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成败之鉴·剿匪战争忆往 5 】 环赣剿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成败之鉴·剿匪战争忆往 5 】 环赣剿匪   
所跟贴 【成败之鉴·剿匪战争忆往 5 】 环赣剿匪 -- HGC - (985 Byte) 2005-5-03 周二, 下午12:53 (697 reads)
HGC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文章标题: 石  觉: 赣闽剿匪讨逆之役 (363 reads)      时间: 2005-5-03 周二, 下午1:04

作者:HGC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败之鉴·剿匪战争忆往 5 】 环赣剿匪


赣闽剿匪讨逆之役

石觉口述



赣中浒湾恶战

——击溃匪三、七两军团之包围攻击,粉碎匪军「围点打援」之狡计


㈠背景介绍

匪第四方面军徐向前经我国军清剿,由豫鄂皖边区窜至川北;匪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仍盘踞赣南及闽西;第二方面军贺龙盘踞鄂西,为患长江中游。在赣东北有方志敏,鄂南有徐彦刚,闽北有王道,力量虽小,但组织能力强,彼此呼应,不可忽视。

我军方面,地方军阀时常搅局。第三次围剿恰逢两广事变,兵力他调,第四次围剿亦因华北形势严重,未能全力以赴,均未竟全功。此次浒湾战役为四次围剿之後,五次围剿之前的最重要战役。因此次战役之胜利,匪受重创,将其嚣张之气焰打下去了。

㈡状况说明

匪第一方面军第三及第七军团在福建延平西南方之青州解决十九路军三个团,取得大量武器弹药补充後,回窜至赣境。二十二年元月九日以第七军团二十师围攻友军三十六师驻守浒湾的李良荣团。我第四师辖两个旅,另有一个补充团,共五个团。主力在金溪;两个团在金溪以南驻盘岭及左坊营,对南面匪化区警戒。那时为深秋,部队多为北方兵,罹患疟疾者甚多;且刚由赣东北初到赣中,对当地情况欠缺了解。金溪至浒湾九十里,地形复杂,匪军容易埋伏。过去号称铁军的第四军吴奇伟部及廿六军(川军)郭汝栋部就在此间遇伏而溃败,损失惨重。四次围剿顿挫後,军民对匪谈虎色变,但我军由康泽率领的别动队对民心士气振作很有贡献。

㈢两方兵力

匪为第三军团四、五、六师,第七军团十九、二十、二十一师,另有一独立三十四师及若干游击队。我军只用三个团(第十九、廿三、廿四团),廿团及补充团则留守金溪,师长邢震南率十九团由金溪出发,本团和二十三团分别由盘岭、左坊营出发,在琅琚集结。当地有八十五师一个营驻守,集结後向浒湾前进。敌我双方兵力相较为六比一。

㈣匪军企图及我军任务与行动

匪以一部打浒湾,主力埋伏在由浒湾到金溪公路上的枫山埠附近。此为明显「围点打援」之部署,企图侧击我军於中途。(过去第四军和廿六军先後受挫於此)。此时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将军(驻临川)电令第四师解浒湾之围;师接获命令,以主力三个团於十一月十一日拂晓由金溪、盘岭、左坊营个别向琅琚集结。以战备行军部署,依十九团(前卫)、二十三团(本队)、我之二十四团(後卫)之顺序,向浒湾前进。空军通报和部队采买发现,琅琚东方和北方有匪活动。空军驾驶员徐康良(来台後曾任空军副总司令)通报:「贵军前方的树会走动,判断显系经伪装之匪军,人数不少,贵军要注意搜索。」

我军到了吴家岗,该地为一平坦荫蔽地,无村庄高地可资据守依托,且无饮水,一片幼年林,对展望、射击、指挥、连络都不方便。南面是抚河及另一条支河,均不能徒涉;北面为高山,已遭匪控制,西面为有匪据守之大仙岭。

㈤大仙岭之攻击顿挫

解围应采攻势,我军三个团的力量优於匪一个师,解围应无问题。十一日十一时,前卫抵大仙岭东方,与匪对峙。十二时,部队大都抵达,师长召集各团团长,商定向大仙岭攻击。攻击理由是⑴必须以攻击方法方能完成解围任务,⑵当时仅知围攻浒湾之匪是第七军团二十师的一个师,我军三团论战力绰绰有余,⑶现地地形不良,不能久留。

