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卖国三道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卖国三道   
所跟贴 卖国三道 -- 芦笛 - (0 Byte) 2002-5-27 周一, 上午8:14 (266 reads)
徐仰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一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426 reads)      时间: 2002-5-27 周一, 下午6:3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芦言道:“哪怕在所谓“封建”社会,虽然国家领土在名义上是皇家的私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外谈判从来是及时公诸于众的,所以李鸿章辈才会被“清议”骂得一塌糊涂。”



此说恐怕与事实不符。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当时清政府的最高国家机密,之所以“草本”刚刚到京就炸了窝,并非“及时公布于众”的结果。实际上是有人故意泄密,此人就是翁常熟的学生兼死党文廷士,消息当然来源于翁恩师的及时教诲。文廷士把条约的条款逐一抄下来遍示同仁,引得御史,贝勒,内廷行走等纷纷上书,之后内阁,总署及各部司员得到消息也开始上书,最后才传到公车举人们的耳朵里。所以史学界有:先有“京官上书”后有“公车上书”之说。只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善于为我所用,对于不利于革命宣传的史实一概删去,为了突出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官员的普遍卖国,才把“京官上书”一笔钩去,只剩下实际上根本没往上递(因为得知条约已提前签订而放弃)的所谓“公车上书”。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9936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