有再行冲锋进攻,因此表面没有大战事,城中國軍大都误以为共軍连攻多次,不能攻近城墙,可能就要撤退;但在二十一日深夜一时许,突然四面八方的城墙在接连数十声猛烈的爆炸之後,开封城的城墙立即出现了许多大缺口,在城中守軍尚未弄清楚爆炸的原因之际,而共軍竟已攻入城中了。由於守城國軍没有直接作战,是故伤亡不大,因此得能集中突围,沿铁路线,边打边撒,退向兰封,沿途伤亡却为数不小。开封就如此失守。
开封既失,共軍却未阻止逃亡,因之,大量难民、学生、直向徐州逃去,沿途到处贴满了咒駡刘茂恩的标语,而在「刘茂恩」三个字上皆加上了「犬」旁,也算杰作。
进攻开封的共軍,於城破之後,留下了工作人员後,立即撤出开封以东与共軍大部队会合,开始了另一个战役。是时,國軍新由徐州九里山「西点兵营」调至河南的区寿年兵團,已在民权县的野约岗下了火车,开向雎县的榆箱铺,尚未驻定,就开始了战事,但只是小接触,区兵團随即在杞县一带作了怖署,及至二十五日二十五軍到达了商邱,区兵團已展开了激烈的战事。二十五軍急欲与区寿年部会合,但方至商邱,战事已起,只好边战边进,先头部队在二十六日的夜间已到达了雎县,而軍部尚在宁陵,即已完全遭受包围,不能活动了,所以二十五軍自始至终未能与区兵團会师。
两百多骆驼大派用场
这个二十五軍,实际在进入这个战役的时候番号尚是一个整编师,「軍」的名义,是在战斗中始恢复的。原来此軍於三十六年十月由烟台调至安庆登陆,後来经过潜山、岳西、桐城、舒城、宿松、黄梅,受华中长官部指挥,在大别山中,打了五个月的仗,後来南京召开國民代表大会,在三月底始调到南京、浦口一带守外围警戒,六月中,正在六合整训,接到调徐州的命令,在到达徐州尚未落火车,立即又复转调商邱,就参加了中原会战,而竟於这次战役中成了主角,竟糊糊涂涂的成了名,这也是此一軍軍长黄伯韬所梦想不到的。因为这一軍,当时只有两个旅能打仗,其中的一四八旅,因为在大别山中打光了,是时只是一个空番号,虽在五月份始在龙潭、丹阳新成立,但新兵是完全未受基本训练的,此时亦未带来河南,尚留在南京。两个旅和一个师部,合起来不过一万二千人,在徐州临时配属了一个重迫击炮营,算是增加了十二门重臼炮的实力,就凭着这一点点队伍,当时该軍人员皆以为是肯定的送死,根本上没有预备作打胜仗的打算。
当他们方过了商邱,困难立即遇上了:原来该軍的装备,全部是日式重武器,立即走不动了。因为日式的山炮及野炮全部是铁轮的,而这时所进入的地区,正是著名的黄泛区,遍地黄沙,炮车、炮箱之轮皆深陷沙中越尺,因之,全軍皆更信为不祥之兆,费了相当大的力量,在正作战中,将炮搬上辎汽二十四團的汽车,该團團长老大不开心。黄伯韬说了不少好话,一脸可怜巴巴的样子。幸而该軍有两连骆驼,那是抗战期间在河北成立的,该軍对於那两百多只骆驼,向来爱之如珍宝,伹却没有大用途,只是驼些器材、行李等物,而经常的跟随軍队乘兵舰、乘火车,很少走路,都养得肥肥的,不想在这黄泛区里竟派上了大用场,小口径的炮以及重机关枪,都骑上骆驼的背,才得移动。
伞兵部队第一次出现
所谓黄泛区,原本是古黄河道,民國二十七年的六七月间,由於徐州被日軍占领,开封方面又发生了激战,为了要阻挡日軍的增援,黄河就在郑州以北之处决了口,致而一时之间洪流淹没了十余县,日軍有没有因此而被阻止则不详,但受害的百姓却何止千万?当时正在抗战之中,一切罪责自然都成了敌人的暴行,但实际的真相,曾遭受洪祸的老百姓,都心知肚明。所以这带首当洪水之冲的地域,就成了黄泛区。此地黄沙滚滚,夏日尘土蔽天,土质毫无粘性,如不挖下地面三、四尺,则不见实地,对於作战时的軍事活动,不论敌我,双方同等困难,挖掘战壕,建筑掩体,皆不可能,而最令人感到威胁者,则为水源有限,每一村庄中,虽然皆有水井三数口,以少量村民而言,固然够用,但大軍一到,人马皆必须要用水,季节又是在盛暑中,其时情况实在艰苦异常。
