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益友,我先提魏德邁。魏氏在抗戰前從來沒到過中國,大戰發生時,他在聯軍參謀本部設計對歐作戰,以作戰部長之名(Chief of Operation)到歐洲,之後才調到中國。他原來對中國完全沒有概念,到中國後,發現中國開始整軍—因那時我國陸軍調到印度,國軍只要得到充足的武器、士兵的三餐能夠飽足,將士皆絕對服從委員長的命令,所以他對國軍的印象非常良好。稍後他到中國內地視察,看到內地一片貧苦現象,他認為這是極自然的。這和馬歇爾、史迪威的觀點完全不同。魏德邁認為中國全無武器,手無寸鐵的抵抗日本達六、七年之久,這種誓死抵抗,絕不屈服的態度,是英雄的表現。總統也告訴魏德邁,日本和美國開戰時,日本馬上向我求和,除東北絕不放棄外,華北及其他地區則全部撤退,為的就是抽兵攻打美國;若日本把美國打敗的話,日本也仍將回頭打中國,所以我們必須和日本力拼到底。這兩件事使得魏德邁決定全力幫助中國,和馬歇爾唱反調。迨抗戰勝利,魏德邁以中將銜調回美國,卻因美國裁軍而降為少將,在舊金山任第六軍團軍長。一九四七年來中國,起先國務院欲任之為大使,連衣服都做好了,但馬歇爾從中作梗,命令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