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成败之鉴·党国要人志·中共首脑 5 】 瞿秋白 特辑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成败之鉴·党国要人志·中共首脑 5 】 瞿秋白 特辑
所跟贴
【成败之鉴·党国要人志·中共首脑 5 】 瞿秋白 特辑
--
HGC
- (1402 Byte) 2004-12-27 周一, 下午11:19
(867 reads)
HGC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标题:
任 博: 隐匿上海时期的瞿秋白与鲁迅
(287 reads)
时间:
2004-12-27 周一, 下午11:49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败之鉴·党国要人志·中共首脑 5 】 瞿秋白 特辑
原文题为《瞿秋白躲在上海紫霞路的时候》,刊《春秋》杂志总第180期(1965年)。
■ ■ ■ ■ ■ ■ ■ ■ ■ ■ ■ ■ ■ ■ ■
瞿秋白躲在上海紫霞路的时候
作者:任博
<紫霞路是上海南市横贯着篾竹街和豆市街、花衣街之间的一条碎石子路。那是一处非常幽静的地方,嘈杂的电车声、汽笛声隔离得远远的。紫霞路的两旁簇聚着参差不齐的瓦房,隣近并没有高楼大厦,亦无供人玩赏的亭台楼阁,那里没有繁华闹市的气氛,倒像是小城镇中的一条不受人注意的街道。>
做了谢澹如的房客
上海紫霞路的六十八号,是一座并不特别的旧式大楼房,这座房子占地七分(一亩等于十分),房主名叫谢澹如,他是一个生活过得相当舒畅而又喜爱文学的人,思想比较左倾。谢家的家属不多,只有妻子、小孩和一个年老的母亲,亲戚和社会关系都比较简单。所以那里成了三十年代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左翼文人聚首欢谈之处,也是中共的早期活动家秘密隐藏的地方。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就曾经是谢澹如的房客,那是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的事。
瞿秋白是在一九三一年初夏和他的太太杨之华(现任中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兼女工部部长,「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前往谢家租屋子的。当时,瞿秋白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奉调上海市从事中共的地下活动,负责领导左翼文化工作的开展,与鲁迅等人组成的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大概在一九三一年五月,瞿秋白所负责的一个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重要机关,被政府发现而破获,瞿秋白只得避居在茅盾(现任中共「文化部」部长、「作家协会」主席)家中。后来,经过当时为上海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冯雪峰(中共占领大陆之后,冯氏曾先后担任中共「文艺报」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一九五七年同丁玲、陈企霞等被中共清算,至今杳无消息)的介绍,假托林复的别名,才搬入谢家居住。除了房主谢澹如之外,他的母亲和妻子一直不晓得瞿秋白夫妇的真名与来历。
瞿秋白租住的是谢家东边前厢房楼上,家具全是谢家的。东南面放着一张宁式双人床,北面靠洋台那边是一张旧沙发,西面后半端一排四扇窗户。对面的西厢房是谢家藏书的地方。那是一个极为宁静的环境。
积极的为共党宣传
瞿秋白住在谢家的时候,患着严重的肺结核病,除了鲁迅、茅盾、冯雪峰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平时很少与外人来往。当然,这也是为了他自身安全的关系。瞿秋白当时剪平头,惯穿粗布短装和布鞋,平日在家不戴眼镜,每天的工作是写作、翻译(都是与中共党性文艺有关的)以及对「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的幕后指挥。
瞿秋白和鲁迅的相识与交往,是在瞿秋白搬入紫霞路谢家的时候开始。不过,他们在认识之前,早已有暗中的联系。当时,上诲「左联」的活动很活跃,鲁迅是「左联」的公开领导人,瞿秋白则是中共渗透「左联」的主持人,为此,瞿秋白奉中共中央的意图,积极在上海文坛中宣传党性文艺,化名写了许多杂文、论文攻击民族主义文学家,抨击胡秋原和杜衡等人的文艺观点,言论极为激烈,为自由文艺工作者所反感。
瞿秋白在紫霞路的时候,还比较系统地翻译和宣传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并且积极介绍和翻译苏俄的党性文艺,试图瓦解和破坏自由文艺阵线的力量和文艺思想。当时,瞿秋白曾应鲁迅的邀请,替曹靖华翻译的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翻译了湼拉跎夫的序文。瞿秋白还翻译过卢那察尔斯基的剧本「解放了的董吉诃德」,连载于「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上。这个剧本原先曾由鲁迅从日文译本中译出第一场,并以「隋洛文」的笔名在「北斗」第三期刊登。后来瞿秋白从俄文版翻译出来的「解放了的董吉诃德」,