六月二十七日,共軍将围绕在二十五軍之外的包围圈开始缩小,二十五軍的先头部队和师部中间被隔断,方开始不久的战事,突然就有了严重的危机,显然这场战事,发展到此时,政府当局已十分重视了,连成立以来从未运用过的伞兵部队,也在此际出现了。二十七日下午三点钟左右,二十四架运输机将伞兵运到了一團,就在宁陵与雎县之间的沿线降下,为二十五軍的司令部及先头旅(四十旅)打开了一条通路,当时师司令部及一○八旅就冲上了雎县与四十师会合在一起,而宁陵方面之二十五軍所遗下的阵地,则由商邱开到的一总队交警接了防。二十五軍司令部既到了雎县,四十旅则即由雎县再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推进的情况,万分艰险,是采用了「方阵」在战斗中推进的,一面推进,一面沿途开炮,待到了帝丘店,则被共軍的重兵阻住,当时的四十旅与师部,曾有了一点不大协调发生,那是黄伯韬认为整个四十旅应当集中,才不致被共軍各个围困,但四十旅旅长陈士章却再三再四的要求,述说他当下的阵势非常有利,因为凑巧在这地形上是廿余个小村,每村皆相隔一、二里或三、四里,最近的只有半里多路,若是将軍队集中在一起,反而有十余村庄将为共軍利用,但如此分散,彼此却皆能首尾相顾,既可保持阵地面积,又可分散共軍炮火密集的威胁,黄伯韬接到电话後,曾再三研究地图,但可惜地图上只有三四个小村庄,其他的十几个小三家村,地图上没有,经陈士章详细报告了,黄伯韬命令速即将新制地图送至雎县,二十八日晨三时许,骑兵突击队将地图连夜送到了黄伯韬师部,经过研究,认为地型的确有利,就由一○八旅再行分拨了一个團至四十旅处协防,而二十五师师部,亦由雎县城内开出城外,以防共軍炮攻和围困,如此布署,二十五师前後部队,即能连成一线,首尾可以相顾了。
杞县失陷区寿年失踪
二十五軍被调来参加这次战事,目的本来是进攻的,但恰与目的相反,一开始就在被包围中,虽已尽了全力希望与区寿年兵團会合,但始终办不到,理由很简单:外线的共軍兵力在二十五軍的十倍之上。自从二十八日在帝丘店一线方扎定之後,就开始被攻,以至到此役结束为止,完全是在作着内线防御战,虽然也时时出击,但那只限於一二里路的面积之内。
初时,杞县方面的区寿年兵團之隆隆炮声,尚能给二十五軍员兵一点精神上的互助意义,到了六月三十日,在电报中得悉了区兵團的第七十五軍,已渐告接近本軍的阵地,当时四十旅作了出击接应的准备;但第二个消息在七月一日到达时,已证明七十五軍被共軍在一夜之间消灭了四个團,軍长沈澄年率领着残余的两个團,又向杞县之区兵團部退回,在距城仅三里处被共軍消灭。当这消息到达後,二十五軍司令部封锁了消息,不敢让员兵知悉,但突然不闻近处炮声了,士兵心中自然也明白了情况的不佳,到了七月三日,共軍攻入了杞县城,区兵團全部覆没,有传说谓兵團司令区寿年化装难民逃出了被攻破的杞县,但之後再未闻听他的下文结果。
杞县失了,全线的兵力只有二十五軍这一个不完整的軍是主力了,商邱方面的交警,则已於六月二十九日退回了商邱车站,而另有的兵力则为那一團空降的伞兵,他们是临时受二十五軍指挥的。伞兵是中國軍队的新品种,大约在抗战末期始成立,他们从未在此之前参加过战事,此次初出师,可谓很成功。他们的作战方式很特别,三三两两碰在一起就是一组,一个两个也能单独作战,勇敢和负责,深令当时与之并肩作战的二十五軍全体官兵们佩服,由此可见中國的軍队,是有资格接受任何现代化教育的!
