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答羊倌儿先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答羊倌儿先生   
燕南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4/17
文章: 897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答羊倌儿先生 (874 reads)      时间: 2005-3-06 周日, 上午4:13

作者:燕南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羊悺儿,这名儿起得好,浑厚、潇洒,大方、实在。您不像有些人,没念过几句古诗,也就刚会几句外语,一上网不是“东坡”就是“西仔”,其实他们和咱们一样,都是贫下中农的后代。上三辈也是土里求财,地里扣饼,一年到头离不了贴饼子、窝窝头、山药粥、老咸菜!这帮人到了海外第一个念头就是当二毛子,改祖宗、换三代!再折腾也不行,鼻子太矮!

“羊倌儿”我一看见这三个字,心理就热乎乎的,我二舅放了一辈子羊,地地道道的一位羊悺儿。小时候常跟着二舅去放羊,河北燕南一带的羊群不大,最多一百多只,一般的都是三五十只。这些羊并非羊倌儿所有,都是各家各户的,托给羊悺儿一起放养,不用付钱。但是每年的羊毛、羊粪和羊皮、下水都归羊倌儿所有,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就是顶种几亩地,勉强能混个肚儿圆。

做羊倌儿不容易,成年累月的伴随着羊群在野地里转悠。人常说;放牛得坐,放马得骑,放羊的走破脚板皮!一天不知道要走多少里地。阴天下雨、顶风冒雪,没黑夜没白天的伺候着,还要懂得一些饲养的知识,什么;四蹄不定,肯定有病。羊遇下雨天,毛皮须烘干。羊喂盐,夏一两,冬五钱。春放阴坡夏放凉,秋放沟洼冬放阳。牛发情吊线,驴发情嘴拌,猪发情跑圈,羊发情叫唤。霜降配羊,清明分娩。这些说起来谁都懂,真要是几十只羊、一百多只羊交给你,除了受累还得操心,丢了一只也得赔人家,少一分钱都不行!

放羊的有四件宝;小鞭子、大黄狗、老背筐、破皮袄!这四样东西我二舅一辈子都离不了!电影《红旗谱》里有一个镜头;朱老忠从关东回来,坐着大车,走到地主冯兰池的家门口,按冯家的规矩;车老板子必须下车,走着才能过去。此时冯兰池正从大门出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朱老忠从赶车人手中抢过鞭子,站在车之头,狠狠的打了三个响鞭,大车威风凛凛,雄纠纠,气仰仰地从冯家大门呼啸而过,冯兰池预感到来者不善,就要变天!

过去赶大车的鞭子可是讲究,三米多长,前边是细竹子拧成的麻花钻,后头是油光发亮的硬木杆,牛皮筋拧成的鞭哨子,那打起响来真比放炮还脆声!看一个车老板子的把式好赖,您就看他的鞭子耍的怎么样,够份的车老板子,鞭子打的再响人家不碰牲口,可是牲口懂,这一鞭子是叫榬马抬头还是叫拉套的骡子使劲!

羊倌儿也是一样,放羊的人拿的鞭子虽然小,一米多长,抡起来也很响。头羊一听就知道是往左是往右,是向前是向后!没这两下子还行吗?放羊人必须在后头离头羊好几十米,光靠喊不行,用不了两天嗓子就哑啦。小说、电影里的羊倌儿都会唱歌,我二舅一句不会。平原上放羊的人从来不唱歌,那都是村连村,舍连舍,人来人往不断。您要是在这里一叫唤,准有人问;怎么啦?!放羊的出事了!会唱的都是山区里的羊倌儿,那里山连山,岭连岭,连个人影都不见,寂寞、恐惧!怎么办?喊!您看西方的美声唱法和咱们西北山歌唱法一个样,都是扯着脖子喊!经我考证,羊倌儿就是这两种唱法的祖先!

放羊的还必须养条狗,壮胆!这条狗除了帮助管理羊群以外,主要的职责是警惕凶猛野兽和毒蛇的侵犯,一但发现立刻;汪!汪!汪!叫唤!羊是最胆小的一种家畜,别说叫狼、叫蛇咬了,吓着都不行,不吃草了,用不了三五天就玩完。尤其是在野地里,当主人熟睡之后,狗就趴在他身边,一级保卫,绝对安全!

二舅放羊,必定背筐!书法家讲究是八面出锋,庄稼人过日子要四方求财,搂草打兔子还要捎带手的拾柴禾、捡大粪、挖野菜!农民们有什么办法?也就是一个“勤”,一个“俭”!流多少汗,吃多少饭。我二舅常说;不怕家里穷,就怕出懒虫!

还有那件破皮袄,别看光板无毛,我二舅一年四季都离不了,冬天穿上,夏天背上。阴天是雨伞,寒天是风衣,铺在地上就是炕席!我现在还记得;躺在破皮袄上,望着白云、大雁、落日、彩霞、那是多么寂静的田圆。

羊在吃草,二舅、大黄狗他俩挤在一块,躺在皮袄上睡觉。我跑到一边挖了一很大的坑,在坑里又掏了一个很大的洞,放进了不少野菜,坑上用棍横搭起来再铺上草,我想兔子一定会来!守了三二天,二舅对我说;“别等了,野兔子都是自己掏窝,不会来!”“二舅,野兔和家兔有什么不一样?”我二舅想了想说;“家兔吃得好,野兔子的食是自己找,自己说了算。行了,去打点野菜吧,天不早啦。”

提起野菜,那可是个大家族,不是专家谁也说不清楚。光我们那一带就曲曲菜,醋醋柳,蚂蚁菜,蕨菜,荠菜,野蒜……我真数不过来,太多啦!不管年头好坏,人们常吃的有野蒜,野蒜头有山楂那么大个,还有曲曲菜,这两样就窝头沾酱吃,那是一绝!至于醋醋柳,蚂蚁菜,蕨菜,荠菜都得用水煮熟了,再剁碎了,掺到帮子面和高粮面里,蒸窝头,贴饼子,熬粥全行。羊倌儿先生说的那种“苦苦菜”,可能就是我们那里的“醋醋柳”,形状和您描述的一样,开黄花。各地的叫法不同,山西人叫它“黄米面花”菜,更好听!据老人讲有个头疼脑热的,煮两碗吃,止咳,败火,去寒!



作者:燕南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燕南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0047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