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炉边闲话 (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炉边闲话 (七)   
燕南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4/17
文章: 897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炉边闲话 (七) (985 reads)      时间: 2005-1-04 周二, 上午7:33

作者:燕南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洋人进化的很晚,几百年前还是茹毛饮血,逐草而居。现在还保留着凉水加冰块,烤肉带血丝的习惯,说明他们使用火的年头不会太长。在山里打到一条野牛,一人一份,分!在海上抢到一条商船,一人一份,分!以后发展到财产也分,权力也分,责任也分,义务也分,人人平等,个个有份。一直到今天喝杯咖啡,吃顿早点,也要AA制,都是惯下来的毛病。

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农为本,就象我们村一千多年了,也没搬走几户,也没进来几家,祖祖辈辈几十代人在这耗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你们家小子完婚,我们随礼庆贺!别看我闺女刚刚上学,十年以后,您还得还帐!这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没有不还帐?有!去年我外甥结婚,请帖也发了,喜棚也搭了,大厨也来了,东西也齐了。到了日子除了非典,一个人也没来。给我姐姐气得半个月没下炕,老俩口子在村里跟着人家随了一辈子的礼,身前就这么一个小子,满打满算能弄回来个一万两万的,没想到这场天灾给搅了局。

除了这种特殊情况,没有不还礼的,谁家也得娶媳妇谁家也得聘闺女,谁家也得死老人,所以农村特别重视“人情份往”。家家户户的柜子里都有两本帐,一本红帐,一本白帐。红帐记录着本家满月、出聘、结婚、乔迁、高升、寿诞、各门各户庆贺的礼金数目,白帐记载着本家丧事中各门各户的礼祭金额。只要听到信,先把两本帐翻出来,看看当初人家出了多少礼,咱们也要如数奉还,只能多不能少。

喜事好办,都有准时晨,准日子,大可提前准备。那个村里都有一二个管事的,他们深谙当地的民风民俗又有一定的威信和办事能力。把他们请来,开上一桌,连喝再说。您想办什么事,想花多少钱,您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朋友。管事的就会给您出注意想办法:搭棚请那村的匠人,大厨请谁家的师傅。烟酒是批发还是零售,猪肉是现宰还是集上去买。等说好了以后,您把钱拍出来,交给管事的,剩下的您就等着擎好吧!

红事有准日子,死人没准时候!怎么办?更简单,会哭吧?您只要会哭就好办。有句形容词叫“如丧考秕”,现在你亲爹真死了,不能象牙疼似的哼哼,要咧开大嘴,死岂白列地,嚎!“爹——呀!你——怎么走啦!哎呀——我的爹呀”!就这一嗓子,不管是白天响午还是深更半夜,用不了三五分钟,管事的必到!孝子们迎上前去,一个头磕在地上;“大叔,我爸爸走了,您看着办吧”。为什么孝子丧属要说句“您看着办吧”?在我们那一带有这么一个传统:喜事!主家说了算,您有多大的钱,就可以办多大的事,就可以露多大的脸,那怕您把金山银山搬来,管事的都给您帮忙。

丧事不行!呕,您有钱,大操大办,折腾上个一月两月的,您孝顺了!没钱的怎么办?没钱的就不孝顺吗?!村里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特别好,丧事面前人人平等!有钱的主也是八个盘子八个碗,三十二副杠。没钱的户还是八个盘子八个碗,三十二副杠。有钱的八个盘子八个碗是: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没钱的八个盘子八个碗是:豆府粉条,罗卜青菜。吃到嘴里才能分出贫富,场面上看不出高底。

丧事的开销一切由总管说了算,既能限制有钱人拉高挡次,又能照顾穷人的脸面,还可以制止这样两种人,一种是打肿脸充胖子,卖房子卖地发丧老人,不行,房子地产卖了还过不过了?二是有钱舍不得花,更不行!村里最恨这种人,少花一分钱也叫你埋不了,不信咱就试试!都在一个村里住了几十辈子了,你们家那几亩地打多少粮食,别说管事的连街坊邻居都清清楚楚。孝子的任务就是不离死尸寸地,看着你爹你妈别诈了尸,花多少不用你操心,到时候您就等着接帐吧!