惊心动魄的人海战术
七月三日的晚上,共軍猛攻二十五軍,所用的战术,那大约就是驰名的所谓人海战术了,四面八方如同波涛一样的汹涌而来,形态令人心惊胆战,國軍的机枪射手们,大部份都如醉如痴的握着枪机,因为向来作战,从未见过这等情况,杀人而杀得令自己害怕和恶心,经过了如此的一次攻击之後,轻重机关枪的枪手都换了軍官,因为颇多士兵受不了这等现象的精神压迫,如此的四十分钟攻击,二十五軍失去了六个小村。共軍在停止进攻的时侯,将阵亡者拖回掩埋。
当时共軍遗下的阵亡者尸体,有的就在國軍阵地之前,经搜索之下,曾在他们身上发见了一种奇怪的「装备」,那是一条长约三尺的蔴绳,一端缚在尸体的脚上,另一端则压在束腰的皮带之下,而且还挽了一个圈,这条绳的作用,就是准备在战死之後,被拖回时用的。由这一条短短的绳,就足见共軍在此战役的冲锋时,皆是作了必死之准备的,如果抛开政治的立场,单从軍人的战斗精神而言,如此的准备,怎能不胜?在这一场战斗之後,黄伯韬认定难以支持下去,当即发电告急。
黄伯韬晋升兵團司令
七月四日的早晨六点钟,空軍即开始前来助阵,三架、五架的飞来飞去,整日不停。九时,蒋总统到达了阵地上空,坚令固守阵地,并通知谓援軍即到,在总统对黄伯韬的命令中,并明令晋升黄伯韬为第七兵團司令,且即恢复軍建制。当总统离开了阵地後约两个小时许,空軍运输机即前来投掷了大量乾粮——真正的乾粮:油饼、面条、馒头、面包、花生、饱子……不一而足,这是在徐州、蚌埠一带由民间临时徵捐的。下午两点多钟,大量的信件到达了,像雪片一样的由空中飘下,那是南京、徐州两地之中小学校的学生们写给二十五軍将士的,由这两件事看起来,後方办事的効果实在不慢,小学生们的一片小纸,给大兵们的鼓励却很大。重要的是在当天下午三点钟,又有一團伞兵到达了,虽然只是一千几百人,但是这一千五百个花朶似的降落伞,冉冉自高空降下,看在二十五軍员兵的眼里,这等天降援兵,是甚具鼓舞作用的,当伞兵尚未到达地面之际,部队已向昨晚失去的六个小村进攻,同时也是接应伞兵,因为伞兵所降的地点正是那几个村庄。当然,共軍同样也被这部伞兵影响了心理,况且该等小村中的共軍,并非大股,如此天、地两方配合,半个小时几个小村就又被國軍夺了回来。但是方被攻克的那六个小村中,由於國軍尚未立定脚跟,故而未曾将「对空联络布板」铺在地面,而徐州到来的助战轰炸机,尚以为该数村仍为共軍所占,当即轰炸,致使國軍在几分钟中,死伤百余人,及至摆好联络信号,飞机已去了,这是向来不会出现的错误。因为通常地上部队驻定後就在空旷地方摆好联络信号符号,夜间点燃火光符号,以资空軍识别,并指示空軍若干事项,从不致误的。
空投大批火焰喷射器
自总统来过及伞兵增援,二十五軍虽然皆增添了信心和战志,但是无奈共軍兵力大,而且一至夜间,整个战场,就成了共軍的天下,因为在夜里國軍的空軍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虽仍有前来助阵,但未必能令共軍真正遭受压力。同时,在庞大的原野里,空軍摸不清应向何处投弹及扫射,更不敢妄动。
每当共軍攻到國軍阵地之外的时候,差不多就会和國軍混在了一起,空軍是没有办法分得清楚的,因为空軍轰炸的目标,原则上於夜间是只炸「火光信号符号」三里以外之处的,因此七月四日的夜间,共軍接连三次冲锋,空軍都无从协助。二十五軍丧失了七、八个小村,退下来的軍队,都集中在帝丘店的周围数小村中,而黄伯韬及师部於五日的早晨,亦偕同一○八旅旅部,撤向了四十旅,攻驻进了距帝丘店三里处的赵庄,这一万多人,算是又集结在一起了。五日的白天,整个午後,没有战事,与伞兵同时降落的國防部两员教官,在临阵教导二十五軍官学习使用火焰喷射器,因为随伞兵之降落,同时空投下了百余具此种新武器。