攻击部署:右翼十九团和左翼二十三团为第一线部队,我之第二十四团在吴家岗,为总预备队。我受命後即往附近察看,见西边和北边都是高山,南边是抚河,为不能徒涉的地障。我默察状况,如果攻击成功倒还无事,如果攻击顿挫,就得靠本团站稳脚步了。遂命部队在吴家岗六百公尺直径范围内构筑环形阵地据点工事,并砍下树木作鹿砦。战事发生时仅完成跪式散兵壕。当时师长看到我要做工事时不大乐意地说:「部队马上要前进,还做甚么工事?」我并未吭气,他走後,我照做不误。我的想法是部队一入战场,停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工事。

下午一时卅分,第一线攻击部队遭受大仙岭东侧斜面森林内伏兵袭击而顿挫,前线部队纷向後退,两挺重机枪架被夺走。同时我得侦探队报告,後方发现重大匪情,跟著本师大行李向我阵地涌来。我以两挺重机枪朝天射击,大叫「自己人卧倒!」待其进入阵地之後大队匪兵於是显露出来,站在一旁的司号长指出,前面都是脚;匪军利用树林遮住前进,但脚可看得见。我军即进入射击位置,开火射击来犯匪众。

㈥人海狂潮中屹立十九小时——火海歼灭人海

二时战事开始,敌人认为我既无阵地又无工事,一定可以得逞,乃蜂涌攻击。但本团已组织好火网,敌人纵深重叠配备,轮番人海冲击,均被击退。我左翼营第一连连长骆振韶击退敌人轮番突击後,并将数度侵入阵内之匪逐出。右翼营第六连连长欧孝全亲投了五十多枚手榴弹,支撑主要正面,两人非常英勇。重机枪第一连连长孙桂标所部沉著射击,机枪全无故障,发挥极大杀伤力。三时,我向师长建议,後方匪情大於前方,第一线攻击之两团既已顿挫,应暂时停止,将其预备队转为师长预备队。师长同意,但新的预备队刚到师长附近时,敌人从本团和廿三团左翼间隙穿入,由该新设预备队之前锋顶住,该营长负伤,两名连长阵亡。这时前线两个团往後收缩,以我据点阵地为依托,师长也不得不留在我所构筑的工事内指挥。此时匪重点指向我之後方来路,火力冲力均极猛烈,到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八时,前後达十九个小时,整个环型阵地均在火网之下,所有树木中弹累累,机枪不断用点放射击,枪管仍被烧红,士兵则以小便冷却枪管。

入夜之後仅有星光,能见度甚差。匪之冲击更加猛烈。九时许,师长召集团长研讨战况,有人认为情况不利,主张转进。但多数人认为不能在匪一个师面前示弱,决意继续战斗。十时许,匪数处突入本团阵地,均被逐退。十一时,我重机枪第一连俘匪兵七人,审讯之後得知我後方之匪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三个师,大仙岭为第七军团萧劲光三个师。这时我们才知受优势匪军包围攻击。我师士兵拂晓前吃过早饭後行军,到此刻尚未进食,又无水源,弹药消耗甚多,实在不能持久。师长乃召集团长作第二次会商,决定将当时情况报告总部,并表示「有援死守待援,无援突围。」同时鼓励士气,调整阵容,坚决战斗。子夜後,匪见多次冲锋,我方阵地屹立不摇,遂用心理作战,於四周高喊:「你们被四面包围了,缴枪饶命!」等口号,我军则於每次击退匪军冲击之间隙高唱党歌及剿匪歌,歌声响彻夜空,压倒了匪军叫嚣。当日恰为国父诞辰纪念日,大家都说:「总理在天之灵,我们今天一定要打胜仗。」干部士兵都非常镇定,战志高昂,阵地肃穆。

十一月十二日凌晨四时,仍未接获总部指示,师长三度召集团长会商,见全般状况,不能久战,决定突围。有人主张拂晓後向琅琚突围,我认为不妥,因为向後突围士气不易维持,先就输了一著;且後方为匪主力所在,突围不易成功,纵使成功,也难抵挡纠缠追击。南边为地障,北边为丛山,并无友军。我主张向大仙岭方向突围,理由为大仙岭距浒湾很近,若拿下大仙岭,立即可和浒湾友军连络,并得到粮食弹药补充。此外我之阵地距大仙岭不到两千公尺,士兵体力足可支持,更重要的是还可达成解浒湾之围的原任务,也能保有高昂士气。师长认为有理,至於突围时间,依现状判断,我以为拂晓时间敌人的攻击将更猛烈,此时调动部队突围,易陷自乱,因此主张不要太急;打电报请总部天亮後派飞机助战,在有组织火力掩护下,向大仙岭突围,把握较多,师长同意。

