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大阪脱轨事故后的思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大阪脱轨事故后的思考   
东京博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01
文章: 2957

经验值: 1232


文章标题: [原创]大阪脱轨事故后的思考 (1122 reads)      时间: 2005-5-01 周日, 下午1:22

作者:东京博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连日来,世界各地都报道了日本大阪的尼崎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者的救助以包括肇事司机在内的107人死亡受伤者450多人(其中超过100人进入ICU治疗)告终。

事故的原因警方和专家们都在分析调查,根据电子显微镜的分析,轨道上残留的白色粉末系与轨道下的铺石同一成分,并从列车的速度和石头的质量分析上否定了事故责任方的JR西日本公司当初提出的可能是石块造成事故的原因。

据本人看到的肇事司机所属的JR西日本公司内部的司机培训教育规程,列车靠站超越一定距离发生倒车或是误点分单位的,事后除了扣除10万的司机出勤津贴外还将受到“学习”处理,其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法令笔者联想中国文革时代的关牛棚办学习班。何时解除学习恢复津贴全凭管段区长决定。由于无法忍受这种“学习”制度,该公司过去曾有司机为此精神崩溃而自杀。

“学习”通常是7,8个上司围着每天与警察的审讯差不多,吃住在公司,每天要重新学习很多资料,写心得体会,写违规或事故报告和感想,如此延续一星期是家常便饭,稍有辩解,则被训斥为“违法的是你,你还有理?”,“你拿着工资在学习,每天写报告这是当然的事”。这一系列日常的严厉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司机都恐惧秒单位规定的时刻表不能误点,但是所有坐过上下班高峰的列车的人都知道,这些精确设定的时刻表并非司机主观可以全部控制的,停车20秒的计算可能会被几个最后赶来得乘客耽误10秒,而这10秒的挽回除了司机的违规超速行驶,弯道不按规定数字减速通过,停站减速距离不足越线等等,因此而生。

23岁的司机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还有更年轻的乘客也殉葬了。今天早晨19岁的同志社大学刚入学的女孩的追悼会在电视新闻中播报,当日母亲在车站送走了女儿,再度相见的却已经是黑色镜框中女孩微笑的照片,200多人的同学老师泣不成声,悲哀之极。同时电视中集中报道了司机是一个认真向上的好青年,在严格的几乎如旧式日本军队的管理体制下,一台抽干了油的精神控制器就这么造就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事故,回荡着的是何等凄惨的声音。

人死了不能复活,牺牲者的追悼会在陆续召开,庞大的民事赔偿,被撞公寓内的住民善后处理也将开展。如飞机失事一样,从这次日本JR国铁的重大事故中人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诚然,从结果看,世界各地每分钟每秒钟都有人丧生于交通事故,或者说丧生于人类高度文明和科技的便利中。

日本发达的铁道交通网,无论是地面,地上和地下都堪称世界第一的便利,也如日本人制作的其他工业产品民用产品那样精致,初到日本时惊叹日本的列车无论行驶距离长短几乎都是按照秒单位的运行,这里面固然有雄厚的硬件设备技术,更主要的还是日本人的精神在“作怪”。对乘客而言,绝对准点的列车是舒适旅行不可缺乏的,但是没有安全感安心感的交通工具有谁还会去坐呢?日本在这方面至今为止完全是依靠其雄厚的技术掩盖着诸多的隐患,忽视了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基本概念,因此本次事故是日本JR公司人性的脱轨,也让世界看到了日本人自尊心的脱轨。

比较一下东京大阪等日本大都市主要地铁的高峰应时刻表发现列车的运行间隔时间几乎达到1分钟,JR山手线上下班时刻几乎是一列出站,下一列立刻进站,如此高的密度,笔者曾经外行地认为按照日本人的钱包厚度计算,这样的环城线完全可以用2,3条速度不等的分段传送带取代。据调查,同样的数据,伦敦地铁的最高运行密度是5分钟,纽约为6分钟。

如此精致的时刻表日本人究竟是怎么一年四季运行的呢?这背后必定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和运作体制,而且其精密度决不是简单的间隔时间的倍数关系。曾经有一段时期为了新干线技术究竟是采用日本的还是欧洲国家的中国国内闹得纷纷扬扬,事故固然给中国的反日派又增加了一个叫嚣的好牌,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最终运用的是人,谁都不能无视是人就会犯错误,全自动的飞机也不能无人操纵。人具有最终的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但是人又受波动情绪等等人自身的影响,无法彻底消除判断的失误。

被列车撞入底搂的那幢公寓大楼据调查离开铁道线只有6米,这在日本几乎是不稀奇的,东京的一些私铁线,如西武线,小田急线很多地方几乎就是在住宅楼群中穿越,乘坐那种列车,还真觉得可以与晾台上晒被子的主妇握手,两车相交更是不敢贴窗观望,风压震脑,岂止惊险。就是乘坐去东京羽田机场的高架单轨列车窗外景色都有玩迪斯尼乐园的感觉,前半程在办公大楼群里穿梭,后半段在海上凌空而过,最后沉底钻入机场地下,一条全程行驶17分钟的列车海陆空还带潜的,而这就是日本最普通而繁忙的商业铁道线路。

随着年仅23岁的司机的遗体被从车头的驾驶座搬出后,事故的真相或许会留下一些永远无法揭开的谜点,但是从事故的前后信息看,这次事故绝非偶然,也并非一个特定的司机的偶然失误造成的。在日本,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精致无比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同义词就是人们没有精神上的宽裕,日本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紧张地活着的人,缺少自然资源让所有的日本人从小就开始在竞争的环境下接受技术立国的渲染浸泡,所有的日本人都自觉地认识日本放下屠刀要立地成佛只有靠始终领先世界的技术才能立足世界。

事实上日本人优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类社会的进化择优汰劣是天经地义的,日本人与别国人其实没有什么天生的资质上的区别,也有大多数智商平平的百姓,他们也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他们智商也不太高的子孙。大部分日本人只能在被指定得精致无比的环境中,像机器一样被摆布,哪怕是重复劳动,欧洲人干10次,日本人就会用同样的时间干20次来超过从而体现日本之优秀,日本之先进,这种毫无必要的有形无形的浪费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是个人无奈地被训练成长期服从公司,服从社会风气的比洗脑更厉害的洗身运动,而且你无法反抗,谁叫你生来就是自称亚洲,乃至目标着世界的“优等生”呢?

事故过去了,它给了人们短暂的震惊,遗族家族长久的悲痛,但是更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否则高度文明和高度的科技带给人类的悲剧将有增无减,某些国人在盲目抵制日货上的炒作的精力是否应该多放在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多重视些被今日中国社会迅猛增长的汽车社会夺走了的生命和欢乐?我们不能往往在笑话别人的嘴尚未合拢时,自己却也在别人绊倒的地方四脚朝天吧?

不久前,中国的矿难事故频发不断,其中根本的是不顾工人死活追求利润,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而日本的这次事故虽说也有舆论批评是为了商业利润,但是我认为似乎站不住脚,那条线路并不会因为利润问题左右乘客数量,票价既不特别,上班的上学的人也是必要的,因此准确地说应该是日本人什么都追求过度的完美,物极必反的一个高技术下的悲剧。

——东京博士 2005年5月1日于名古屋


作者:东京博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京博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0970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