二十五軍作覆没准备
到了七月五日下午六时,共軍就开始了用集中的火力发炮,一直射了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中,二十五軍伤亡惨重,立即成了瘫痪的状态,虽有空軍到来掩护,但见不到若干作用。最令人伤脑筋的是那些阵亡的尸体的处理,因为遍地皆沙,不易挖深坑,浅浅的埋下後,一时之间士兵跑来跑去的踹踏,就会又把尸体踏了出地面,而且炮弹落下之後,已埋的常被炸了出来和新死的混在一起,而受伤的滚在泥沙中,天黑了死伤分不清,很多受伤的由於伤口无水洗净消毒,连同泥沙勉强包扎,都化了脓。士兵们在井地挖出的泥浆,大多皆是将钢盔放置地上,在铜盔上面盖上衣服,将泥浆浇在衣服上过滤而饮,如此情况下,当然无水给伤兵洗涤伤口,加上天气又热,因此不少轻伤的,也救治不及而死。在八时,共軍停止了炮轰之际,二十五軍即作了覆没的准备,仓促中将一切能行动的人,皆编成了战斗队,火伕、马伕、电报员、看护兵、以及軍需等非战斗人员,亦皆全数武装,至十时,共軍第二次炮轰又开始了,发炮半小时,炮声一停就展开了冲锋,冲锋的号角吹得十分凄凉,「冲!冲!」的喊声令人惊心动魄,二十五軍的各种近射程炮及曲射炮全数皆用零度发炮,因为驻地之断垣残瓦之外就是共軍,是真真的一墙之隔。共軍攻击了二十分钟之後,终被击退了。火焰喷射器的効用真不错,至於那种重臼炮,弹头落地爆炸後,与飞机投下的炸弹,威力不相上下,如果当时二十五軍没有这两种临时配备,在七月四日晚上,是绝对非垮不可的。
一夜之间共軍总撤退
当时,共軍的冲锋虽被击退,但是二十五軍的人员皆静静的等待共軍的再次攻击,因为人人都相信共軍不会就此罢手,然而;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共軍却未再来攻,众人皆窃窃私议,认为共軍最拿手的是所谓「拂晓攻击」,大家都肯定自己将死在那个时候。黄伯韬及大部僚属坐在赵庄小街中心的几十辆破軍车的车底下,也静默着,只有炮兵们在拆弹药箱、插信管,运来运去的分配着,指挥炮兵的却是政工处副处长张会同上校,反而伞兵四團團长(忘记姓名)却仍然说笑。然而一等、再等,共軍却终不见再来攻击,渐渐天已亮了,所谓「拂晓」的时候也过去了,尚不闻枪声,也不见共軍的动静,大家虽然是在等待死亡的到来,然而也终於等得不耐烦了,当时有一名團长和四十旅的参谋长自言自语的商量:「出去看看吧?」这时黄伯韬始说:「至今还没有消息,那只好出去看看了!」当即就有三、四个单位发令派遣出击。
出击的队伍,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也没有无线电话报告,亦无枪声。大家等得更焦急,黄伯韬再三询问,大约过了有一个小时,电话接二连三的报告来了,皆谓不见共軍踪迹,黄伯韬与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一○八旅旅长杨光当即派出了一个團及师部的骑兵营出击、搜索,迨骑兵在周围二十里左右皆证实无敌踪的消息到达後,黄伯韬同师参谋长李世镜商量了一会,始向南京及徐州发出了电报,是时尚不明共軍退向了何处!