由上海「联华」书店刊印过单行本,鲁迅为该书写过后记,并附译作者的简传,据说该书的木刻插图、封面设计,也是鲁迅亲手动笔。
由紫霞路迁毕兴坊
瞿秋白早年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莫斯科接受过有系统的共产主义理论训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和苏俄党性文学,自然甚为熟悉。因而,他躲居紫霞路的时候,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做得特别多。除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董吉诃德」,瞿秋白翻译过葛拉特珂夫的长篇小说「新土地」,绥拉菲摩维支的「岔道卡」和「一天的工作」,其中「新土地」的译稿原已交商务印书馆准备出版,后因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事发生,而焚于战火中。瞿秋白还翻译过白德纳农的政治讽刺诗「没工夫唾骂」,和「高
尔基创作选集」。在论文方面,瞿秋白翻译了「高尔基论文选集」,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但因为内容大肆宣传共产主义谬论,限于公众舆论压力,出版家未敢出版;后来,鲁迅编印「海上述林」时,将它编入其间,那是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的事。
瞿秋白在上海紫霞路大概住了七个月左右,于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一月,随谢家一起由上海南市迁居毕兴坊十号,那是因为日军侵入上海的缘故。
瞿秋白在毕兴坊大概住了五个月光景。在那里,瞿秋白的主要工作还是领导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同时也作些文学译著的工作。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修正稿,就是瞿秋白在那个时候校阅的。和在紫霞路的时候一样,瞿秋白在毕兴坊仍旧保持深居简出的习惯,偶尔和鲁迅、茅盾、冯雪峰等左翼文人商讨「左联」的工作。
一九三一年六月间,上海战事平静下来,瞿秋白又随谢澹如一家搬回南市紫霞路六十八号。在那个时候,瞿秋白幕后指挥中共的地下活动,更加嚣张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谬论也更加放肆,因而渐渐为国民政府所注意。
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获得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的情报,晓得他秘密活动的住所已为国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发觉,他便离开了紫霞路,秘密避居于鲁迅家中。
紧紧的抓住了鲁迅
瞿秋白和杨之华在鲁迅家中人约躲了一个月左右,后来经过鲁迅的介绍,在三月初搬入北四川路区施高塔路(即现在的山阴路)东照里一个日本人家里。在瞿秋白的请求下,鲁迅也迁居到东照里斜对面的大陆新邨九号(即现在的「鲁迅纪念馆」)。瞿秋白的用意,无非是利用鲁迅在文坛的地位去影响一些左翼丈人。使他们为中共的党性文艺的谬论作宣传。
瞿秋白在东照里的活动,特别神秘,他的一般文艺界朋友,像郑振铎诸人,几乎没有和他来往,当然这与他在中共中央所负担的重要任务有关系。瞿秋白在东照里期间曾以何凝的笔名,编就了「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了一篇介绍鲁迅杂文的文章附于集子中。瞿秋白之紧紧抓住鲁迅,无疑出乎中共中央的「统战」目的。
瞿秋白在东照里避居了一个时期,后来根据中共中央地下破坏活动的需要,又迁移了好几个住处,一直住到一九三三年底才离开上海。
一九三四年一月初,瞿秋白再也无法在上海躲下去了,便动身赴江西中央苏区。当时,中共中央的派系斗争很激烈,毛泽东的一派渐渐得势,瞿秋白诸人极不得意。瞿秋白在江西中央苏区的时候,仅担任「文化教育委员」,主办过「高尔基戏剧学校」,训练中共的宣传工作人员。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共地下武装部队开始从江西向川陕地区流窜,毛泽东一派的阴谋家故意把瞿秋白留下,叫他随「红二十四师」逃窜福建长汀、武平、会昌交界的四都山区。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瞿秋白一夥过汀江时,在长汀东约九十里的水口乡羊角溪地方,为武平保安团长锺绍蔡部所俘归案。从此了却了瞿秋白的一生。
■■■■■■■■■■■■■■■■■■■■■■■■■【以上全文完】
【成败之鉴·党国要人志·中共首脑 5 】 瞿秋白 特辑
老 记: 忆当年与瞿秋白在狱中一段问答 (外一种)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57211&Parent=557210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6.37514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