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史学文学不分家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史学文学不分家   
一聊百了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4/10
文章: 549

经验值: 85


文章标题: 史学文学不分家 (641 reads)      时间: 2005-6-06 周一, 上午5:51

作者:一聊百了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史学、文学本是一家,尤其在早期的记述历史的著作中,有点像我们现在按照年代编纂的历史故事汇编。《荷马史诗》、《史记》都既可以算是带有文学加工的史册,也可以算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前者倾向于诗歌文学性,后者倾向于历史人物记载。

咎其原因乃于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社会分工还不够精细,人们还没认识到有必要将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严格地区分开来。这种杂烩的情况各个行当都一样,所以有会那么多博学家垂名青史。而历史学的发展就是尽量去除主观因素和文学润色,只保留事实记述部分的过程。

治史就是对各种史料素材(官方记载、出土文物、民间传说)的考查研究、记录积累、按序排列,枯燥得很。添点文学色彩的润色加工,不仅是为了让人读得下去,也更是为了让自己写得下去。太史公当年由于不讳直言,受了腐刑,一肚子悲愤冤屈,借着治史,找点活下去的精神动力。写着写着老爷子高兴了,冒充古人来两段胡诌,夹混些主观情操和好恶的发泄也情有可原,反证死无对证,谁也不会知道。

《史记》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君子用而小人退」,这是「国之将兴」的征兆;而「贤人隐,乱臣贵」则是「国之将亡」的迹象。抒发道:「其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哉!」(《楚元王世家》后论)。还感叹:要使国家强盛太平,「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匈奴列传》后论)。太史公显然也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屁话,就此大发感慨:「天之施善人,其何如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伯夷列传》)。

可见太史公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鼻祖。实事求是,不信天命,才是史家本色,才是他的出色之处。


本文参考了〈中华人〉网站的人物志〈司马迁〉篇

作者:一聊百了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一聊百了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1477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