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外地人的呼吁:北京,请别那么粗暴地待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外地人的呼吁:北京,请别那么粗暴地待我!(   
淮生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外地人的呼吁:北京,请别那么粗暴地待我!( (936 reads)      时间: 2002-5-24 周五, 上午9:2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外地人的呼吁:北京,请别那么粗暴地待我!(首发于三年前;于中青报)

系列:《农夫的呼号》之九

淮生





  跟许多大城市一样,北京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口。按说,流动

人口在国境内流动就是流动的国家公民,公民权并不因流动而丧失。

可从我——一个外地来京人员的眼光看来,在北京的一些事真叫人想

痛哭一场。



  先说就业难。我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

职业的权利”。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不同

而受歧视。”



  北京的劳动职能部门历年都颁发《本市允许和限制使用外地务工

人员的行业、工种》,外来人口在京允许从事的行业被限定在尸体处

理、粪便处理、建筑作业、化工行业这些苦、脏、累、有毒、危险的

几个行业工种方面。1999年度北京市36个行业限用外地工的细目表中,

限用工种包括商店营业员、汽车驾驶员、售票员、话务员、库房管理

员、旅店服务员等这些多数外地人都能胜任的工作。并且,有关部门

一波接一波地加大对外地劳力腾岗、清退工作的力度。1999年11月

29日《北京晚报》二版报道朝阳区安贞街道克服“重重阻力”把在此

营生的外地人撵走,把他们经营了数年的几处便民饮食店收回,转租

给几位服完重刑刚从牢狱中释放出来的北京人经营。



  很多人知道,青年毛泽东曾在北京务过工。如果依照这类限制工

种的规定,可以肯定,当年“盲目流入北京”(报刊常用语)在北大

做图书管理员的“湖南籍农民”毛泽东,将无法拥有这个就业资格。

就是上了这个“岗”,迟早也会被清退。



  还有消费购物歧视。在当前这个通货紧缩、鼓励消费的年代,北

京依然存在着对外来人口消费的限制政策。如今不限粮油布匹了,但

限制外地人在东城、西城、崇文几个城区购买商品房。



  如果说购房这一消费歧视仅影响了占外来人口比例中极少的“成

功人士”的话,那么用电消费的歧视则打击了大多数谋生的外地人。

在北京石景山八角地区,北京供电局目前对生活用电是这样收费的:

北京住户每度电0.42元,外来租房户则是每度0.82元。也就是说,

外地人消费一度电,必须交两度电的钱。是电能紧缺负荷不够吗?不

是!市供电局早已宣布:“北京电力告别短缺,99年度已经出现过剩。”





  我曾想买一个微波炉、一个小冰箱,没准无意中能为拉动内需作

点微薄贡献。但我不敢买。



  在北京生活,常会碰上无收费资格的人向你伸手,收取只有外地

人才必须交的费。比如邮件传达费:假如我的邮件到了,不是邮递员

送来,而是住地居委会人员送来,并收“手续费”。在邮资未调高之

前,取一封平信要交5毛,挂号1元,汇款单2元。



  在乘坐公汽方面,北京公交公司规定:自1998年起,无北京户籍

者无资格购买公共汽车月票。



  在北京,外地人子女入学令大多数做父母的揪心。在石景山区,

学校对外地孩子每学年收费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还有更高的)是:

除要交城里孩子一样的约400余元外,还需额外多交:赞助费480×2

(学期)=960元,借读费1000元。也就是说,即便在义务教育阶段,

外来孩子的家长每年要交纳的费用也是本地孩子家长的五六倍。



  要知道,外来劳力在京大多数处在谋生糊口的阶段。他们在务工、

在经营小摊、在干着北京人鄙夷不屑的营生,当属城市里最困苦的一

个群体。这等于是向最困难的人收取最高额的费用。这类土政策把许

多学龄孩子从父母身边赶到老家,赶到乡村落后的教育环境里,赶到

得不到父母照顾的孤寂的童年生活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三十六条“受教育者在入学……等

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我想问:人为抬高入学门槛的高收费叫不

叫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与平等的权利呢?第三十七条:“国家、社会对

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

助。”而在北京,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外地)儿童,

要征收高额赞助。



  是教育设施的容量有限吗?不是。当今的大城市里,最普遍的现

状,就是教育设施闲置,教师队伍过剩。据《参考消息》1999年6月披

露,由于这些年城市婴儿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所导致的生源不足,上海

每年要关闭200所学校。



  别让教学资源闲置浪费了。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公有众享的非赢利

资源。拆了这墩门槛,让学校教室里空着的座位满起来,行吗?反正,

闲着也是闲着,再说,孩子的家长也是北京财政的纳税人。



  现今中国的跨区流动人口数量普遍预计在8000万到1.2亿之间。

我们的社会居然不容易听到这个群体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说话

的机会太少。



  北京常常申辩自己一些地方政策的必要性和京城地位的特殊性,

并暗示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如此。我想说:不管对劳动力市场划地

为牢的做法以及对外来人口歧视的现象在中国如何普遍,都不是这种

地方保护主义的法规应当存在的借口。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宪法国家,

歧视都是绝不容许存在的,遑论制度性、规模性歧视了。



  这种温室中的保护,其负面作用已经显现,且造成了很多北京人

的懒惰、不思进取,丧失危机感,弱化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新千年到了。“收拾屋子迎新年”是中国的传统。北京呀,收拾

东西的时候要记得,有些东西,真的该扔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

酣睡”,这不是一个大城市应有的胸襟。



  北京,你知道我在你这儿过得有多苦吗?



——(首发于三年前;于中青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648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