管事的进门以后,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发人报丧;“说说你们家的至亲好友,都是那村、那乡、那县的,赶快列个单子”。这时候街坊邻居们三三两两的也都上来了,凡是进来的人只要不是当家的晚辈,孝子们一律都要给人家磕头,这叫“谢孝”。

报丧不能耽误时候,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天多黑,地多潮。都得马上出村!这时候您就看出来管事的有多大的权威。安排谁,谁就得马上去。点到谁,谁就得立刻走。说我今天有点事,不行!农村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也是铁律!真有特殊情况,对方是喜事可以推辞。白事不行!除非你们家也死了人,否则,天大的事都得给我放下!

操办丧事动用的人力可不少,抬杠的三十二个,报丧的十个,挖坑的八个,挑水的六个(那年头水井都在村外边,一二里地远)还有去买棺木的,买寿衣的,买孝布的,买烧活的,买供品的。请大厨的,请棚将的,请吹鼓手的。司仪,待客,打杂加一块一百多位。总管一声令下,二话不说,各负其责,马上出发!鱼帮水,水帮鱼。你帮我,我帮你!中国人就是这样埋葬了他们的祖祖辈辈。

有的富裕家庭早就为老人准备好了寿衣、寿材,也包括办事的费用。但大部分人是突然病故,毫无准备,特殊的困难户连十块八块的也掏不出来,怎么办?不用发愁!只要有全村的老乡亲们在,都要叫死鬼体体面面的入土为安。有偿还能力的家庭,由管事的出面一句话,马上给您凑齐!碰上没有偿还能力的主,管事的立刻安排人领上孝子挨门挨户的去磕头,您就看吧:他是半升麦子,我是一斗高粮,这家十块,那家八块,没有一家不拿的,没有一家瞒怨的。乐善好施,相濡以沫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美德。

娶媳妇,聘闺女,盖房子,发丧老人,这是农民一生中的四件大事!前三件喜事还好说,钱多大办,钱少小办,没钱不办。发丧老人明摆着突出一个“孝”字,谁也不愿意落下一个不孝的罪名。丧事既不能夯呼也不能将究,少一个大子都不行!您说老人走了不穿寿衣行吗?不买棺材行吗?不带孝行吗?不摆供品行吗?不吃饭行吗?不请大厨行吗?不搭棚子行吗?不找吹鼓手行吗?不找抬杠的行吗?不找挖坑的行吗?没有管事的捞忙的行吗?就是接三报庙的那套烧活您不买行吗?先不说阎王爷答应不答应,村里人也不干哪!接三报庙就是把车马烧活一点,死人的灵魂就坐车走了。您不买烧活这阴魂他不走哇,老在村里转悠,那还不闹鬼吗?说了半天,在那个年头办丧事最发愁的还是粮食和布票,60年我爷爷病故,被里拆了做孝服,抬杠的管不起一顿大窝头。

现在可是不一样了,粮食没问题,白布没问题,人民币也没问题,我曾专门问了一下,50年代至80年代办一件丧事大约需要五百元到一千多元,现在是一万元到二万元。别看丧葬费涨了一二十倍,发丧老人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说明农民手里也都有了几个活钱。

丧事的讲究、忌讳、礼仪太多,有的我也不懂,绝非一篇短文就能和大家说清楚,给我印象最深得就是“嚎丧”。远亲,是没进大门就开始大哭小叫,街坊,是进了大门以后才开始放声大哭。您放心,不管他们哭多大的声,喘多大的气,不带掉眼泪的。哭什么,喊什么谁也不知道,我请教过老人们,这嚎丧有没有什么词?有哇!不多就四个字,你记住了:“哎呀,啊哈”!
“哎呀——啊哈——”!现在网上就有干这个的,天天是哎呀啊哈,没一点笑模样,也不知道他们家是干什么的,天天死人?!

小脚、辩子、麻将、烹饪这是咱中国的四大国粹,还应当加上一样,“烧活”!绝对的艺术品!世界最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有位洋人摆上了一个尿桶,就一举成名!如果咱们胡安宁老先生能拿套“烧活”去,往双年展一摆,民运还发愁没钱吗?

烧活论套也论件,就是用高粮杆在火上烤弯了以后,用纸糊成的冥器,有大车、花轿、黑马、白马、黄牛、赶车人、跟车婆、童男、玉女、楼库、牌坊、金山、银柜、还有十二属象,神采奕奕,金碧辉煌,真是中国文化的珍品奇芭!听说现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什么冰箱彩电摩托车,空调沙发卡迪拉克,还有糊飞机大炮巡航导弹和航空母舰的,有人问:一个农民糊这干什么?就是死也不能忘了:一定要解放台湾!






















































作者:燕南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燕南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9866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