显然南京方面接到电报後,还不十分相信,因此九点、十点之际,空軍在赵庄、帝丘店阵地周围地区,盘旋来去很多次,当然那是为了要证明真实情况的。
这次胜利是检了来的
半个月的一次会战,就如此结束了。当天正午中央广播电台宣布了胜利大捷,而共方亦宣布胜利,并谓此役计消灭了邱清泉、黄伯韬各一部份、及区寿年全部共九万人。当时的二十五軍对於究竟谁胜谁负,根本上莫名其妙。惯於说老实话的黄伯韬将軍,在得到了各种奖励之後向部曲说:
「我们是胜利了,我们的胜利是检了来的,恰似我们检回了一条命一样!」
又说:「虽然二兵團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就要垮掉,但是我们仍是得感谢他们,因为若不是邱将軍在我们之旁,而胡琏将軍又快要打过来了的话,共軍怎会轻易退去?况且共軍已经得了便宜了,而我们的弟兄又在拚命,在这几项简单的原因下,他们能不退吗?」
二十五軍在此战役後,先到了徐州机场,接着又转去符离集,在宿县接受了國防部新闻局局长邓文仪代表中央的犒赏之後,放下了日式武器,换上了美式的装备,休整了一个月,就进入了徐州东部,参加了徐蚌会议,结果垮在了碾庄。
事後回想,为了什么原故,中原这个并不太大的会战,而政府当局那么重视?原来,自从进入民國三十七年以来,各线战事皆不大顺利,而黄泛区及开封都在豫东,如果失去了此一带,则直接影响徐州和威胁南京,所以对此一战,是要求必胜的,况且是时政府方改组仅一月许,如果造成了徐州的战事,那是很尴尬的,是以黄伯韬就在这种情况下,成就了个人的功名。但是内战的軍事目标已达到了徐州,虽然七月间共軍撤去了,但未越百日,却再一次更大的集结在徐州一带。
总而言之,这是内战第二阶段最後的一战,也是國軍撤出大陆之前、最後的一次大胜仗。
■■■■■■■■■■■■■■■■■■■【以上全文完】
以上《记「中原会战」之役》,原题《記國共內戰期間的「中原會戰」之役:黃伯韜莫名其妙打勝仗》,是以《春秋》杂志总359期(1972年)同名内容为底本完成数字化处理。
■■■■■■■■■■■■■■■■■■■
…………
七月四日,天还未亮,我探视四围状况,敌人已对我三面包围,孤軍困守杨桥小村,实在是无险可守,结果必为敌人所俘;如向帝邱店撤退,与第廿五軍会合,仍可固守待援,此时即召参谋长戴杰夫,二團團长郭志持耳语,令分途向帝邱店突围。此时天将破晓,三人各走一路,我与戴参谋长先後到了帝邱店时,而郭團长另走一路,方向错误,被敌包围击毙,据说中了十八枪,用土现地掩埋。此时又闻副参谋长罗國英失踪。余突围时,随行副官、軍需有屈先知、徐家达、冯春生三人;机枪向我们扫射,时而伏下,时而起来。空軍低飞,不分青红皂白,亦向我们扫射。此时敌我难分,我之不死,亦乃命大,正如圣经传道书三章二节所讲:「生有时,死有时」我的罪苦,还没有受够,可能还要苟延残喘几年吧!我率士兵一排,亲往郭團长临时埋葬地,将其尸体挖出,抬至帝邱店。我摸摸他的尸体,仍有温度,不由得热泪夺眶;多年患难战友,情同兄弟手足,真是万分难过。
七月五日,於帝邱店较大的土寨,用门板钉一个临时棺材,装殓郭團长志持;连长以上公祭,随即指定邹云连长护灵,等事结束後,运往徐州再转南京。然後我视察本部伤兵,约有五百余人,缺乏医药,到处见到血淋淋的惨状,敌人对我寨内不时炮击,官兵均掘有躲避地洞,寨子里面,秩序尚佳。我们两个部队,大约还有一万多人;蚁集似的全寨皆兵,人民逃避一空,连一只猫狗也见不到;寨内有小池塘,水已变成黑色,大家均抢著饮用,也不顾及什么细菌了!此乃战场生活,诚然喻軍人生活,如同「神仙老虎狗」,打了败仗,比狗不如,打了胜仗,就是老虎神仙。
七月六日,我们仍困守帝邱店,敌人约六个纵队包围我们,如同瓮中之鳖,黄司令准备自杀,召见我说:「张司令:我决心自杀,部队交四十旅陈旅长,你把汽车烧掉,炮闩投入水井,武器等破坏……」云云,我即苦劝他说:「黄司令官:你不可有如此想法,我们要作困兽之斗,本部还有数千人,可以组织若干突击队,利用夜深出寨突击,不为匪抑留,亦可欺骗敌人,同时邱清泉兵團距离我们只有五公里,杜副总司令在空中喊话,叫我们坚守,请司令官考虑。」黄司令听我之劝,没有自杀,想不到过了数月,黄部调往碾庄,不久闻其自杀,可见黄司令在战场上经常萌自杀之念。
…………
■■了解中原戡乱中的黄百韬司令与国军伞兵部队,
■■■■怎能不看国军伞兵司令张绪滋《伞兵部队与中原戡乱作战》?
——阅读更多全球网际网路首发中文历史文献,就在:
【析世鉴】
http://www.boxun.com/my-cgi/post/display_all.cgi?cat=xsj1
作者: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