拂晓前,果不出所料,敌人冲锋更为猛烈,仍为我猛火阻击,遗尸遍野,并弃两师师旗於我阵地而退。我六架飞机到达,猛炸包围阵地之匪军,匪攻势停顿。这时师长找我去,表示照我建议向大仙岭突围。我问师长带多少部队,师长要我带预备队营。我心想昨日两个团攻击都未成功,而且遭顿挫了,我带一营兵力又有多少希望?但我知道别无其它兵力可用,遂问师长师部特务连可否让我带去,师长立刻同意。所以我就率领三个步兵连,一个特务连,一个特务排,一个重机关枪连,一个追击炮连,担任突围任务。

㈦突破大仙岭匪阵击溃匪优势兵力之围攻

我带领营长和各连长到森林西缘,问迫击炮连连长刘松森还有多少发炮弹,他答称三十六发。我说:「好!我的突击目标是大仙岭制高点,你在我冲上离棱线五十公尺处时,把所有炮弹发射完毕,目标是棱线後五十公尺敌人可能有预备队上来之区域。」接著命重机枪连连长万苏之:「你分两部在左右两侧占领阵地,准备好火力,掩护突击部队两侧,敌人出击时以猛火压下去,不出击则不发一枪。」命第三营营长文有庆:「你三个步兵连并列,以中央连为基准,间隔三百公尺,我率特务连和特务排共四个排并列,间隔三十公尺,在中央连之後前进。从这到目标一千五百公尺,第一次跑步须到达山脚,第二次跑步须到达三分之二山腰处,第三次跑步就要冲上山顶,中途不停止放枪,到达目标後,中央连确实占领制高点,以火力追击,右翼连向右席卷,左翼连向左席卷,重机枪连及追击炮连迅速追上。」并郑重说道:「全师存亡在此一举,此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全体同志,齐心竭力!」说完後,立刻依计画行动。突击部队前进中途,埋伏林中之匪,果然纷纷出击,均为我预先准备之重机关枪猛火压倒;突击部队,一往直前,中央连带头之副排长梁芝南,肩悬轻机枪一挺,於将冲至棱线时,抬头见到三名匪军,头戴铜盔,用望远镜了望,似指挥官模样,遂扫射将其击毙,诱起冲锋。三个突击步兵连,一涌而上,中央连占领制高点,右翼连向右,左翼连向左席卷,扩大突破口;同时我以信号旗报告师长已占领目标,并与浒湾友军联系(大仙岭距浒湾约八华里),师长非常高兴,遂部署廿三团在左,十九团在右,师大行李居中,向大仙岭前进,本团之另两个营留在原阵地掩护,全师部队安然出围,这次突围打开了全师的生路。此时浒湾部队也出击,匪军向北溃逃。我军亦已精疲力竭,恰巧匪军正在开饭之前即告崩溃,热腾腾的饭菜则留下为我享用,这是一次真实的因粮於敌。但我军急待弹药补充,否则继续追击下去,战果必更可观。

㈧战果及影响

1.敌在战场遗尸三千多具,伤五、六千人,匪每一站动员三千人运送伤兵达一星期之久。我军营长以下伤亡五百多人。

2.俘获匪第三军团第四师第五师两师师旗各一面,驳壳枪四十余支,其它武器五百余支。


3.居亡地而不亡,处败局而获胜,经此恶战之後,士气高昂,战力倍增。嚣张的匪受重创後,开始没落。所以说浒湾之战是开五次围剿胜利的先导。

十一月十三日,蒋委员长亲向全国军民广播浒湾大捷情况。

㈨得失检讨

尔後於资溪之战获得彭匪德怀文件,对浒湾战役的检讨摘要如後:

「阶级红军在战略计画上充份形成歼灭邢四师的条件,其所以不能达到目的,原因在於干部对於阶级红军战力估计不足及战术上若干错误所致。

1.不知变更攻击方向,一味以密集部队投向敌人浓密火网之内,以致遭到庞大伤亡。

2.攻击为拉锯式,当第四师攻击时第五师未前进;而第五师前进时,第四师又已後退。第三军团全部攻击时,第七军团在大仙岭的表现很平凡。

3.战斗意志不坚定,半夜之後团营干部纷纷报告,认为自己遍体鳞伤,不堪再战,要求脱离战场,而不知敌人(指我军)比我们更感痛苦。

4.攻击部队不知利用工事,逐步站稳脚跟,以致多次突入敌阵,又被打出。

5.不明森林战特性,不知利用树上机关枪制压敌人。

6.指挥官位置距前线太远,不能确实掌握前线情况。第三军团若干中级干部甚至不知大仙岭在我掌握之中。」

彭德怀也指出本身的优点为:

1.第三军团牺牲精神发扬到最高度,为空前所未有,足堪矜式。

2.第七军团守大仙岭之部队,虽然弹药告罄,仍以手榴弹和刺刀同敌人拚斗,足为战斗楷模。

综观匪之检讨,匪想藉「围点打援」解决我们,亦可知其死伤的惨重。我军优点如下:

1.战场内战术部署和行动正确,此次战役中若差一步,即可能走向覆灭之路。

2.战志战力坚强。

3.空军助力甚大。

4.得力於火力、工事及战志之处甚多。

我方缺点则有:

1.前进方向不利。

2.情报不灵,未先知敌人打援军。

3.粮弹准备不够,唯有本团的输送连(无空额)带足满额弹药,成为全师的弹药补给中心,虽然理当如此,但毕竟是危险的。

匪之优点为:

1.能自主准备战场,布置陷阱,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在极优的环境和态势下从事作战。

2.攻击精神旺盛,前仆後继,气势逼人。

3.数线重叠配备,更番轮流连续攻击,突击力和持续力都很强大。

4.守势方面,利用阵前埋伏,出我意料之外。

匪之缺点为:

1.对我军行进路线判断错误。

2.人海冲锋的战斗方式,在我狭小而坚强的阵地和炽盛的火力之下,死伤过重。

㈩经验与教训

1.情报第一,应领会此句话的实际意义,配备足够的情报搜索部队,以供使用。

2.作战行动应在具体状况中,寻找有利途径,以达成任务,不宜轻率行事。本战役战术行动错一步即难逃覆灭命运。

3.军无辎重则亡,粮弹携带至为重要,辎重部队的配赋需能配合作战要求,否则不能耐久作战。

4.任何恶劣状况,倘能掌握部队,适切组织火力,部署兵力,采取正确行动,坚决奋斗,可期全军全胜。

关於这场战役,有几件事值得提起:

1.当我部署环形阵地构筑据点工事时,师长邢震南先生经过,以责备口吻对我说:「马上要前进,你构筑工事做甚么?」我笑了笑并未回答,等他走後我照做不误,我认为部队停下一定要构筑工事,这是我上战场遵守的哲学。稍後前方攻击顿挫,後方出现大量匪军,到处弹雨纷飞,师长也来到我阵地工事中寻找隐蔽,且赖此巩固全师立足点,各团长开会时也在我之据点里。

2.後方为全师大行李及伙夫担等非战斗人员,当匪军在後方出现时,非战斗人员纷纷向阵地逃避,匪则紧追而来。匪我难分,情况十分险恶。所以我以几挺重机枪先行对空射击,随即高呼「自家人卧倒!」以使匪我分明,自己人慢慢导入阵地。

3.其它两个团的输送连未携带弹药,惟本团携带足量弹药,後来成了全师唯一弹药补给所,成为本战役的救命恩物。

4.此役奉命率领步兵一营,追击炮、重机关枪各一连,向大仙岭方面突击。我心中暗想,昨天两团攻击受挫,今天率一营突围,兵力实嫌太少,但也知再无兵可抽调;我向师长要求带特务连同去,师长同意。因此我之突围部队共四个步兵连。

5.第七连排附梁芝南肩悬轻机枪扫倒大仙岭敌军指挥官,诱起全线冲锋,占领大仙岭山脊,厥功甚伟。此外特别有功的军官为连长骆振韶、欧孝全、魏青云、刘文楷、孙桂标。营长盛少陵、文有庆,孙英杰等多人。

本战役全师同一命运,各部队均甚出力,但廿四团实为一主要角色,赖其占稳吴家岗,作全师支撑,赖其抵挡匪对我後方的强大攻击,赖其突破大仙岭匪阵,打开全师出路,赖其掩护师的主力,转移安全阵地;主要而艰钜的任务均由其完成。此外武器掳获最多,损耗最少。这一步兵团士兵皆为淮上健儿,军官各省都有,原为未经剧战之新成部队,经此恶战洗礼後,信心坚实,战志昂扬,战力倍增,蔚成劲旅矣。


■■■■■以上内容未完,欲读后文之《入闽讨逆》、《五次围剿——闽西赣南之作战》与【成败之鉴·剿匪战争忆往 5 】其他内容全文及最近其他重要更新,请至:

析世鉴·成败之鉴

http://www.boxun.com/my-cgi/post/display_all.cgi?cat=xsj1


作者:HGC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GC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170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